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頓時,現場肅靜無聲,大家的思緒都凝聚到了古老而莊重的祭祀儀式當中。
2.東西方戲劇最初同出于原始祭祀儀式,它們的共同基礎建立在原始思維之上。
3.身著龍袍的“皇帝”,在眾文武大臣簇擁和旌旗儀仗護衛下,從岱廟南門遙參亭出發,穿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任安門,在天貺殿前舉行封禪祭祀儀式。
4.齋天,祭土,灑凈,誦讀祭文,禮懺,上供……這些傳統的祭祀儀式樣樣齊備,參與的黃氏族人也是熱情高漲。
5.一是到水邊舉行祭祀儀式,并到水中洗浴,以祓除過去一年中的污漬與穢氣,稱為“祓”或“禊”。
6.祭祀儀式與祭奠儀式的各自特點、相互之間的影響等等問題。
7.今天,每年霜降后的第10天,是西溪秋雪庵每年定期舉行兩浙詞人祠堂祭祀儀式的日子,八方文士在此雅集,用詩詞暢意抒懷。
8.祭祀儀式依例在上午9時50分開始,象征著伏羲圣帝為“三皇之首”、“九五至尊”。
9.在祭祀儀式中祭司是必須在場的.
10.悲劇作為狄俄尼索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是由酒神頌歌發展而來的。
11.德清二都的防風祭祀儀式就是其中一個縮影,它就像一臺大型“晚會”出現在二都防風祠前。
12.相傳諸葛亮在瀘水河的祭祀儀式上,曾用面粉和牛肉或者羊肉制作出人頭形狀的東西來代替真正的人頭。
13.蒙古族的敖包祭祀儀式源遠流長,從氏族社會延傳至今。學術界關于敖包的起源眾說紛紜。
14.祭祀儀式也是一種標志,它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是迷信,是一種對祖先的虔誠報答,也就是傳統意義上說的“崇德報功”。
15.穿插環旋,分合有致,是龍文化中頗具特色的龍舞藝術;儺舞源于3000多年前,是殷商時期民間的一種面具祭祀儀典,其舞動狂熱粗獷,喻意驅邪逐疫,祈福納祥。
16.相對較輕的犯罪帶來的褻瀆影響,隨罪人的犯罪動機,是否出席祭祀儀式和是否悔改而變化。
17.百歲粵劇大師羅品超將擊鑼啟動華光誕祭祀儀式,“小神鷹”梁錦倫、李淑勤、倪惠英等廣佛粵劇名家親臨助興。
※ "祀儀"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