蚍蜉戴盆的成語故事
拼音pí fú dài pén
基本解釋比喻能力低而承擔的任務極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漢 焦贛《易林 復之萃》:“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暫未找到成語蚍蜉戴盆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蚍蜉戴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共戴天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
張冠李戴 |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腥俗髻x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披星戴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感恩戴德 | 晉 陳壽《三國志 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td> |
戴高帽子 | 《北史 儒林傳下 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td> |
蚍蜉撼樹 | 唐 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td> |
戴頭識臉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頭識臉的,也這般啰唣!” |
披毛戴角 |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學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 |
披羅戴翠 | 許地山《危巢墜簡·東野先生》:“黑油油的頭發,映著一副不施脂粉的黃瘦臉龐,若教他披羅戴翠,人家便要贊他清俊?!?/td> |
盆傾甕倒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8回:“眾人盆傾甕倒向口中亂灌,都有了半酣光景,定要珍珠串唱曲子?!?/td> |
覆盆之冤 | 《抱樸子·辨問》:“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豈可以圣人所不為,便云天下無仙,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也。” |
我負子戴 | 漢·揚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td> |
好戴高帽 | 《北史·熊安生傳》:“宗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td> |
戴高帽兒 | 《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道:我這個人雖是個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作。” |
傾盆大雨 | 宋 蘇軾《雨意》詩:“煙擁層戀云擁腰,傾盆大雨定明朝。” |
戴月披星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這般披星戴月生受?!?/td> |
蚍蜉撼大木 | 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二卷:“蚍蜉撼大木,多見不知量也。” |
夫負妻戴 | 相傳春秋時,楚狂接輿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請為治淮南。接輿笑而不應。其妻以為君命不從非忠,從之又違義。于是夫負釜甑,妻戴纴器,變名易姓而遠徙,莫知所之。見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 |
蚍蜉撼大樹 | 唐·韓愈《昌黎先生集·調張籍》:“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td> |
撼樹蚍蜉 | 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td> |
戴天蹐地 | 明·方孝孺《曹處士墓碣銘》:“吾先祖考,繼世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澤者三百余年?!?/td> |
戴發含牙 | 清·洪昇《長生殿·罵賊》:“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擔,可不枉了戴發含牙人是俺。但得綱常無缺,須眉無愧,便九死也心甘?!?/td> |
戴玄履黃 | 《易·坤》有“天玄而地黃”之語。明·劉基《海寧應氏墓庵記》:“乃耆乃康,戴玄履黃,七十有八年?!?/td> |
戴盆望天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td> |
戴罪立功 | 《明史 史可法傳》:“以平賊逾期,戴罪立功?!?/td> |
披紅戴花 |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剎時間,鼓樂大作,樂聲中,兩個禮部來的筆帖式披紅戴花,抬出了幡龍金榜?!?/td> |
披枷戴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正行時,忽見有十數個和尚,一個個披枷戴鎖,沿門乞化?!?/td> |
盆朝天,碗朝地 | 老舍《方珍珠》第四幕:“看,這里盆朝天,碗朝地,沒人管?!?/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