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若諸修行者,不起于分別,
不久得三昧,力通及自在。
“修行者不應,妄執從微塵,
時勝性作者,緣生于世間。
世從自分別,種種習氣生,
修行者應觀,諸有如夢幻。
恒常見遠離,誹謗及建立,
身資及所住,不分別三有。
不思想飲食,正念端身住,
數數恭敬禮,諸佛及菩薩。
善解經律中,真實理趣法,
五法二無我,亦思惟自心。
內證凈法性,諸地及佛地,
行者修習此,處蓮華灌頂。
沉輪諸趣中,厭離于諸有,
往冢間靜處,修習諸觀行。
“有物無因生,妄謂離斷常,
亦謂離有無,妄計為中道。
妄計無因論,無因是斷見,
不了外物故,壞滅于中道。
恐墮于斷見,不舍所執法,
以建立誹謗,妄說為中道。
以覺了唯心,舍離于外法,
亦離妄分別,此行契中道。
唯心無有境,無境心不生,
我及諸如來,說此為中道。
“若生若不生,自性無自性,
有無等皆空,不應分別二。
不能起分別,愚夫謂解脫;
心無覺智生,豈能斷二執?
以覺自心故,能斷二所執;
了知故能斷,非不能分別。
了知心所現,分別即不起,
分別不起故,真如心轉依。
若見所起法,離諸外道過,
是智者所取,涅槃非滅壞。
我及諸佛說,覺此即成佛;
若更異分別,是則外道論。
“不生而現生,不滅而現滅,
普于諸億剎,頓現如水月。
一身為多身,燃火及注雨,
隨機心中現,是故說唯心。
心亦是唯心,非心亦心起,
種種諸色相,通達皆唯心。
諸佛與聲聞,緣覺等形像,
及余種種色,皆說是唯心。
從于無色界,乃至地獄中,
普現為眾生,皆是唯心作。
如幻諸三昧,及以意生身,
十地與自在,皆由轉依得。
愚夫為相縛,隨見聞覺知,
自分別顛倒,戲論之所動。
“一切空無生,我實不涅槃,
化佛于諸剎,演三乘一乘。
佛有三十六,復各有十種,
隨眾生心器,而現諸剎土。
法佛于世間,猶如妄計性,
雖見有種種,而實無所有。
“法佛是真佛,余皆是化佛,
隨眾生種子,見佛所現身。
以迷惑諸相,而起于分別,
分別不異真,相不即分別。
自性及受用,化身復現化,
佛德三十六,皆自性所成。
“由外熏習種,而生于分別,
不取于真實,而取妄所執。
迷惑依內心,及緣于外境,
但由此二起,更無第三緣。
迷惑依內外,而得生起已,
六十二十八,故我說為心。
“知但有根境,則離于我執;
悟心無境界,則離于法執。
由依本識故,而有諸識生;
由依內處故,有似外影現。
無智恒分別,有為及無為,
皆悉不可得,如夢星毛輪。
“如乾闥婆城,如幻如焰水,
非有而見有,緣起法亦然。
我依三種心,假說根境我,
而彼心意識,自性無所有。
心意及與識,無我有二種,
五法與自性,是諸佛境界。
“習氣因為一,而成于三相;
如以一彩色,畫壁見種種。
五法二無我,自性心意識,
于佛種性中,皆悉不可得。
遠離心意識,亦離于五法,
復離于自性,是為佛種性。
“若身語意業,不修白凈法,
如來凈種性,則離于現行。
神通力自在,三昧凈莊嚴,
種種意生身,是佛凈種性。
內自證無垢,遠離于因相,
八地及佛地,如來性所成。
遠行與善慧,法云及佛地,
皆是佛種性,余悉二乘攝。
“如來心自在,而為諸愚夫,
心相差別故,說于七種地。
第七地不起,身語意過失;
第八地所依,如夢渡河等。
八地及五地,解了工巧明,
諸佛子能作,諸有中之王。
“智者不分別,若生若不生,
空及與不空,自性無自性,
但唯是心量,而實不可得。
為諸二乘說,此實此虛妄;
非為諸佛子,故不應分別。
“有非有悉非,亦無剎那相,
假實法亦無,唯心不可得。
有法是俗諦,無性第一義;
迷惑于無性,是則為世俗。
一切法皆空,我為諸凡愚,
隨俗假施設,而彼無真實。
“由言所起法,則有所行義,
觀見言所生,皆悉不可得。
如離壁無畫,離質亦無影;
藏識若清凈,諸識浪不生。
依法身有報,從報起化身,
此為根本佛,余皆化所現。
“不應妄分別,空及以不空;
妄計于有無,言義不可得。
凡愚妄分別,德實塵聚色;
一一塵皆無,是故無境界。
眾生見外相,皆由自心現,
所見既非有,故無諸外境。
“如象溺深泥,不能復移動,
聲聞住三昧,昏墊亦復然。
若見諸世間,習氣以為因,
離有無俱非,法無我解脫。
自性名妄計,緣起是依他,
真如是圓成,我經中常說。
“心意及與識,分別與表示,
本識作三有,皆心之異名。
壽及于暖識,阿賴耶命根,
意及與意識,皆分別異名。
心能持于身,意恒審思慮,
意識諸識俱,了自心境界。
“若實有我體,異蘊及蘊中,
于彼求我體,畢竟不可得。
一一觀世間,皆是自心現,
于煩惱隨眠,離苦得解脫。
聲聞為盡智,緣覺寂靜智,
如來之智慧,生起無窮盡。
“外實無有色,唯自心所現;
愚夫不覺知,妄分別有為。
不知外境界,種種皆自心;
愚夫以因喻,四句而成立。
智者悉了知,境界自心現,
不以宗因喻,諸句而成立。
“分別所分別,是為妄計相,
依止于妄計,而復起分別。
展轉互相依,皆因一習氣,
此二俱為客,非眾生心起。
安住三界中,心心所分別,
所起似境界,是妄計自性。
“影像與種子,合為十二處,
所依所緣合,說有所作事。
猶如鏡中像,翳眼見毛輪;
習氣覆亦然,凡夫起妄見。
于自分別境,而起于分別,
如外道分別,外境不可得。
“如愚不了繩,妄取以為蛇;
不了自心現,妄分別外境。
如是繩自體,一異性皆離;
但自心倒惑,妄起繩分別。
妄計分別時,而彼性非有,
云何見非有,而起于分別?
“色性無所有,瓶衣等亦然;
但由分別生,所見終無有。
無始有為中,迷惑起分別,
何法令迷惑?愿佛為我說。
諸法無自性,但唯心所現,
不了于自心,是故生分別。
“如愚所分別,妄計實非有,
異此之所有,而彼不能知。
諸圣者所有,非愚所分別,
若圣同于凡,圣應有虛妄。
以圣治心凈,是故無迷惑;
凡愚心不凈,故有妄分別。
“如母語嬰兒,汝勿須啼泣,
空中有果來,種種任汝取。
我為眾生說,種種妄計果,
令彼愛樂已,法實離有無。
諸法先非有,諸緣不和合,
本不生而生,自性無所有。
“未生法不生,離緣無生處;
現生法亦爾,離緣不可得。
觀實緣起要,非有亦非無,
非有無俱非,智者不分別。
外道諸愚夫,妄說一異性,
不了諸緣起,世間如幻夢。
“我無上大乘,超越于名言,
其義甚明了,愚夫不覺知。
聲聞及外道,所說皆慳吝,
令義悉改變,皆由妄計起。
諸相及自體,形狀及與名,
攀緣此四種,而起諸分別。
“計梵自在作,一身與多身,
及日月運行,彼非是我子。
具足于圣見,通達如實法,
善巧轉諸想,到于識彼岸。
以此解脫印,永離于有無,
及離于去來,是我法中子。
“若色識轉滅,諸業失壞者,
是則無生死,亦無常無常。
而彼轉滅時,色處雖舍離,
業住阿賴耶,離有無過失。
色識雖轉滅,而業不失壞,
令于諸有中,色識復相續。
“若彼諸眾生,所起業失壞,
是則無生死,亦無有涅槃。
若業與色識,俱時而滅壞,
生死中若生,色業應無別。
色心與分別,非異非不異,
愚夫謂滅壞,而實離有無。
“緣起與妄計,展轉無別相,
如色與無常,展轉生亦爾。
既離異非異,妄計不可知,
如色無常性,云何說有無?
善達于妄計,緣起則不生;
由見于緣起,妄計則真如。
“若滅妄計性,是則壞法眼,
便于我法中,建立及誹謗。
如是色類人,當毀謗正法,
彼皆以非法,滅壞我法眼。
智者勿共語,比丘事亦棄,
以滅壞妄計,建立誹謗故。
“若隨于分別,起于有無見,
彼如幻毛輪,夢焰與乾城。
彼非學佛法,不應與同住,
以自墮二邊,亦壞他人故。
若有修行者,觀于妄計性,
寂靜離有無,攝取與同住。
“如世間有處,出金摩尼珠,
彼雖無造作,而眾生受用。
業性亦如是,遠離種種性,
所見業非有,非不生諸趣。
如圣所了知,法皆無所有;
愚夫所分別,妄計法非無。
“若愚所分別,彼法非有者,
既無一切法,眾生無雜染。
以有雜染法,無明愛所系,
能起生死身,諸根悉具足。
若謂愚分別,此法皆無者,
則無諸根生,彼非正修行。
若無有此法,而為生死因,
愚夫不待修,自然而解脫。
若無有彼法,凡圣云何別?
亦則無圣人,修行三解脫。
“諸蘊及人法,自共相無相,
諸緣及諸根,我為聲聞說。
唯心及非因,諸地與自在,
內證凈真如,我為佛子說。
“未來世當有,身著于袈裟,
妄說于有無,毀壞我正法。
緣起法無性,是諸圣所行;
妄計性無物,計度者分別。
“未來有愚癡,揭那諸外道,
說于無因論,惡見壞世間。
妄說諸世間,從于微塵生,
而彼塵無因,九種實物常。
從實而成實,從德能生德;
真法性異此,毀謗說言無。
“若本無而生,世間則有始;
生死無前際,是我之所說。
三界一切物,本無而生者,
駝驢狗生角,亦應無有疑。
眼色識本無,而今有生者;
衣冠及席等,應從泥團生。
如疊中無席,蒲中亦無席,
何不諸緣中,一一皆生席?
彼命者與身,若本無而生,
我先已說彼,皆是外道論。
我先所說宗,為遮于彼意,
既遮于彼已,然后說自宗。
恐諸弟子眾,迷著有無宗,
是故我為其,先說外道論。
“迦毗羅惡慧,為諸弟子說,
勝性生世間,求那所轉變。
諸緣無有故,非已生現生,
諸緣既非緣,非生非不生。
我宗離有無,亦離諸因緣,
生滅及所相,一切皆遠離。
世間如幻夢,因緣皆無性,
常作如是觀,分別永不起。
若能觀諸有,如焰及毛輪,
亦如尋香城,常離于有無,
因緣俱舍離,令心悉清凈。
“若言無外境,而唯有心者,
無境則無心,云何成唯識?
以有所緣境,眾生心得起,
無因心不生,云何成唯識?
真如及唯識,是眾圣所行,
此有言非有,彼非解我法。
由能取所取,而心得生起,
世間心如是,故非是唯心。
身資土影像,如夢從心生,
心雖成二分,而心無二相。
如刀不自割,如指不自觸,
而心不自見,其事亦如是。
無有影像處,則無依他起,
妄計性亦無,五法二心盡。
能生及所生,皆是自心相,
密意說能生,而實無自生。
種種境形狀,若由妄計生,
虛空與兔角,亦應成境相。
以境從心起,此境非妄計,
然彼妄計境,離心不可得。
無始生死中,境界悉非有,
心無有起處,云何成影像?
若無物有生,兔角亦應生,
不可無物生,而起于分別。
如境現非有,彼則先亦無,
云何無境中,而心緣境起?
真如空實際,涅槃及法界,
一切法不生,是第一義性。
愚夫墮有無,分別諸因緣,
不能知諸有,無生無作者。
“無始心所因,唯心無所見,
既無無始境,心從何所生?
無物而得生,如貧應是富,
無境而生心,愿佛為我說。
一切若無因,無心亦無境,
心既無所生,離三有所作。
因瓶衣角等,而說兔角無,
是故不應言,無彼相因法。
無因有故無,是無不成無,
有待無亦爾,展轉相因起。
若依止少法,而有少法起,
是則前所依,無因而自有。
若彼別有依,彼依復有依,
如是則無窮,亦無有少法。
如依木葉等,現種種幻相;
眾生亦如是,依事種種現。
依于幻師力,令愚見幻相,
而于木葉等,實無幻可得。
若依止于事,此法則便壞,
所見既無二,何有少分別?
分別無妄計,分別亦無有,
以分別無故,無生死涅槃。
“由無所分別,分別則不起,
云何心不起,而得有唯心?
意差別無量,皆無真實法,
無實無解脫,亦無諸世間。
如愚所分別,外所見皆無,
習氣擾濁心,似影像而現。
有無等諸法,一切皆不生,
但唯自心現,遠離于分別。
說諸法從緣,為愚非智者,
心自性解脫,凈心圣所住。
數勝及露形,梵志與自在,
皆墮于無見,遠離寂靜義。
“無生無自性,離垢空如幻,
諸佛及今佛,為誰如是說?
凈心修行者,離諸見計度,
諸佛為彼說,我亦如是說。
“若一切皆心,世間何處住?
何因見大地,眾生有去來?
如鳥游虛空,隨分別而去,
無依亦無住,如履地而行。
眾生亦如是,隨于妄分別,
游履于自心,如鳥在虛空。
“身資國土影,佛說唯心起,
愿說影唯心,何因云何起?
身資國土影,皆由習氣轉,
亦因不如理,分別之所生。
外境是妄計,心緣彼境生,
了境是唯心,分別則不起。
若見妄計性,名義不和合,
遠離覺所覺,解脫諸有為。
名義皆舍離,此是諸佛法;
若離此求悟,彼無覺自他。
若能見世間,離能覺所覺,
是時則不起,名所名分別。
由見自心故,妄作名字滅;
不見于自心,則起彼分別。
“四蘊無色相,彼數不可得,
大種性各異,云何共生色?
由離諸相故,能所造非有,
異色別有相,諸蘊何不生?
若見于無相,蘊處皆舍離,
是時心亦離,見法無我故。
由根境差別,生于八種識,
于彼無相中,是三相皆離。
意緣阿賴耶,起我我所執,
及識二執取,了知皆遠離。
觀見離一異,是則無所動,
離于我我所,二種妄分別。
無生無增長,亦不為識因,
既離能所作,滅已不復生。
“世間無能作,及離能所相,
妄計及唯心,云何愿為說?
自心現種種,分別諸形相,
不了心所現,妄取謂心外。
由無智覺故,而起于無見,
云何于有性,而心不生著?
分別非有無,故于有不生,
了所見唯心,分別則不起。
分別不起故,轉依無所著,
則遮于四宗,謂法有因等。
此但異名別,所立皆不成,
應知能作因,亦復不成立。
為遮于能作,說因緣和合;
為遮于常過,說緣是無常。
愚夫謂無常,而實不生滅,
不見滅壞法,而能有所作。
何有無常法,而能有所生?
天人阿修羅,鬼畜閻羅等,
眾生在中生,我說為六道。
由業上中下,于中而受生,
守護諸善法,而得勝解脫。
“佛為諸比丘,說于所受生,
念念皆生滅,請為我宣說。
色色不暫停,心心亦生滅,
我為弟子說,受生念遷謝。
色色中分別,生滅亦復然,
分別是眾生,離分別非有。
我為此緣故,說于念念生;
若離取著色,不生亦不滅。
緣生非緣生,無明真如等,
二法故有起,無二即真如。
若彼緣非緣,生法有差別,
常等與諸緣,有能作所作。
是則大牟尼,及諸佛所說;
有能作所作,與外道無異。
我為弟子說,身是苦世間,
亦是世間集,滅道皆悉具。
凡夫妄分別,取三自性故,
見有能所取,世及出世法。
我先觀待故,說取于自性,
今為遮諸見,不應妄分別。
求過為非法,亦令心不定,
皆由二取起,無二即真如。
若無明愛業,而生于識等,
邪念復有因,是則無窮過。
無智說諸法,有四種滅壞,
妄起二分別,法實離有無。
遠離于四句,亦離于二見,
分別所起二,了已不復生。
不生中知生,生中知不生,
彼法同等故,不應起分別。
“愿佛為我說,遮二見之理,
令我及余眾,恒不墮有無,
不雜諸外道,亦離于二乘,
諸佛證所行,佛子不退處。
解脫因非因,同一無生相,
迷故執異名,智者應常離。
法從分別生,如毛輪幻焰,
外道妄分別,世從自性生。
無生及真如,性空與真際,
此等異名說,不應執為無。
如手有多名,帝釋名亦爾,
諸法亦如是,不應執為無。
色與空無異,無生亦復然,
不應執為異,成諸見過失。
以總別分別,及遍分別故,
執著諸事相,長短方圓等。
總分別是心,遍分別為意,
別分別是識,皆離能所相。
我法中起見,及外道無生,
皆是妄分別,過失等無異。
若有能解了,我所說無生,
及無生所為,是人解我法。
為破于諸見,無生無住處,
令知此二義,故我說無生。
佛說無生法,若是有是無,
則同諸外道,無因不生論。
我說唯心量,遠離于有無,
若生若不生,是見應皆離。
無因論不生,生則著作者,
作則雜諸見,無則自然生。
“佛說諸方便,正見大愿等,
一切法若無,道場何所成?
離能取所取,非生亦非滅,
所見法非法,皆從自心起。
牟尼之所說,前后自相違,
云何說諸法?而復言不生?
眾生不能知,愿佛為我說,
得離外道過,及彼顛倒因。
惟愿勝說者,說生及與滅,
皆離于有無,而不壞因果。
世間墮二邊,諸見所迷惑,
惟愿青蓮眼,說諸地次第。
取生不生等,不了寂滅因,
道場無所得,我亦無所說。
剎那法皆空,無生無自性,
諸佛已凈二,有二即成過。
惡見之所覆,分別非如來,
妄計于生滅,愿為我等說。
積集於戲論,和合之所生,
隨其類現前,色境皆具足。
見于外色已,而起于分別,
若能了知此,則見真實義。
若離于大種,諸物皆不成,
大種既唯心,當知無所生,
此心亦不生,則順圣種性。
勿分別分別,無分別是智,
分別于分別,是二非涅槃。
若立無生宗,則壞于幻法,
亦無因起幻,損減于自宗。
猶如鏡中像,雖離一異性,
所見非是無,生相亦如是。
如乾城幻等,悉待因緣有,
諸法亦如是,是生非不生。
分別于人法,而起二種我,
此但世俗說,愚夫不覺知。
由愿與緣集,自力及最勝,
聲聞法第五,而有羅漢等。
時隔及滅壞,勝義與遞遷,
是四種無常,愚分別非智。
愚夫墮二邊,德塵自性作,
以取有無宗,不知解脫因。
大種互相違,安能起于色?
但是大種性,無大所造色。
火乃燒于色,水復為爛壞,
風能令散滅,云何色得生?
色蘊及識蘊,唯此二非五,
余但是異名,我說彼如怨。
心心所差別,而起于現法,
分析于諸色,唯心無所造。
青白等相待,作所作亦然,
所生及性空,冷熱相所相,
有無等一切,妄計不成立。
心意及余六,諸識共相應,
皆因藏識生,非一亦非異。
數勝及露形,計自在能生,
皆墮有無宗,遠離寂靜義。
大種生形相,非生于大種,
外道說大種,生大種及色,
于無生法外,外道計作者。
依止有無宗,愚夫不覺知,
清凈真實相,而與大智俱,
但共心相應,非意等和合。
若業皆生色,則違諸蘊因,
眾生應無取,無有住無色。
說名為無者,眾生亦應無,
無色論是斷,諸識不應生。
識依四種住,無色云何成?
內外既不成,識亦不應起。
眾生識若無,自然得解脫;
必是外道論,妄計者不知。
或有隨樂執,中有中諸蘊,
如生于無色,無色云何有?
無色中之色,彼非是可見;
無色則違宗,非乘及乘者。
識從習氣生,與諸根和合,
八種于剎那,取皆不可得。
若諸色不起,諸根則非根;
是故世尊說,根色剎膩迦。
云何不了色,而得有識生?
云何識不生,而得受生死?
諸根及根境,圣者了其義;
愚癡無智者,妄執取其名。
不應執第六,有取及無取;
為離諸過失,圣者無定說。
諸外道無智,怖畏于斷常,
計有為無為,與我無差別。
或計與心一,或與意等異,
一性有可取,異性有亦然。
若取是決了,名為心心所;
此取何不能,決了于一性。
有取及作業,可得而受生,
猶如火所成,理趣似非似。
如火頓燒時,燃可燃皆具;
妄取我亦然,云何無所取?
若生若不生,心性常清凈。
外道所立我,何不以為喻?
迷惑識稠林,妄計離真法,
樂于我論故,馳求于彼此。
內證智所行,清凈真我相,
此即如來藏,非外道所知。
分別于諸蘊,能取及所取;
若能了此相,則生真實智。
是諸外道等,于賴耶藏處,
計意與我俱,此非佛所說。
若能辯了此,解脫見真諦,
見修諸煩惱,斷除悉清凈。
“本性清凈心,眾生所迷取,
無垢如來藏,遠離邊無邊。
本識在蘊中,如金銀在礦,
陶冶煉治已,金銀皆顯現。
佛非人非蘊,但是無漏智,
了知常寂靜,是我之所歸。
本性清凈心,隨煩惱意等,
及與我相應,愿佛為解說。
自性清凈心,意等以為他,
彼所積集業,雜染故為二。
意等我煩惱,染污于凈心;
猶如彼凈衣,而有諸垢染。
如衣得離垢,亦如金出礦,
衣金俱不壞,心離過亦然。
無智者推求,箜篌蠡鼓等,
而覓妙音聲,蘊中我亦爾。
猶如伏藏寶,亦如地下水,
雖有不可見,蘊真我亦然。
心心所功能,聚集蘊相應,
無智不能取,蘊中我亦爾。
如女懷胎藏,雖有不可見,
蘊中真實我,無智不能知。
如藥中勝力,亦如木中火,
蘊中真實我,無智不能知。
諸法中空性,及以無常性,
蘊中真實我,無智不能知。
諸地自在通,灌頂勝三昧,
若無此真我,是等悉皆無。
有人破壞言,若有應示我;
智者應答言,汝分別示我。
說無真我者,謗法著有無;
比丘應羯磨,擯棄不共語。
說真我熾然,猶如劫火起,
燒無我稠林,離諸外道過。
如酥酪石蜜,及以麻油等,
彼皆悉有味,未嘗者不知。
于諸蘊身中,五種推求我,
愚者不能了,智見即解脫。
明智所立喻,猶未顯于心,
其中所集義,豈能使明了?
諸法別異相,不了唯一心,
計度者妄執,無因及無起。
定者觀于心,心不見于心,
見從所見生,所見何因起?
“我姓迦旃延,凈居天中出,
為眾生說法,令入涅槃城。
緣于本住法,我及諸如來,
于三千經中,廣說涅槃法。
欲界及無色,不于彼成佛;
色界究竟天,離欲得菩提。
境界非縛因,因縛于境界,
修行利智劍,割斷彼煩惱。
無我云何有,幻等法有無,
愚應顯真如,云何無真我?
已作未作法,皆非因所起,
一切悉無生,愚夫不能了。
能作者不生,所作及諸緣,
此二皆無生,云何計能作?
妄計者說有,先后一時因,
顯瓶弟子等,說諸物生起。
佛非是有為,所具諸相好,
是輪王功德,非此名如來。
佛以智為相,遠離于諸見,
自內證所行,一切過皆斷。
聾盲喑啞等,老小及懷怨,
是等尤重者,皆無梵行分。
隨好隱為天,相隱為輪王,
此二著放逸,唯顯者出家。
“我釋迦滅后,當有毗耶娑,
迦那梨沙婆,劫比羅等出。
我滅百年后,毗耶娑所說,
婆羅多等論,次有半擇娑,
憍拉婆啰摩,次有冒貍王,
難陀及鞠多,次篾利車王,
于后刀兵起,次有極惡時,
彼時諸世間,不修行正法。
“如是等過后,世間如輪轉,
日火共和合,焚燒于欲界,
復立于諸天,世間還成就。
諸王及四姓,諸仙垂法化,
韋陀祠施等,當有此法興。
談論戲笑法,長行與解釋,
我聞如是等,迷惑于世間。
“所受種種衣,若有正色者,
青泥牛糞等,染之令壞色。
所服一切衣,令離外道相,
現于修行者,諸佛之憧相。
亦系于腰絳,漉水而飲用,
次第而乞食,不至于非處。
生于勝妙天,及生于人中,
寶相具足者,生天及人王。
王有四天下,法教久臨御,
上升于天宮,由貪皆退失。
“純善及三時,二時并極惡,
余佛出善時,釋迦出惡世。
于我涅槃后,釋種悉達多,
毗紐大自生,外道等俱出。
如是我聞等,釋師子所說;
談古及笑語,毗夜娑仙說。
于我涅槃后,毗紐大自在,
彼說如是言,我能作世間。
“我名離塵佛,姓迦多衍那
父名世間主,母號為具財。
我生瞻婆國,我之先祖父,
從于月種生,故號為月藏。
出家修苦行,演說千法門,
與大慧授記,然后當滅度。
大慧付達摩,次付彌佉梨,
彌佉梨惡時,劫盡法當滅。
“迦葉拘留孫,拘那含牟尼,
及我離塵垢,皆出純善時。
純善漸減時,有導師名慧,
成就大勇猛,覺悟于五法。
非二時三時,亦非極惡時,
于彼純善時,現成等正覺。
“衣雖不割縷,雜碎而補成;
如孔雀尾目,無有人侵奪。
或二指三指,間錯而補成;
異此之所作,愚夫生貪著。
唯畜于三衣,恒滅貪欲火;
沐以智慧水,日夜三時修。
“如放箭勢極,一墜還放一,
亦如抨酪木,善不善亦然。
若一能生多,則有別異相,
施者應如田,受者應如風。
若一能生多,一切無因有,
所作因滅壞,是妄計所立。
若妄計所立,如燈及種子,
一能生多者,但相似非多。
胡麻不生豆,稻非?麥因,
小豆非谷種,云何一生多?
“名手作聲論,廣主造王論,
順世論妄說,當生梵藏中。
迦多延造經,樹皮仙說祀,
鵂鹠出天文,惡世時當有。
“世間諸眾生,福力感于王,
如法御一切,守護于國土。
“青蟻及赤豆,側僻與馬行,
此等大福仙,未來世當出。
“釋子悉達多,步多五髻者,
口力及聰慧,亦于未來出。
“我在于林野,梵王來惠我,
鹿皮三岐杖,膊絳及軍持。
此大修行者,當成離垢尊,
說于真解脫,牟尼之幢相。
梵王與梵眾,諸天及天眾,
施我鹿皮衣,還歸自在宮。
我在林樹間,帝釋四天王,
施我妙衣服,及以乞食缽。
“若立不生論,是因生復生,
如是立無生,唯是虛言說。
無始所積集,無明為心因,
生滅而相續,妄計所分別。
僧佉論有二,勝性及變異,
勝中有所作,所作應自成。
勝性與物俱,求那說差別,
作所作種種,變異不可得。
如水銀清凈,塵垢不能染;
藏識凈亦然,眾生所依止。
如興渠蔥氣,鹽味及胎藏;
種子亦如是,云何而不生?
“一性及異性,俱不俱亦然,
非所取之有,非無非有為。
馬中牛性離,蘊中我亦然,
所說為無為,悉皆無自性。
理教等求我,是妄垢惡見,
不了故說有,唯妄取無余。
諸蘊中之我,一異皆不成,
彼過失顯然,妄計者不覺。
如水鏡及眼,現于種種影,
遠離一異性,蘊中我亦然。
“行者修于定,見諦及以道,
勤修此三種,解脫諸惡見。
猶如孔隙中,見電光速滅,
法遷變亦然,不應起分別。
愚夫心迷惑,取涅槃有無,
若得圣見者,如實而能了。
應知變異法,遠離于生滅,
亦離于有無,及以能所相。
應知變異法,遠離外道論,
亦離于名相,內我見亦滅。
“諸天樂觸身,地獄苦逼體,
若無彼中有,諸識不得生。
應知諸趣中,眾生種種身,
胎卵濕生等,皆隨中有生。
離圣教正理,欲滅惑反增,
是外道狂言,智者不應說。
先應決了我,及分別諸取,
以如石女兒,無決了分別。
我離于肉眼,以天眼慧眼,
見諸眾生身,離諸行諸蘊。
觀見諸行中,有好色惡色,
解脫非解脫,有住天中者。
諸趣所受身,唯我能了達,
超過世所知,非計度境界。
“無我而生心,此心云何生?
豈不說心生,如河燈種子?
若無無明等,心識則不生;
離無明無識,云何生相續?
妄計者所說,三世及非世;
第五不可說,諸佛之所知。
諸行取所住,彼亦為智因,
不應說智慧,而名為諸行。
有此因緣故,則有此法生,
無別有作者,是我之所說。
“風不能生火,而令火熾然,
亦由風故滅,云何喻于我?
所說為無為,皆離于諸取,
云何愚分別,以火成立我?
諸緣展轉力,是故能生火,
若分別如火,是我從誰生?
意等為因故,諸蘊處積集,
無我之商主,常與心俱起。
此二常如日,遠離能所作,
非火能成立,妄計者不知。
眾生心涅槃,本性常清凈,
無始過習染,無異如虛空。
象臥等外道,諸見所雜染,
意識之所覆,計火等為凈。
若得如實見,便能斷煩惱,
舍邪喻稠林,到圣所行處。
智所知差別,各異而分別,
無智者不知,說所不應說。
如愚執異材,作栴檀沉水;
妄計與真智,當知亦復然。
食訖持缽歸,洗濯令清凈,
澡漱口余味,應當如是修。
若于此法門,如理正思惟,
凈信離分別,成就最勝定,
離著處于義,成金光法燈。
分別于有無,及諸惡見網,
三毒等皆離,得佛手灌頂。
“外道執能作,迷方及無因,
于緣起驚怖,斷滅無圣性。
變起諸果報,謂諸識及意,
意從賴耶生,識依末那起。
賴耶起諸心,如海起波浪;
習氣以為因,隨緣而生起。
剎那相鉤鎖,取自心境界,
種種諸形相,意根等識生。
由無始惡習,似外境而生;
所見唯自心,非外道所了。
因彼而緣彼,而生于余識,
是故起諸見,流轉于生死。
“諸法如幻夢,水月焰乾城,
當知一切法,唯是自分別。
正智依真如,而起諸三昧,
如幻首楞嚴,如是等差別。
得入于諸地,自在及神通,
成就如幻智,諸佛灌其頂。
見世間虛妄,是時心轉依,
獲得歡喜地,諸地及佛地。
既得轉依已,如眾色摩尼,
利益諸眾生,應現如水月。
舍離有無見,及以俱不俱,
過于二乘行,亦超第七地。
自內現證法,地地而修治,
遠離諸外道,應說是大乘。
說解脫法門,如兔角摩尼,
舍離于分別,離死及遷滅。
教由理故成,理由教故顯,
當依此教理,勿更余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