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姬曲”譯文及注釋
譯文
燕京少女正是十六七的大好年華,嬌顏如花眼如點漆。
踏春歸來,只見身騎駿馬手持短鞭,花香襲人的道路上奔跑的馬兒揚起陣陣塵土。
使人和暢的春風吹的人心情蕩漾,錦箏銀燭也只感高堂深深,心中空曠。
次日醒來美夢不再,隔著紫色珠簾望去只見霧蒙蒙天沉沉。
誰能珍惜這如水的美好年華,春困時節連梳洗都懶的動了。
夜幕降臨小雨潤濕天街,滿院的楊花再也無法隨風飄飄蕩蕩。
注釋
澹蕩:使人和暢。
“燕姬曲”鑒賞
賞析
此詩以樂府民歌體,歌詠一位燕京少女。前四句寫這位女子的出游,著重表現她嬌媚歡快。“春風”至“紫簾”四句,寫出游歸來,因沐浴大好春光而逗引的蕩漾春心,以凄艷居處環境烘托、暗寓其對美好愛情生活的憧憬。后四句寫次日清晨醒來時的失意與無奈,形象地傳達出少女年華如水之嘆。三個層次隨時間而展開,脈絡清晰;而其間所含蘊的或輕快或寂寞或哀怨的不同情調,則又富于變化,從多角度描繪出這位多情善感的美麗女子的形象。 ?
薩都剌簡介
元代·薩都剌的簡介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 薩都剌的詩(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