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掖獎勸的成語故事
拼音yòu yè jiǎng quàn
基本解釋引導扶持,獎勵勸勉。
出處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先生曰:‘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暫未找到成語誘掖獎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誘掖獎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斷織勸學 | 《后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
懲惡勸善 |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
循循善誘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
勸善懲惡 | 《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
賞一勸百 | 《文中子·立命》:“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
循循誘人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一卷:“壯年勵志苦學,屢科不第,遂隱居教學,循循誘人。” |
罰一勸百 | 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
諄諄善誘 | 宋·劉摯《乞重修太學條制疏》:“昔之設學校,教養之法,師生問對,憤悱開發,相與曲折反復,諄諄善誘。 ” |
勸善戒惡 | 晉·袁宏《后漢紀·賈逵傳》:“強干弱枝,勸善戒惡。” |
誘敵深入 | 毛澤東《論持久戰》:“我們歷來主張‘誘敵深入’,就是因為這是戰略防御中弱軍對強軍作戰的最有效的軍事政策。” |
勸善黜惡 | 《魏書·肅宗紀》:“勸善黜惡,經國茂典。” |
賞一勸眾 | 周 呂尚《陰謀》:“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此明君之威福也。” |
弘獎風流 | |
威迫利誘 | 宋 王灼《頤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詩:“利誘威脅擬奪去,仲高誓死君之側。” |
勸百諷一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
恂恂善誘 | 漢·趙壹《報皇甫規書》:“豈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誘之德,同亡國驕惰之志,蓋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
諷一勸百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
一狐之掖 | 《史記·商君列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
誘掖后進 | 《元史·張翥傳》:“翥勤于誘掖后進,絕去崖岸,不徒以師道自尊,用是以學者樂親炙之。” |
威脅利誘 | 李喬《歡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脅利誘下,他們沒有辦法,只好鬼混下去。” |
天誘其衷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 |
演古勸今 | 清·鄭燮《城隍廟碑記》:“況金元院本,演古勸今,情神刻肖,令人激昂慷慨,歡喜悲號。” |
不藏不掖 | |
危迫利誘 | |
提獎后輩 | 《北史·魏收傳》:“然提獎后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 |
誘秦誆楚 | 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 |
獎罰分明 | 鄧小平《堅持按勞分配原則》:“要有獎有罰,獎罰分明。” |
利誘威脅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但是他們經不起帝國主義的利誘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