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取伏臥位,用掌根順背部兩側膀胱經各擦50次以上,再重點擦大杼、肺俞、腎俞穴各50次以上,擦足心涌泉穴50次以上。
2.所選穴位多選用背部陽經如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且選用臟腑在背部的俞穴,如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3.大椎、天突、印堂、迎香、肺俞、膏肓俞、腎俞,隔日一次,5次一個療程。
4.肺俞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腎俞心俞膈俞脾俞腎俞核心提示上周,北京走出了三伏天,今年的“貼敷”也算告一段落。
5.根據規定,天灸療法選穴多以背部腧穴為主穴,常用腧穴為肺俞、腎俞、脾俞、胃俞、風門、膏盲、定喘、身柱、大椎、足三里、氣海、關元等。
6.然后,對重點穴位太沖、太溪、肝俞、膽俞、肺俞、胃俞、脾俞進行拔罐和艾灸。
7.如果在后背的肺俞、厥陰俞、心俞等處先刮痧,或在督脈上找與前胸骨痛對應的地方刮痧,會有更好的效果。
8.煩躁不安、眼眵增多者,重提肝俞、風府;口舌生瘡,重提心俞;咳嗽氣喘者,重提肺俞;五遲五軟者,重提腎俞;背脊部有皮膚感染或出血者勿用此法。
9.目的:觀察穴注肺俞、定喘及天突穴治療上感后咳嗽的臨床療效。
10.貼敷的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脾俞、心俞、中府、膻中等。
11.以治療面部痤瘡為例,就是通過背俞穴、肺俞穴、胃俞穴刺絡放血,針刺膈俞穴“泄熱解毒,清肺調營”。
12.鐘偉泉建議,市民可自行艾灸大椎、肺俞、肝俞、膈俞、腎俞、太溪、涌泉等穴位以保養腎氣、調達肝氣,起到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13.肺俞、風門、大椎、脾俞、腎俞、命門、身柱、中脘、下脘等穴位,每伏酌選6個穴位進行貼敷。
14.林國華教授推薦,夏季艾灸穴位是與脾肺腎三臟相關的背部穴位,如脾俞、胃俞、小腸俞、大椎、身柱、肺俞、腎俞、命門、次髎等等。
15.大腸俞、肝俞、命門、腰陽關、水分、氣海、肺俞、關元等,每伏酌選6個穴位進行貼敷。
16.在農歷的三九前加強、一九、二九、三九共4次,采用特制中藥藥膏根據患者癥狀貼敷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17.肺俞與尺澤能夠有效的緩解哮喘發作癥狀。
18.而按摩足三里穴、下合穴、上巨虛、肺俞穴、膻中穴等穴埋線可補土生金、扶正祛邪、清里解表,對緩解哮喘癥狀有一定療效。
19.撞擊上背,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臟疾病的心俞穴、能寬胸理氣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寬中、和胃的膈俞穴等。
20.在家中經常艾灸肺俞、脾俞、腎俞、定喘等穴位,能起到宣肺定喘、補腎納氣的作用。
21.足三里,神闕,關元,脾俞,氣海,百會,肺俞等。
22.采用鋼針標定法和層次解剖法,在46具成年人尸體上,研究風門穴與肺俞穴的解剖結構和針刺深度及角度。
※ "肺俞"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