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小用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cái xiǎo yòng
基本解釋大器物派小用場;表示使用不當。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職位。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當而屈才。
出處宋 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暫未找到成語大材小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材小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td> |
一夫之用 | 《后漢書·馮異傳》:“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 |
一家老小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帶從者百余人,車百余輛,徑望兗州而來。”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無事退回,我自養(yǎng)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錢還府,也是我出?!?/td> |
一小撮 | 毛澤東《國民黨反動派由“呼吁和平”變?yōu)楹粲鯌?zhàn)爭》:“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幾天就會從寶塔尖上跌下去,一個人民的中國就要出現(xiàn)了?!?/td> |
一驚非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6回:“燈籠滅了,包袱也不見了,這一驚非小。” |
一搭兩用 | |
一秉大公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一表人材 | 明·劉璋《飛花艷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穎悟過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錦繡,字字珠璣,十五歲上,就領(lǐng)了錢塘縣學批首。” |
七大八小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鼻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td> |
七老八小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五章:“起開,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攙著架著干什么?” |
萬事大吉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td> |
上根大器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td> |
不修小節(jié) | 《晉書 石苞傳》:“石苞……雅曠有智局,容儀偉麗,不修小節(jié)。” |
不大對頭 | 老舍《正紅旗下》:“他也許真是個職業(yè)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對頭?!?/td> |
不得已而用之 | 《六韜 文韜 兵道》:“圣王號兵為兇器,不得已而用之?!?/td> |
不拘小節(jié)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虞延傳》:“(延)性敦樸,不拘小節(jié),又無鄉(xiāng)曲之譽?!?/td> |
不無小補 | 宋 朱熹《朱子全集 尚書一》:“諸家雖或淺近,要亦不無小補,但在詳擇之耳?!?/td> |
不登大雅 | 見“不登大雅之堂”。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td> |
不知大體 | 《舊唐書·田弘正傳》:“時度支使崔倰不知大體,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報?!?/td>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
不見棺材不下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td> |
不見棺材不掉淚 | 浩然《艷陽天》第52章:“這家伙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不死心?!?/td> |
不見棺材不落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td> |
不識大體 |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
不達大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袁紹不達大體。” |
不顧大局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6回:“似此不顧大局,自便私圖,若非欽派親信大員,前往各省詳細稽查,認真清理,將來財政竭蹶,根本動搖,其弊當不可勝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