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河注火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謂以河水傾瀉于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出處《梁書·武帝紀》:“況擁數州之兵以誅群盜,懸河注火,奚有不滅?”
基礎信息
拼音xuán hé zhù huǒ
注音ㄒㄨㄢˊ ㄏㄜˊ ㄓㄨˋ ㄏㄨㄛˇ
繁體懸河注火
感情懸河注火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懸河注火的意思解釋、懸河注火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家一火 | 謂所有家當什物。 |
一虎不河 |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后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
七竅冒火 | 同“七竅生煙”。 |
萬家燈火 | 千家萬戶的燈光。形容城鎮燈光四處閃爍的夜景。 |
三獸渡河 | 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 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
三豕涉河 |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
三豕渡河 |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不吃煙火食 |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
不廢江河 | 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
不瘟不火 | 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 |
不通水火 | 形容跟人不相往來。 |
不避水火 | 指不畏兇險。 |
不避湯火 | 湯:沸水;火:戰火。指不畏兇險。 |
不食人間煙火 | 食:吃;煙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詩畫立意高超,言詞清麗。 |
不食煙火 |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
中河失舟,一壺千金 | 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
臨河欲魚 | 臨:面對;欲:想要。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仍不能如愿以償。 |
臨河羨魚 | 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
久懸不決 | 拖了很久,沒有決定。 |
烏燈黑火 | 指晚上沒燈沒火,形容很暗。 |
九江八河 | 泛指所有的江河。 |
了如觀火 |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
事火咒龍 |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
井中求火 | 在水井里去尋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根本達不到目的。 |
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擾;界限分明;不相聯系。 |
交梨火棗 | 道教經書中所說的“仙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