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源yuán(ㄩㄢˊ)
⒈ 水流所從出的地方:河源。泉源。發源。源遠流長。源頭。
⒉ 事物的根由:來源。資源。淵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⒊ 姓。
統一碼
源字UNICODE編碼U+6E90,10進制: 28304,UTF-32: 00006E90,UTF-8: E6 BA 90。
源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漢英互譯
fountain、fountainhead相關字詞
流造字法
形聲:從氵、原聲英文
spring; source, head; surname※ 源的意思、基本解釋,源是什么意思由CNDU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源 yuán
〈名〉
(1) (形聲。從水,原聲。“原”有表義作用,指水源。本義: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 同本義 [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禮記·學記》
祈祀山川百源。——《禮記·月令》
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禮記·禮樂志》
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又如:源委(指水的發源和歸宿。引申為事情的本末和底細);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4) 來源;根源 [origin;source;cause]
啟生人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舊唐書·儒學傳序》
(5)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發生的根源)
常用詞組
源地,源流,源泉,源頭,源委,源源,源遠流長康熙字典
源【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
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又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十一】【灥部】
水泉夲也。從灥出廠下。原,篆文從泉。愚袁切〖注〗臣鉉等曰:今別作源,非是。文二重一
說文解字注
()水本也。各本作水泉本也。今刪正。月令百源注曰。衆水始所出爲百源。單曰原。絫曰原泉。孟子原泉混混是也。從灥出廠下。廠者、山石之厓巖。會意。愚袁切。十四部。
(厡)篆文從泉。此亦先二後上之例。以小篆作厡。知?乃古文、籒文也。後人以厡代高平曰?之?。而別製源字爲本厡之厡。積非成是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