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芪20克、白術10克、黨參15克、升麻5克、血余炭10克、柴胡5克、槐花10克、地榆15克、仙鶴草15克,日常煲即可。
2.將前兩種水煎取汁300ml,沖服血余炭。
3.白及增強血小板活性,再加上血余炭和棕櫚,以上六味藥發揮止血的作用。
4.兼胞脈受損者,加血余炭15克,阿膠12克,棕櫚炭、艾葉炭各10克。
5.三七、云南白藥、白芨、地榆、蒲公英、血見愁、血余炭、鮮大薊等可選用,辨證施治加減。
6.如白茅根、側柏葉,溫血止血如艾葉、灶心土,祛瘀止血如三七、蒲黃,澀血止血如仙鶴草、海螵蛸,膠類止血如阿膠、鱉甲膠,炭類止血如血余炭、棕櫚炭。
7.呂老常用祝氏過敏煎,加用藕節炭、血余炭等藥物治療。
8.民間偏方通常以人體頭發洗凈煅燒后藥用,名為“血余炭”,和中藥一起吞服,對治療吐血、血淋及小便不利等有一定作用。
9.不同年齡的人發煅制成的血余炭,縮短凝血作用的時間不同,青中年最佳,男性老年最差。
10.臨床常用的止血藥,如三七、藕節炭、白芨、仙鶴草、血余炭、茜草炭、蒲黃炭、大小薊等,大都具有縮短凝血時間的功效。
※ "血余"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