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削褒貶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筆:記載。削:刪改。古時(shí)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寫錯(cuò)要修改時(shí)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yáng)、貶斥人或事。
出處清·皮錫瑞《經(jīng)學(xué)歷史·經(jīng)學(xué)開辟時(shí)代》:“《春秋》自孔子加筆削褒貶,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僅為記事之書。”
基礎(chǔ)信息
拼音bǐ xuē bāo biǎn
注音ㄅ一ˇ ㄒㄩㄝ ㄅㄠ ㄅ一ㄢˇ
繁體筆削褒貶
感情筆削褒貶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修改文章。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qiáng)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dòng)(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jī)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筆削褒貶的意思解釋、筆削褒貶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yáng);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zé)。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jià)。 |
浪費(fèi)筆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援筆立就 | 一拿起筆瞬間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采善貶惡 | 采:選擇;貶;貶斥。采取善良的行為,貶斥惡劣的行徑。 |
口誅筆伐 | 口:指言語;誅:責(zé)罰;筆:指文字。伐:征討。用言語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
大手筆 | 指偉大的著作或大行動(dòng)。 |
針頭削鐵 | 形容極力刮削搜刮。 |
舞筆弄文 | 猶舞文弄墨。 |
春秋筆法 | 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
董狐直筆 | 董狐:春秋時(shí)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jù)事實(shí),如實(shí)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shí),不阿權(quán)貴的正直史家。 |
秉筆直書 | 秉:握。書寫史實(shí)不隱諱。 |
投筆從戎 | 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投:扔掉。 |
下筆成文 |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
褒衣博帶 | 褒、博:形容寬大。著寬袍,系闊帶。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
點(diǎn)睛之筆 | 筆:文筆。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 |
走筆疾書 | 走筆:筆行得很快;疾書:快速地寫。形容寫字熟練、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寫起來很快。 |
彩筆生花 | 生花:長出花來。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jìn)步。 |
蜂腰削背 | 細(xì)腰窄背。形容輕盈俊俏。同“蜂腰猿背”。 |
奮筆疾書 | 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yáng)地?fù)]筆快速書寫。 |
欣然命筆 | 欣然:喜悅的樣子;命筆:用筆。高高興興地提筆寫作。 |
下筆如有神 | 指寫文章下筆時(shí)如有神力相助。形容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好。 |
意在筆先 | 指構(gòu)思成熟;然后下筆。 |
示貶于褒 | 猶言寓批評于表揚(yáng)。 |
不置褒貶 | 置:安放,這里有“加以”之間。褒:褒獎(jiǎng),夸贊,表揚(yáng)。貶:貶低,指責(zé)。不加以表揚(yáng)或批評。 |
削鐵如泥 | 削鐵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極其鋒利。 |
刀筆吏 | 刀筆:古時(shí)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
文筆流暢 | 文字通順,讀起來不費(fèi)力。 |
削趾適屨 | 見“削足適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