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祿竹溪記》拼音版
明代:唐順之
任光祿竹溪記
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見其所蓄,自絕徼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亦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據(jù)其間,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師人茍可致一竹,輒不惜數(shù)千錢;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難致而又多槁死,則人益貴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嗚呼!奇花石誠為京師與江南人所貴。然窮其所生之地,則絕徼海外之人視之,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絕徼海外,或素不產(chǎn)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見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人之寶之者。是將不勝笑也。語云:“人去鄉(xiāng)則益賤,物去鄉(xiāng)則益貴。”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祿任君治園于荊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間作一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而間謂余曰:“吾不能與有力者爭(zhēng)池亭花石之勝,獨(dú)此取諸土之所有,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亦足適也。因自謂竹溪主人。甥其為我記之。”余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爭(zhēng),而漫然取諸其土之所有者?無乃獨(dú)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歟?昔人論竹,以為絕無聲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艷綽約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諧于俗。是以自古以來,知好竹者絕少。且彼京師人亦豈能知而貴之?不過欲以此斗富,與奇花石等耳。故京師人之貴竹,與江南人之不貴竹,其為不知竹一也。君生長(zhǎng)于紛華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馬、僮奴、歌舞,凡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與人交,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舉凡萬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間也歟?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雖使能盡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吾重有所感矣!明代·唐順之的簡(jiǎn)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號(hào)荊川。漢族,武進(jìn)(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xué)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jìn))城內(nèi)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huì)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diào)兵部主事。當(dāng)時(shí)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shí)追謚襄文。學(xué)者稱"荊川先生"。
...〔
? 唐順之的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