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首方足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代指人類。
出處《淮南子·精神訓》:“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例子八極九野,萬方四裔,圓首方足,罔不樂推。(《隋書 高祖紀上》)
基礎信息
拼音yuán shǒu fāng zú
注音ㄩㄢˊ ㄕㄡˇ ㄈㄤ ㄗㄨˊ
繁體圓首方足
感情圓首方足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人。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圓首方足的意思解釋、圓首方足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夔已足 | 夔:古賢臣名,為舜時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就成為終身的憾事。 |
一干一方 | 明代官場黑話,行賄一千一萬的隱語。 |
一手一足 | 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 |
一方之任 | 負一方面責任的職務。 |
七足八手 | 見“七腳八手”。 |
七首八腳 | 形容慌張亂闖。 |
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三足鼎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三首六臂 | 同“三頭六臂”。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上方寶劍 | 見“上方劍”。 |
不一而足 | 足:充足;足夠。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后指同類的事物或現象很多;反復出現;不能一一列舉。 |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規:圓規;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
不劣方頭 | 劣:不好;方頭:俗指不通時宜為方頭。不以不通時宜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
不堪回首 | 不堪:不忍;回首:回頭;引申為回顧、回憶。不能忍受回顧的痛苦。多指因回憶過去不好或不愉快的事而痛苦;因而不忍心回顧。 |
不壹而足 | 見“不一而足”。 |
不成方圓 | 方圓:借指規矩。形容言語行動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
不足與謀 | 與: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不足為憑 | 不足:不值得;憑:憑據;根據。不能當作憑證或根據。也作“不足為據”。 |
不足為外人道 | 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多用于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
不足為奇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認為奇怪。多指某種事物或現象很平常;沒有新奇之處。也作“不足為怪”。 |
不足為怪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認為奇怪。 |
不足為意 | 足:值得。不值得介意。 |
不足為據 | 足:夠得上;據:證據。不能作為依據。 |
不足為法 |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學習、效法。 |
不足為慮 | 足:值得;慮:憂。不值得憂慮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