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師見一學生在課堂上用棉花將耳朵塞起來,問學生是不是受傷了,學生竟然答道,老師,你昨天不是說我學知識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嗎,那我就用棉花把知識堵在里面。老師頓時無語。
2.課堂上大多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課堂由原來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
3.對于新來乍到的人來說,我認為找住處最好的方法是問學校房屋出租辦公室.
4.老師責問學生:為什么考個這么低的分數。學生曰:我有恐高癥。老師氣憤道:那就回家反省反省。學生曰:不,我要去醫院,因為我一看到老師就頭痛。
5.1992年,已獲傳染病學碩士學位的他,作為訪問學者負笈遠渡。
6.為了一個字,放著身邊的字典不查,卻要舍近求遠,去問學校的老師。
7.有工商管理的學歷,主修秘書學,兩年暑假的全職工作經驗。問學堂句典翻譯機對辦公室所有常用機器有運用知識。
8.前后凡一十二年,往還于先生林園的寓所,問學請業,未嘗中斷。
9.教師通過詢問學生長大后的職業引出一般將來時的特殊疑問句。
10.他懂得,要搞復辟就得手中有權,因此動不動官迷心竅地問學生:“一個君子能一天沒有官職嗎?”。
11.一教授在上課時問學生:請講一下同性戀的壞處?學生:易傳播艾滋病,有傷風化等!教授:那好處呢?學生答:可解決男女性別不平衡造成的婚配難問題!
12.在觀看完芭蕾舞表演回家的路上,幼兒園老師問學生的觀后感。
13.隨后孫春蘭來到南開中學,參觀了校史館,在體驗創意中心艦船模型室詢問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情況。
14.1997年初赴美國柏克利加州大學和夏威夷大學做訪問學者。
15.對高級進修生和訪問學者沒有強制的漢語要求,但必須同指導教授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
16.日前,長沙投資者小謝大發感慨稱,理財學問學不盡,余額寶只能算是個入門。
17.可以想見,這番話讓執著于問學路的陳衡哲感受到最深的合契與成全,一直銘記到生命的尾聲。
18.其次,在有導游陪同的情況下,你會了解校園社區氛圍如何,而不是僅僅靠閱讀校園指南或者訪問學校的網站。
19.因而,要想把社會及其理路厘清,“道問學”的同時尚需“尊德性”,便是登高自卑,順流而下,順理而成章。
20.還知道先生弟子張文江畢業后隨侍潘雨廷先生問學,不遺余力地整理了潘氏大量著述,寫作了《錢鍾書傳》《管錐編讀解》,先生不但不以為忤,而且贊賞有加。
21.陶海鷹在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時,曾在林墾教授身邊進修半年,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羅鍋矯正技術。
22.所謂轉益多師,許麟廬、歐陽中石、蔣維崧等藝術大家均在他的問學名單上。
23.他們大多數是被精心挑選出的各個領域的頂尖學者,據不完全統計,主講人中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學或長時間做訪問學者的海外教育背景。
24.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學習學習,又學又習。
25.當老師盤問學生們有關打破窗子的事情時,那闖了禍的男孩如坐針氈。
26.一個大夫有一次正在愛丁堡的一所非常有名的醫院中教一名藥科學生。幾個人帶著一個病人進來了,大夫問學生。
27.六十年代香港古舊淳樸,生活清淡,淵博溫煦的能人又多,問學聞道的機緣處處都是。董橋?
28.在美國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江宜樺,在第一時間獲悉父親辭世后,立刻趕辦手續,并從紐約搭乘華航班機返臺奔喪。
29.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0.你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熱愛學習,工作責任心強,自覺遵守紀律,積極主動參與學,勤學好問學習成績拔尖。老師很喜歡你,愿你戒驕戒躁爭取更好的成績。
31.楊軍與我為同門,2001年起共硯席于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問學京華,相互砥礪。
32.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陶行知?
33.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蔡元培?
34.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堂上隨時提問學生。
35.面向國內外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進修生,同時還接待高級訪問學者.
※ "問學"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