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知畏法,而無禮義;于是中圣乃設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儀,明父子之禮,君臣之義,使強不凌弱,眾不暴寡,棄貪鄙之心,興清潔之行。
2.到今天,公民已經(jīng)不是順民了,但口銜天憲的衙門如何轉(zhuǎn)型為依法行政的政府呢?如何做到“敬畏法律,敬重人民”呢?一靠自修,二要靠公民來“調(diào)教”。
3.崖縣之民,質(zhì)樸而知恥;昌江之民,勤樸而悍狹;定安之民,敏客善調(diào)說;萬寧之民,質(zhì)野而畏法;陵水之民,敦樸而安分;感恩(今東方)之民,樸野而寡爭。
4.但瓜田李下,嫌疑難辯,萬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訊之下,玉石不分。
5.“拒拆遷被燒死”是一幕令人震撼、催人反思的活生生法治教育案例,它再次以生命的名義,警示了敬畏法治、踐行法治、懲戒惡行、彰揚法治的重要與迫切。
6.畏法度者為下;愛名節(jié)者為次;乃心王室,但知國計民生,不知禍福毀譽者為上。
7.明事理而不妄取,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畏法律而不敢取。
8.世之廉者有三: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見理明而不妄取,無所為而然,上也;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則勉強而然,斯又為次也。
※ "畏法"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