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祝勇?
2.認識這個常律,(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就會分析(明)事物,不認識這個常律,而去妄作胡為,這是很危險的。
3.啞巴叔人雖冷漠,但他絕不是一個妄作胡為之人。
4.可憐數(shù)載宮闈,克勤克儉,夙興夜寐,何敢輕為妄作,有黍姆訓(xùn)。
5.大夫們見人已死,何處診脈來,素知賈敬導(dǎo)氣之術(shù)總屬虛誕,更至參星禮斗,守庚申,服靈砂,妄作虛為,過于勞神費力,反因此傷了性命的。
6.而云古無類書,此真一丁不識之無知妄作也矣。
7.且三雍異所,復(fù)乖盧、蔡之義,進退無據(jù),何用經(jīng)通?晉朝亦以鉆鑿難明,故有一屋之論,并非經(jīng)典正義,皆以意妄作,茲為不典。
8.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9.沒有高深的人道主義理論說辭,也不一定有“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豁達超然。
10.由此可見,現(xiàn)代世界潮流,不論少年壯年,都是無知妄作,不聞圣人之言,然而逃不過天譴。
11.古之人,法于陰陽,調(diào)于術(shù)數(shù),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不以為長壽者,職此故也。
12.第二款,是出入明宗妃子脫忽思宮闈,越分無禮;還有私受饋遺,妄作威福條諸款,亦列入奏中。
13.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14.‘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15.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16.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17.飲食有常節(jié),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18.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飲食常有節(jié),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19.世人以劉向作金不成,便謂索隱行怪,好傳虛無,所撰列仙,皆復(fù)妄作。
20.王兆山的詞固屬無知妄作,但是李鐘琴退出作協(xié)的理由,卻容有可議。
21.游士奇材諸辨士為方略者,妄作妖言,諂諛王。
※ "妄作"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