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歸梁·風(fēng)蓮”譯文及注釋
雖題曰“風(fēng)蓮”,非泛泛詠物,只借以起興,卻不放在開首,放在結(jié)尾。兼詳下注。
本篇主句。“唐宮”,詠古傷今,下所寫舞容,殆即“霓裳羽衣舞”。
衣之前后皆可稱裾。“曳裾時”,指霓裳舞拍序以后始有舞態(tài),詳下注。
翠云、絳霞:指舞衣,又點綴荷葉荷花。
大垂手、小垂手皆舞中的名目。
急鼓催將起:似用“羯鼓催花”事,而意卻無關(guān)。此指“霓裳”至入破以后,節(jié)拍轉(zhuǎn)急。
瓊:訓(xùn)赤玉,可喻紅蓮。江妃,水仙也,可喻水上蓮。
題曰“風(fēng)蓮“,借舞態(tài)作形容,比喻雖切當,卻不點破,直到結(jié)句方將”謎底“揭出。這樣似乎纖巧。然全篇托之于夢,夢見美人,醒見荷花,便繞了一個大彎。若見荷花而聯(lián)想美人原平常。今云”春晝夢唐宮“,初未說見有”風(fēng)蓮“也,若夢境之構(gòu)成,非緣聯(lián)想;如何夢中美女的姿態(tài)和實境荷花的光景,處處相合呢?然則”見荷花被風(fēng)吹“者,原為起興閑筆,這里倒裝在后,改為以景結(jié)情,并非真的題目。詞以風(fēng)蓮喻舞態(tài),非以舞態(tài)喻風(fēng)蓮也。文雖明快,意頗深隱,結(jié)構(gòu)亦新。
“燕歸梁·風(fēng)蓮”鑒賞
賞析一
蔣捷素喜詠蓮花,這首詞是其詠風(fēng)蓮之作。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在詞中的想象之中,她是作霓裳羽衣之舞唐宮美人。景境迷離,裙禝飄霧,伴隨著光茫四射的身姿,在人心頭不斷回旋。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了舞曲,一晌貪歡的夢境霎時幻滅。“夢回不見萬瓊妃”,是一曲故國亡落的哀歌。結(jié)句點題“見荷花,被風(fēng)吹”,臨去秋波的一轉(zhuǎn),使夢境完全化為煙云。
這首詞給人一種極美的境界。暑意稍返的日子,晨曦初透天邊,涼風(fēng)習(xí)習(xí),挽起水面的許多荷傘。十里河塘一片飛舞。雖然荷花面臨秋天,將要凋零,這在刻畫境界中,讀者似乎仍可體會它的空靈和迷惘。
一篇好的詞作不在于它要表現(xiàn)什么,首先應(yīng)該看到它的詞境的營造。它本身就是一種藝術(shù)美。這首詞是一首詠風(fēng)蓮的絕唱,和蔣捷詠白蓮的詞一樣。給人以美的享受。
在藝術(shù)構(gòu)思,詞人也有“特異”的思想。用風(fēng)蓮來傳神,來表達寄托之情,而不著痕跡。作者通過夢的方式,將風(fēng)蓮擬人化。行文流暢。而意境尤深。作者在詞人通過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方式,為南宋王朝寫了一首挽歌。
賞析二
試設(shè)想這樣一個境界:當殘暑季節(jié)的清曉,一陣陣的涼風(fēng),在水面清圓的萬柄荷傘上送來,擺弄得十里銀塘紅翠飛舞。這曉風(fēng),透露給人們一個消息,蓮花世界已面臨秋意凋零的前夕了。這是空靈的畫境,是迷惘的詞境。怎樣以妙筆去傳神,化工給詞人出下了這一個不易著手的難題。
在這首詞里,詞人通過他靈犀一點的慧思,在筆底開出了異采絢爛的花朵,幻出了一個美絕人天的夢境。出現(xiàn)在夢里的蓮花,完全人格化了。她是唐代大畫家周昉腕下的唐宮美人,她是在作霓裳羽衣之舞。沐浴在昭陽春晝的旖旎幻境中的她,絳裙曳煙,珠衱飄霧,玉光四射,奇麗裊娜的身影,回旋在人們心上,是非常難以恝置的美艷的傳奇。而它的背后已帶來了燃眉的邦國大禍。果然,撼動掀天雨點般的急鼓,驚破了舞曲,驚散了鳳侶,一晌貪歡的夢境霎時幻滅。“夢回不見萬瓊妃”,詞人聲淚俱下地唱出了宗國淪亡的哀歌。“見荷花,被風(fēng)吹”,這么臨去秋波的一轉(zhuǎn),點明本題,讓上面的夢境完全化為煙云。說她是瓊妃也好,是荷花也好,幻想與現(xiàn)實,和諧地交織成為完美的藝術(shù)圖案。
這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迥出于尋常蹊徑之外。蓮華不易傳神,風(fēng)蓮更不易傳神,詠風(fēng)蓮而有寄托,更難,有寄托而不見寄托痕跡,難之尤難。作者巧妙地通過了夢,通過了擬人化的形象,通過了結(jié)層畫龍點睛的手法,好像絕不費勁地達到了如上的要求。這是蓮,但不是泛泛的蓮,而是風(fēng)中的蓮。如果說翠仗絳衣是一幅著色畫,那么彩鳳驚飛的神態(tài),更是畫所不能到。讀者讀這首詞,須得理解作者是宋末的遺民,是南宋亡國歷史悲劇的見證人,透過這奇幻濃郁的浪漫主義風(fēng)貌,去探索它的現(xiàn)實性,它將會使讀者更加感到悵惘不甘,當時南宋淪亡的挽歌,還會在讀者的靈魂深處蕩漾著。
這是一首有寄托的詠物詞,但寄托不同于影射,更不是要使讀者去猜謎,它本身就是一種藝術(shù)美。這首詞,即使撇開它的寄托意義不談,仍然是一首詠風(fēng)蓮的絕唱,給人以美的享受。清代常州派詞論家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說:“夫詞,非寄托不入,專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觸類多通,驅(qū)心若游絲之繯飛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蠅翼。以無厚入有間,既習(xí)已,意感偶生,假類畢達,閱載千百,馨欬弗違,斯入矣。賦情獨深,逐境必寤,醞釀日久,冥發(fā)妄中;雖鋪敘平淡,摹繪淺近,而萬感橫集,五中無主;讀其篇者,臨淵窺魚,意為魴鯉,中宵驚電,罔識東西,赤子隨母笑啼,鄉(xiāng)人緣劇喜怒,抑可謂能出矣。”這首《燕歸梁》好就好在入而能出。
蔣捷簡介
宋代·蔣捷的簡介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jié)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fā)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fēng)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xù)刊本。
...〔? 蔣捷的詩(6篇)〕猜你喜歡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并蒂者。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nèi)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fēng)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fēng)雨。
喜遷鶯·暑風(fēng)涼月
謝趙晉臣敷文賦芙蓉詞見壽,用韻為謝。
暑風(fēng)涼月。愛亭亭無數(shù),綠衣持節(jié)。掩冉如羞,參差似妒,擁出芙蓉花發(fā)。步襯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誰潔?添白鷺,晚晴時,公子佳人并列。
休說,搴木末;當日靈均,恨與君王別。心阻媒勞,交疏怨極,恩不甚兮輕絕。千古離騷文字,芳至今猶未歇。都休問,但千杯快飲,露荷翻葉。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橫塘棹穿艷錦,引鴛鴦弄水。斷霞晚、笑折花歸,紺紗低護燈蕊。潤玉瘦、冰輕倦浴,斜拕鳳股盤云墜。聽銀床聲細。梧桐漸攪涼思。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訴空梁燕子。誤驚起、風(fēng)竹敲門,故人還又不至。記瑯玕、新詩細掐,早陳跡、香痕纖指。怕因循,羅扇恩疏,又生秋意。
西湖舊日,畫舸頻移,嘆幾縈夢寐。霞佩冷,疊瀾不定,麝靄飛雨,乍濕鮫綃,暗盛紅淚。綀單夜共,波心宿處,瓊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覺花容悴。嫣香易落,回頭澹碧鎖煙,鏡空畫羅屏里。
殘蟬度曲,唱徹西園,也感紅怨翠。念省慣、吳宮幽憩。暗柳追涼,曉岸參斜,露零漚起。絲縈寸藕,留連歡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華、秾李冰相倚。如今鬢點凄霜,半篋秋詞,恨盈蠹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