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樸素而天下莫能與爭美。莊子?
2.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3.莊子這個名字藏在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蹁躚如蝶,每每在我滯重膠著的時候,透進天心一線亮光,給我擺脫地心引力的力量。
4.老禮長聽完楊儼的話,立刻就懂了他的意思,王爺這是要莊子里的人全部簽死契。
5.本文通過對莊子心物觀分析,旨在使人們進一步認識莊子自由精神的內涵和實質,進而探求莊子自由觀的思想價值和現代啟示。
6.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莊子?
7.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
8.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莊子?
9.鵬之徙于南冥者,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莊子?
10.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莊子?
11.其次,莊子對語言也進行了獨特闡釋和重建,以使人的生存更顯豁明朗。
12.莊子借井蛙觀天的寓言,說天只有井口大。
13.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莊子?
14.莊子齊物逍遙、宣揚無用之用的言論給人們深刻的印象。
15.忘足履之適也忘腰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莊子?
16.莊子的不成材理論實在是與人們的愿望背馳的。
17.安時處順、窮通自樂、鼓盆而歌,當我們為生活的得失而輾轉周旋的時候,讀莊子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18.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莊子?
19.莊子里響起了零零散散的騾鈴兒聲,下地的鄉親們也回家開始準備晚炊。
20.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
21.莊子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十二?
22.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
23.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咰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
24.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莊子?
25.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莊子?
26.本文透過這三次爭論,看莊子眼中之“惠施”,進而落腳于莊子之“忘”的探究,此是本文關注的重點之三。
27.黃小龍沒有開口,帶著妹妹黃敏出了東殿院,巧的是,剛出東殿院,便碰到了迎面走來的黃偉,黃偉身后還跟著幾名黃家莊子弟,正是當年欺負妹妹黃敏的幾人。
28.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來去不失期。莊子?
29.生命也作圓周運動,完美無缺,沒有問題。莊子說到那個能不用圓規畫圓的米倚。你需要圓規是因為你對生活沒有自信,你需要道德、告誡、原則、《圣經》、《可蘭經》或者《吉它經》來指導你的生活,因為你對自己內心的力量缺乏信心。這就是你的生活。奧修?
30.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莊子?
31.這鳳陽縣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八仙之一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還是莊子與惠子濠梁觀魚之地。
32.莊子正是以“淡遠之筆,幽渺之思”,將生活的大智慧提煉成為一種虛幻的精神享受:享受天地、享受自然、享受天理、享受天年。
33.這里表面上是談作詞手法,其實亦是對于人生處世態度的一種描畫,即主張要像莊子那樣“達觀”與順世:對于人生一切,采取既在意又不在意的態度。
34.推動王頂堤、何莊子和金鐘等三大農副產品市場建立市場信息、檢測、監控三大體系,提升交易、輻射能力。
35.第二部分主要探討莊子的生死觀和散文創作的關系。
36.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
37.人生在世,恍若白駒過膝,忽然而已。莊子?
38.老子在莊子面前嘲笑他,那笑是尖銳刺耳卻又激變的.
39.莊子將此事寫進書中,后人又編成“東施效顰”的成語,讓這位清白姑娘貽笑千古,實在有點小題大做。
40.《莊子·天宥》說,軒轅黃帝去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便是“膝行而進”的。
41.莊子外麥場上山寨的弟兄席地而坐,厚衣衫都給了老弱,似乎根本不在意寒冷一般。
42.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
43.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莊子?
44.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
45.想來莊子后世的哲學家盧梭,在生活一貧如洗難以為繼情況下,卻令人費解地婉言謝絕法國國王提供的一份誘人年俸。
46.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47.本報訊(記者韓愛青文并攝)昨日上午10時20分,何莊子菜市場附近,一輛行駛中的面包車突然自燃,燒成空架子。
48.說河南人沒思想,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都笑了。
49.【目牛無全】典出《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50.忘足,履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不內變,不外從,事會之適也。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莊子?
51.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莊子?
52.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莊子?
53.這個嘛,當時在雁宿崖的上莊子觀察戰況時,被八路軍炮兵營的迫擊炮彈擊中左腹和雙腿,晚上九點五十分就死翹翹了。
5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被中國人用到極致,莊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骨子里便為是非無定論。
55.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莊子?
56.30至比賽管制結束,采取繞行甩站措施,雙向繞行長興路,甩莊子、白草洼西、白草洼、白草洼東、太子峪北5站。
57.天地與我共生,萬物于我為一。莊子?
58.曾經的燈油之王烏桕樹,現在也成為莊子所說的不材“散木”無用之木。
59.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跖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莊子?
60.莊子文本被公認為兩者深深刻在思想和成就中國詩歌散文形式。
61.劉春生的外祖父康德榮原籍河北省黃驊縣康莊子,劉寶辰按其當年登記在勞工簿上的地址找去,發現康德榮早已離開。
62.這樣看來,中國人的海洋意識不可謂不久遠,而這則寓言,是以“坎井之蛙”喻戰國時的趙國詭辯家公孫龍,以“東海之鱉”喻莊子。
63.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無位。莊子?
64.但在這里,他卻肯定莊子莊子道歸自然、秕糠堯堯舜舜的思想,而駁世俗以莊周莊周為夸誕不經。
65.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莊子?
66.郭象的是非觀是通過對莊子是非之辨的注解而得以闡發的。
67.前天晚上,高師傅約上一位好朋友,兩人再次駕車來到何莊子附近。
6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
6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70.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而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輟行。莊子?
7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72.二十一世紀的秦迷,因為車禍無故穿越到秦時世界墨鴉的小時候,因為他的到來,墨鴉的一生發生巨大的轉變,道家創始人之一莊子的眾多弟子中,逍遙子的徒弟。
73.漢軍在追趕趙軍的急行軍中,口干舌焦,加之這一帶都是旱莊子,得不到半點水喝。
74.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莊子?
75.“迷你男權主義”重在“迷你”,世間許多問題,談大者容易空泛,不著實際;談小一些反而可以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正如莊子云“道在屎溺”。
76.其實,“物化”所體現的更重要的是莊子的“逍遙游”思想。
77.且判決書多達兩百九十六頁,洋洋灑灑一共二十三萬字,并引用莊子胠篋篇,以古諷今,痛批趙家父子“*貴犯罪”,不知潔身自愛。
78.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
79.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相收也。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
80.《莊子·寓言》所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對于寓意的寄托性作出了深刻的說明,也使得此后的寓言在寄托寓意方面都受到此理論的影響。
81.種它在無何有鄉,廣莫之野,放牛羊臥其側,種花草于其下,因其無用,方能存活自在啊!莊子又贏了。
82.趙奢死后,惠文王賜趙括襲封馬服君,軍中將領皆尊稱趙括為馬服子,子在當時是敬稱,如老子、孔子、莊子等,并非因馬服君趙奢之子得名。
83.莊子通過“齊物”這一思想路徑,使萬物呈現出和諧的整體意蘊,而莊子的“齊物”的關鍵就在于其以心體物的思想方法。
84.(《莊子序》)本書的莊學文獻,除特別注明者之外,皆以王孝漁整理,郭慶藩輯《莊子集釋》為準。
85.老人指著圖上畫的三個老人說,那三位老者是華封三祝,據《莊子?天地》載,唐堯巡游到華地(今陜西華縣),華地封守者祝頌他長壽、富有、多子。
86.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莊子?
87.莊子認為,“道”是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應取法于“道”并符合“道”的屬性。
88.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莊子?
89.莊子用“莊周夢蝶”的寓言精妙地闡述了他顯意識思想和潛意識思想的統一;他對于“我”到底是什么的問題一直在探索,我們稱之為“覺知者”。
9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
91.一名考生告訴記者,語文考試僅一道題,選取了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莊子的《人間世》作為材料,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
92.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司馬遷?
93.莊子從社會底層審察萬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禮法制度,也看穿了試圖改革的宏謀遠慮,因此對孟子這樣的浩蕩語氣也投之以懷疑。
94.莊子庖丁解牛的神遇也是一種有別于感性認識的視而不見的視。
95.莊子對老子的“玄覽”“致虛極,守靜篤”等返還方式進行了充實,其最著名的就是他在文中幾次提到的“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狀態。
96.拙著之所以僅引《莊子》內篇兩條,因為內篇為莊子本人親撰,外篇為親炙弟子據莊子遺稿與聞見整理編纂,雜篇為再傳弟子與莊門后學所發揮。
97.《莊子》一書遭到了以郭象為首的儒家注疏者長達一千七百年的篡改曲解,致使莊學奧義千古沉埋,鮮有知者。
98.嗯,逍遙勁,根據師父說,是從道家莊子的《逍遙游》中演變出來的,暗合天地開闔之勢,乾坤陰陽之變。
99.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莊子?
100.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
※ "莊子"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