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隱形”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國有個生活貧困的人,讀《淮南子》,看到書中寫有“ 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擋掩護,可以用來隱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樹下仰面摘取樹葉。當他看見螳螂攀著樹葉偵候知了的時候,他就把這片樹葉摘了下來。樹葉落到樹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隱身的那枚樹葉。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不看得見我?”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經過一整天,(妻子)于是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哄騙他說:“看不見。”楚人暗自高興,(他)帶著樹葉進入集市,當著別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縣里的公差把他捆綁起來送進了衙門。
注釋
貧居:生活貧困。居:處于。
《淮南子》:一種講醫學的書
伺:等待,偵候。
自鄣葉:遮蔽自己的樹葉。鄣,同“障”,遮蔽。
可以:可以用來。
遂:于是,就。
分別:分辨。
障:遮蔽。
不:同“否”。
恒:經常,常常。
經日:經過一整天(表示時間很長)。
不堪:不能忍受。
紿(dài):哄騙。
嘿:(同“默”字)
然:……的樣子。
赍(jī):攜帶。
對面取人物:當面拿人家的東西。
吏:指縣里的公差。
遂:于是,就。
詣(yì):到……去。
“楚人隱形”鑒賞
簡析
這篇諷刺性的寓言,作者用寥寥數筆,生動地塑造了一個丑角一樣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行,無不讓我們發笑,引起我們思索。
《楚人隱形》中的楚人,令人發笑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處是他對書上的內容信以為真;由無知的天真產生了無知的行動。他拿著樹葉到集市上去,當著人家的面去拿人家的東西。這個楚人的想法和行為鬧到了十分荒唐可笑的地步,愚昧無知引來了愚蠢行為,讓他落得被公差捆綁起來押送到縣衙門這樣可悲的下場。
《楚人隱形》引人發笑,但又令人深思:像“楚人”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是也常能見到的嗎?他們和楚人的思維方式一樣,無視現實;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總是憑主觀想象,他認為怎樣就是怎樣;總是想當然地做事情,結果把事情弄得很糟。這些人都有一個弱點,就是自以為是。希望我們讀過這則笑話之后,也能照一照這面鏡子,想一想我們平時有沒有犯過像這則笑話里所描述的錯誤呢?
文言知識
通假字
不:同“否”。
紿:讀dài,哄騙。
嘿:同“默”。
鄣:同“障”。
啟示
任何人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企圖不勞而獲;任何理論都不能盲目追崇,要看清事物本質。
意義:
批評了那些死讀書,完全相信書本而自己卻不動腦、沒有主見的人。
成語:楚人隱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用成語概括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邯鄲淳簡介
魏晉·邯鄲淳的簡介

邯鄲淳(約132—221)【一作邯鄲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禮(或作正禮),東漢時潁川陽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藝經》一卷而著名,被稱為“笑林始祖,與丁儀、丁廙、楊修為曹植的“四友”。
...〔? 邯鄲淳的詩(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