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四圣心源 > 四圣心源·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

      四圣心源·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

      黃元御

      原文

      鼓脹者,中氣之敗也。肺主氣,腎主水,人身中半以上為陽,是謂氣分,中半以下為陰,是謂水分。氣盛于上,水盛于下,陰陽之定位也。而氣降則生水,水升則化氣,陰陽互根,氣水循環。究其轉運之樞,全在中氣。中氣一敗,則氣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謂氣鼓;水不化氣而泛濫于上,是為水脹。

      《靈樞·營衛生會》: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上焦氣盛,故如霧露之空濛。下焦水盛,故如川瀆之注瀉。而氣水變化之原,出于中焦。中焦者,氣水之交,氣方升而水方降,水欲成氣,氣欲成水,氣水未分,故其形如漚。

      氣之化水,由于肺胃,水之化氣,由于肝脾。肺胃右降則陰生,故清涼而化水。氣不化水者,肺胃之不降也。肝脾左升則陽生,故溫暖而化氣。水不化氣者,肝脾之不升也。氣不化水,則左陷于下而為氣鼓;水不化氣,則右逆于上而為水脹。而其根,總因土濕而陽敗,濕土不運,則金木郁而升降窒故也。

      氣鼓

      氣從上降,而推原其本,實自下升,坎中之陽,氣之根也。氣升于肝脾,肝脾左旋,溫暖而化清陽,是氣升于水分也。肝脾不升,陰分之氣堙郁而下陷,故臍以下腫。

      木性善達,其發達而不郁者,水溫土燥而陽升也。水寒土濕,脾陽下陷,肝木不達,抑遏而克脾土。肝脾郁迫而不升運,是以凝滯而為脹滿。

      肝氣不達,郁而生熱,傳于脾土。脾土受之,以其濕熱,傳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則傳其所勝,勢固然也。土燥則木達而水清,土濕則氣滯不能生水,木郁不能泄水,故水道不利,加之以熱,故淋澀而黃赤。

      脾土既陷,胃土必逆。脾陷則肝木下郁,胃逆則膽火上郁。其下熱者,肝木之不升也;其上熱者,膽火之不降也。病本則屬濕寒,而病標則為濕熱,宜瀉濕而行郁,補脾陽而達木氣,清利膀胱之郁熱也。

      桂枝姜砂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三錢,炙砂仁一錢,炒,研干姜三錢

      煎大半杯,入砂仁,略煎,去渣,入西瓜漿一湯匙,溫服。

      膀胱濕熱,小便紅澀者,加梔子清之。脾肺濕旺,化生郁濁,腐敗膠粘,不得下行,宜用瓜蒂散,行其痰飲。在下則瀉利而出,在上則嘔吐而出。去其菀陳,然后調之。

      續隨子仁,最下痰飲,用白者十數粒,研碎,去油,服之痰水即下。

      瓜蒂散

      瓜蒂二十個,研赤小豆三錢,研香豉三錢,研

      熱水一杯,煮香豉,令濃,去渣,調二末,溫服。取吐下為度。

      病重人虛者,不可服此,當用葶藶散。

      水脹

      水從下升,而推原其本,實自上降,離中之陰,水之根也。水降于肺胃,肺胃右轉,清涼而化濁陰,是水降于氣分也。肺胃不降,陽分之水淫泆而上逆,故臍以上腫。金性喜斂,其收斂而不郁者,陽明胃土之降也。土濕胃逆,肺無降路,陽分之水,不得下行,陰分之水,反得上泛。水入于肺,宗氣隔礙,則為喘滿;水入于經,衛氣壅阻,則為腫脹。

      水生于肺而統于腎,藏于膀胱而泄于肝。腎與膀胱之府,相為表里。

      飲入于胃,脾陽蒸動,化為霧氣,而上歸于肺。肺金清肅,霧氣灑揚,充灌于經絡,熏澤于皮膚,氤氳郁靄,化為雨露。及乎中焦以下,則注集滂沛,勢如江漢矣。

      膀胱者,水之壑也。肺氣化水,傳于膀胱,肝氣疏泄,水竅清通,是以腫脹不作。膀胱之竅,清則開而熱則閉。《靈樞》: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其虛而遺溺者,相火之下虛也,其實而閉癃者,非相火之下實也。以腎主蟄藏,腎氣能藏,則相火秘固而膀胱清;腎氣不藏,則相火泄露而膀胱熱。相火蟄藏,膀胱清利,是謂之實。膀胱之熱者,相火泄于腎藏而陷于膀胱也。

      相火藏于腎水,原不泄露,其泄而不藏者,過在乙木。木性疏泄,疏泄之令暢,則但能泄水而不至泄火。水寒土濕,生氣郁遏,疏泄之令不行,而愈欲疏泄,故相火不得秘藏,泄而不通,故水道不能清利。

      相火之陷,其原在肝,肝氣之陷,其原在脾。肝脾郁陷,合相火而生下熱,傳于己土,己土以其濕熱傳于膀胱,是以淋澀而赤黃也。

      膀胱閉癃,水不歸壑,故逆行于胸腹,浸淫于經絡,而腫脹作焉。水熱穴論:其本在腎,其標在肺,皆積水也。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

      其本之在腎者,宜瀉之于膀胱;其標之在肺者,宜瀉之于汗孔。汗溺之行,總以燥土疏木為主。水病之作,雖在肺腎兩藏,而土濕木郁,乃其根本也。

      苓桂浮萍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浮萍三錢桂枝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

      中氣虛,加人參,寒加干姜。肺熱,加麥冬、貝母。

      苓桂阿膠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阿膠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小便不清,加西瓜漿,熱加梔子。中虛加人參,寒加干姜。

      乙木遏陷,疏泄不行,陽敗土濕,不能制伏水邪,故病腫脹。瀉濕燥土,疏木行水,是定法也。后世八味加減之方,地黃助脾之濕,附子益肝之熱,肝脾未至極敗,服之可效,肝脾病深則不效,而反益其害,最誤人也。

      氣位于上,水位于下。氣之在上,雖壅滿郁遏,而不至于脹,惟下陷而不升,則病氣鼓;水之在下,雖停瘀凝結,而弗至于腫,惟上逆而不降,則病水脹。腫在身半以上者,水脹也;脹在身半以下者,氣鼓也。其一身俱至腫脹者,氣病于下而水病于上也。氣水交病,則氣中亦有積水,水中不無滯氣。

      總之,氣不離水,水不離氣,氣滯則水凝,水積則氣聚。氣病于下者,其水道必不利;水病于上者,其氣道必不通。仲景《金匱·水氣》之法,腰以上腫,當發其汗,汗發則氣通而水亦泄;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便利則水行而氣亦達矣。


      譯文

      暫無譯文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