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之盛衰,關系天下之盛衰也。黃宗羲?
2.利害之端,常伏于思慮之所不到;疑間之萌,每開于堤防之所不及。黃宗羲?
3.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黃宗羲?
4.學者志不立,一經患難,愈見消沮,所以要先立志。學不至于樂,不可謂之學。學者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利害之端,常伏于思慮之所不到;疑間之萌,每開于堤防之所不及。黃宗羲?
5.黃宗羲等人心中羞愧難當,就用拼死吃番椒的行為表達歉意。
6.敘事須有風韻,不可擔板。黃宗羲?
7.附錄4吳光《黃宗羲遺著考(一)》內容摘錄96。
8.黃宗羲特別強調投入時代潮流的自覺性,反對“天崩地解落然與吾無與”。
9.自古圣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黃宗羲?
10.從亞圣孟子“民貴君輕”思想至17世紀有著“中國思想啟蒙之父”美譽的黃宗羲先生以“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的醒世主張,正可謂一脈相承。
11.情者,可以貫金石動鬼神。黃宗羲?
12.顧、黃、王堅持游擊戰,打了十幾年,九死一生,還可堅持,康熙一開科舉,還頒布特殊政策,對這些前朝義士開“博學鴻儒”科,免考入仕,黃宗羲就難辦了。
13.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廢除相職,從此“士”在朝廷上便失去了一個權力的凝聚點,即使僅僅是象征性的。……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廢丞相始也”。余英時?
14.學者志不立,一經患難,愈見消沮。黃宗羲?
15.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黃宗羲?
16.因此,黃宗羲編撰《明儒學案》時,所涉材料并不以學者的語錄為限,而是在其全集中鉤玄提要,力求透露“其人生之精神”,以揭示其思想學術的時代特點。
17.在封建文化的禁錮之下,黃宗羲器宇軒昂,在一眾只肯埋首故紙堆之人中堪稱鶴立雞群,哪肯向封建勢力頷首低眉。
18.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于民之憂樂。黃宗羲?
19.黃宗羲說皇帝視天下黎民“此我產業之花息也”,即是此理。
20.年少雞鳴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雞鳴。轉頭三十余年夢,不道消磨只數聲。黃宗羲?
21.學不至于樂,不可謂之學。黃宗羲?
22.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執紼,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娛笑于曳木者之前,從曳木者以為良,而曳木之職荒矣。黃宗羲?
23.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黃宗羲?
24.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見,君有無形無聲之嗜慾,吾從而視之聽之,此宦官宮妾之心也。黃宗羲?
※ "黃宗羲"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