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分段注釋】
龍師:指太昊氏伏羲。《左傳·昭公十七年》:“太昊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火帝:相傳為五帝之一的炎帝,以火德王,以火名官。一說火帝指的是鉆木取火的燧(suì)人氏。
鳥官:即少昊(hào)氏。黃帝之子少昊氏所封百官都帶鳥字。
人皇:傳說上古部落聯盟領袖,與天皇、地皇合稱三皇,這里省略了后兩者。
始制文字:相傳黃帝時,史官倉頡(jié)創造了文字。《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始,乃,于是。
乃服衣裳:相傳黃帝時嫘祖發明養蠶以制造衣服。衣裳:衣服的總稱,上為衣,下為裳。
【翻譯】
龍師是伏羲,火帝即炎帝,鳥官乃少昊,人皇是古帝。
蒼頡發明創造了文字,嫘祖教民眾紡紗制衣。
【解讀】
中國歷史的源頭帶有很重的神話色彩,因此上古賢君的形態常常介于神、人之間,或者原本就是神仙。
中國歷史將伏羲認定為男性始祖,認為正是他與妹妹女媧的結合,才誕育了人類。相傳有一天,黃河里跳出來一只馬首龍身的神獸,它的身上遍布著卷曲的毛,還有花紋和斑點,伏羲深受啟發,創制了八卦,發明了漁網,還以“龍”之名定義百官,所以,伏羲也稱“龍師”,而中國也由此進入了漁獵時代。
后來,有一位部落首領脫穎而出,他用火給百官命名,因此稱“炎帝”。又因為他遍嘗百草,發明了墾殖工具,教會了人們種植農作物、辨識草藥,以及制作陶器,因此又被稱為“神農氏”。而中國也因此進入了農耕時代。
再后來,在五彩鳳凰的鳴叫中,少昊誕生了。因為與鳳凰結緣,少昊便以鳳凰為本族的圖騰,然后又以鳥名來定義官名和族名,建立起了龐大的氏族體系。
還有一位神仙非常特別,名曰“人皇”,據唐代司馬貞在《補史記·三皇本紀》中記載,人皇有九顆頭,兄弟共計九人,每個人都鎮守一個州,每個人都能活上百年之久。
在這諸多的神仙、君王之后,中國歷史上一位最重要的君王出現了,他就是黃帝。黃帝一生,豐功偉績無數,他命倉頡造字,使人們告別了“結繩記事”的時代,中國人開始以文字記史;同時,他還令胡曹制作衣裳,讓人們告別了以獸皮、樹葉蔽體的蒙昧時代。此外,黃帝還設計建造了宮室、舟車,向百姓傳播了紡織技術。最重要的是,黃帝帶領自己的部落與炎帝的部落相融合,最終形成了炎黃文明的正源。
在歷史上,中國是極少數非常重視歷史記載的國家之一,古人記事習慣的形成早于文字的誕生,因此那時的人們只能結繩記事,后來出現了繪畫記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簡單而隨意的圖畫再也無法滿足記述復雜事件的時候,文字便出現了。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這是一種兼具象形與表意雙重性質的文字,比較原始。西周后期,漢字的發展進入到大篆時期,大篆結構嚴謹,圖畫的性質明顯減弱,初現了中國方塊字的氣象。不過,大篆太復雜,于是到了秦代,李斯簡化了大篆,創制了小篆,至此,漢字基本上脫離了圖畫的形制,成為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文字。此后,漢字的演變越來越豐富多樣,隸、楷、行、草等各種字體層出不窮,于是,中國的文字不再僅是記載歷史、傳承文明的工具,還成了一種書法藝術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