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園結果的成語故事
拼音shōu yuán jié guǒ
基本解釋見“收因結果”。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想著他開疆土將君王佐,這的是收園結果。”
暫未找到成語收園結果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收園結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 |
一發而不可收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亂敗之及,一發而不可收也。” |
一發而不可收拾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領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而不可收拾。” |
一攬包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指臺抹凳,擔湯擔水,一攬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
三年不窺園 |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
不可收拾 | 唐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
不堪收拾 | 孫蓀《云賦》:“這時的烏云已經彈盡糧絕,幾小時以前烏合起來的兵馬,現在是喪魂失魄,潰不成軍,大有不堪收拾之狀了。” |
臨淵結網 | 明·楊珽《龍膏記·游仙》:“早辦個鳳想仙緣,休等待臨淵結網,只落得月缺花殘。” |
義結金蘭 | 《太平御覽》引《吳錄》:“張溫英才瓖瑋,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義結金蘭之好焉。” |
云收雨散 | 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詞:“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 |
互為因果 | 韓振波《多余的人》:“老師教得十分盡力,希望他繼承自己的事業,再攀藝術高峰;學生非常刻苦,進步之快超出教師的逆料。于是,二者互為因果。” |
佇結之情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七年》:“愿單出一相見,以寫佇結之情。” |
修好結成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九年》:“楚子使公子辰如晉,報鐘儀之使,請修好結成。” |
俱收并蓄 | 唐 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
倒因為果 | |
倒果為因 | 民意《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曾不問資本所以群趨于都會之故,是所謂倒果為因者耳。” |
先花后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李玉英獄中訟冤》:“生下三女一男:兒子名承祖,長女名玉英,次女名桃英,三女名月英。元來是先花后果的,倒是玉英居長,次即承祖。” |
蘭因絮果 | 清 龔自珍《丑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掐也凄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
兵拏禍結 | 《宋史·陳良祐傳》:“今遣使乃啟釁之端,萬一敵騎犯邊,則民力困于供輸,州郡疲于調發,兵拏禍結,未有息期。” |
兵連禍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赍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馀年。” |
兼收博采 | 宋·陸游《論選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聽并觀,兼收博采,無南北之異。” |
兼收并容 | 章炳麟《華國月刊發刊詞》:“凡七略所錄,分科所肄,以及藝術之微,稗官之說,靡不兼收并容。” |
兼收并錄 |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答客問》:“傳聞異辭,記載別出,不能兼收并錄以待作者之抉擇,而私作聰明,自定去取,則此次之業難于憑藉者四矣。” |
兼收并畜 | 清·黃宗羲《傳是樓藏書記》:“古來藏書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
兼收并蓄 | 唐 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
兼收并采 | 宋·曾鞏《謝章學士書》:“兼收并采,不遺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無棄材也。” |
內外勾結 |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12章:“他領導的那場‘里應外合’的戰斗,居然被安上一個‘內外勾結演苦肉計’的嫌疑。” |
冤仇可解不可結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目前應該全力都對付官軍,不應讓屁股后出了亂子。冤仇可解不可結,何況咱們同本地各縣的大小桿子素來無冤無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