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闖北的成語故事
拼音zǒu nán chuǎng běi
基本解釋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
出處老舍《龍須溝》第二幕:“這年月呀,女人尊貴啦,跟男人一樣可以走南闖北的。”
暫未找到成語走南闖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走南闖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奔走相告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
斗雞走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 |
釋車下走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百數,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
南轅北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離弦走板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您哪,也當過解放軍呀,花一點,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 |
吃不了兜著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不可拿進園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
斗南一人 | 《新唐書·狄仁杰傳》:“狄公之賢,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 |
北斗之尊 | 唐·李又《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地出南關遠,天回北斗尊。” |
走過場 | 《紅旗》1984年第7期:“把領導干部要帶頭的問題突出地加以強調,對于防止對照檢查走過場,是十分必要的。”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抗塵走俗 | 南朝 齊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
遠走高飛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南箕北斗 | 《詩經 小雅 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
群空冀北 | 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
泰山北斗 | 《新唐書 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玉走金飛 | 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玉走金飛兩曜忙,始聞花發又秋霜。”宋·柳永《看花回》詞:“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極品何為。” |
南柯一夢 | 宋 黃庭堅《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從靈堅隴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
鋌而走險 | 《左傳 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
走馬上任 | 五代 孫光憲《北夢瑣言》:“車駕必謀幸蜀,先以稱公走馬赴任。” |
南阮北阮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 |
闖蕩江湖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60回:“老英雄馬元章在外面闖蕩江湖數十年,永遠不跟綠林人搭過伴。”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
眉南面北 |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見了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饑嗔的這飽喜,則為我無過犯難投牢相機。” |
天南地北 | 元 關漢卿《沉醉東風》:“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時間月缺花飛。” |
走投無路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