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抓狼嚎的成語故事
拼音guǐ zhuā láng háo
基本解釋同“鬼哭神號”。
出處歐陽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聽見他這么鬼抓狼嚎,心亂得不知怎樣才好?!?/p>
暫未找到成語鬼抓狼嚎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鬼抓狼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步一鬼 | 漢·王充《論衡·訂鬼》:“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晝日則鬼見,暮臥則夢聞?!?/td> |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td> |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 |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宋 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 大公資助張協(xié)》:“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td> |
三尸五鬼 | |
與鬼為鄰 | 宋·文瑩《湘山野錄》上卷:“寫一詩于廳壁,詩云:‘人生七十鬼為鄰,已覺風光屬別人?!?/td> |
喪氣鬼 | |
中山狼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td> |
為鬼為蜮 | 《詩經 小雅 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 |
為鬼為魅 | 《新唐書·魏征傳》:“若人漸澆詭,不復返撲,今當為鬼為魅,尚安得而化哉!” |
五鬼鬧判 | 魯迅《小說舊聞鈔·三保太監(jiān)西洋記》:“惟其中有五鬼鬧判一語,不知所出;以問余,亦無以應也?!?/td> |
人不人,鬼不鬼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8回:“你還有臉進雷家的門,跟上你,害得我人不人鬼不鬼,我好苦命呀!” |
人不知,鬼不覺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這煩惱神不知,鬼不覺,天來高,地來厚?!?/td> |
人小鬼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這樣的戲法?!?/td> |
人面鬼心 | |
仙才鬼才 | 宋·阮閱《詩話總龜》:“宋景文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td> |
使羊將狼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 |
做神做鬼 | 《紅樓夢》第四七回:“既這么樣,怎么不進來,以做神做鬼的?” |
做鬼做神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商議定了,做鬼做神,來弄送我。” |
催命鬼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不一時,催命鬼領了幾個弟男子侄來到廟前?!?/td> |
冒失鬼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回:“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 |
出入神鬼 | 宋·蘇洵《權書下·孫武》:“今其書論奇權密機,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書者罕所及?!?/td> |
出鬼入神 | 唐·宋之問《嵩山天門歌》:“松移岫轉,左變而右易;風生云起,出鬼而入神?!?/td> |
前怕狼,后怕虎 | 明 馮惟敏《清江引 風情省悟》曲:“明知煙花路兒上苦,有去路無來路。惡狠狠虎爬心,餓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td> |
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樣多的草莽英雄又闖進了成都城,這不正是‘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 明 李贄《史綱評要 周紀 顯王》:“前門拒虎,后門進狼,未知是禍是福?!?/td>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td> |
動天地,泣鬼神 | 清·汪琬《烈婦周氏墓表》:“然則匹婦雖微,及其精誠所激,往往動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