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旄仗鉞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秉:執持;旄:古代軍旗;鉞:掌權的兵器。比喻掌握軍事大權。
出處《尚書·牧誓》:“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例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8回:“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鉞,未嘗言老。”
基礎信息
拼音bǐng máo zhàng yuè
注音ㄅ一ㄥˇ ㄇㄠˊ ㄓㄤˋ ㄩㄝˋ
繁體秉旄仗鉞
感情秉旄仗鉞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掌軍權。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秉旄仗鉞的意思解釋、秉旄仗鉞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仗勢欺人 |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種權勢欺壓別人。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白旄黃鉞 | 比喻有關征戰的事。 |
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在旁協助。 |
明火執仗 | 明:用為動詞;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兵器。形容公開劫掠;也指毫無隱蔽地干壞事。 |
狗仗人勢 | 仗:倚仗;仗恃。比喻壞人倚仗著有權有勢的;為非作歹;欺壓別人。 |
秉筆直書 | 秉:握。書寫史實不隱諱。 |
斧鉞之人 | 斧鉞:古代殺人的斧子,泛指刑戮。指因犯罪而應受到刑罰的人。 |
疏財仗義 | 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人,扶危濟困。 |
慷慨仗義 | 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
仗義直言 | 仗義:主持正義。指伸張正義,說公道話 |
狗仗官勢 | 比喻壞人倚仗官府勢力欺壓他人。 |
秉公無私 |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攙雜私念。 |
杖節把鉞 | 杖節: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作為權力的象征;鉞: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權力,掌握很大的兵權。 |
甘心鈇鉞 | 甘心:情愿;鈇鉞:同“斧鉞”,古代軍法殺人的斧子。指甘受刑罰。 |
仗義行仁 | 注重義氣,施行仁德。 |
斧鉞湯鑊 | 斧鉞:古代軍中刑戮。湯:滾開的水。鑊:古代的大鍋。湯鑊:古代一種酷刑,把犯人投入滾水中煮死。指各種酷刑。 |
一秉至公 | 秉:掌握、主持;至:極、最。辦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無私。 |
輕財仗義 | 猶輕財重義。 |
打翻身仗 | 通過行動擺脫困境或不利局面。 |
秉燭夜游 | 秉:持。拿著蠟燭;夜里游玩。舊指及時行樂。也比喻珍惜光陰。 |
倚官仗勢 | 倚、仗:依靠、憑借。倚仗官府的權勢(欺負人)。 |
仗氣使酒 | 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 |
杖鉞一方 | 杖鉞:手持黃色大斧,表示威力。比喻掌握兵權或鎮守一方。 |
秉公辦理 |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據公道辦事。 |
刀鋸斧鉞 | 古代四種刑具。借指酷刑。 |
寒蟬仗馬 | 仗馬:皇宮儀仗中的立馬。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一樣。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 |
倚財仗勢 | 倚、仗:憑借。倚仗著自己的財產和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