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滅虢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6回:“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虛名收川,實取荊州。”
例子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虛名收川,實限荊州。(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基礎信息
拼音jiǎ tú miè guó
注音ㄐ一ㄚˇ ㄊㄨˊ ㄇ一ㄝˋ ㄍㄨㄛˊ
繁體叚途滅虢
感情假途滅虢是中性詞。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消滅這個國家。
英語attack the enemy by passing through a common neighbour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假途滅虢的意思解釋、假途滅虢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假思索 | 假:借助;依靠;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也指不認真地隨便亂說。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不生不滅 | 指超脫生死的界限。現指半死不活。 |
不自滿假 | 不自滿,不自大。 |
中途而廢 |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
久假不歸 | 假:借;歸:歸還。本指長期借用一直不歸還。后指長期告假不回來。 |
喬文假醋 | 假斯文;假道學。 |
云飛煙滅 | 比喻消逝。 |
亙古不滅 | 亙:橫貫;亙古:從古至今;滅:絕滅。從古到今,永不絕滅。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
亡國滅種 | 國家滅亡,種族滅絕。謂一個國家被徹底毀滅。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舊時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
仆仆道途 | 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勞頓。 |
以假亂真 | 以:用;亂真:使真的東西混亂;與假的摻雜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東西來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
以公滅私 | 謂出以公心而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 |
假人假義 | 偽裝仁慈善良。 |
假人辭色 | 指好言好語、和顏悅色地待人。 |
假仁假義 | 假:虛假;仁:仁愛;義:道義。指假裝的仁義道德。 |
假仁假意 | 偽裝仁慈,其實內心奸惡。 |
假仁縱敵 | 講不該講的仁義,做出不該做的事情,給自己招致禍患。 |
假以辭色 | 指好言好語、和顏悅色地對待。 |
假公濟私 | 假:借;濟:補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 |
假公營私 | 見“假公濟私”。 |
假力于人 | 借別人的力量做事。 |
假名托姓 | 冒充別人姓名。 |
假情假意 | 虛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實意。 |
假惺惺 | 假心假意的樣子。 |
假慈悲 | 慈悲:慈善,憐憫。表面上裝出一付慈愛憐憫的樣子。 |
假戲真做 | 指戲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當作真的來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