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折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āng yí zhé nǜ傷夷折衄 | 傷夷:創傷;折衄:挫敗。受到創傷,遭到挫敗。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至乃愚佻短略,輕進輕退,傷夷折衄,數表師徒。” |
zhé gǎo zhèn luò折槁振落 | 把枯樹枝折斷,把枯樹葉搖下來。比喻輕易不費力。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劉、項興義兵隨而定,若折槁振落?!?/td> |
zhé yāo wǔ dǒu折腰五斗 | 折腰:彎腰。五斗:五斗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 《晉書·陶潛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ざ洁]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bǎi zhé bù huí百折不回 | 折:挫折。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 《明史 何騰蛟瞿式耜傳論》:“夫節義必窮而后見,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td> |
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折沖口舌之間 | 折沖:引申為進行外交談判;口舌:爭吵。在辯論、爭吵中進行外交談判。 | 宋·蘇洵《送石昌言為北使引》:“折沖于口舌之間” |
fú shōu lè shé浮收勒折 | 用強迫手段額外征收。 | 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意甚決,是將奉旨浮收勒折矣。” |
zān bǐ qìng zhé簪筆磬折 | 簪:插戴。古代插筆備禮,躬身作揖,表示恭敬。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td> |
nìng zhé bù wān寧折不彎 | 本指白楊木受到外力作用,只會斷折,不會彎曲變形。后用來比喻寧可死也絕不屈服妥協。 | 《齊民要術 卷五 種榆白楊》:“白楊性甚勁直,堪為屋材,折則折矣,終不曲撓?!?/td> |
dòng zhé cuī bēng棟折榱崩 | 榱:椽子。正梁和椽子都毀壞了。比喻當政的人倒臺或死去。 |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 |
bǎi zhé bù náo百折不撓 |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td> |
tuī kū shé fǔ推枯折腐 | 猶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勢力極易打垮。 | 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今我至京師,陳上谷、漁陽兵馬之眾,還出太原、代郡,反復數十日,歸發突騎以奔烏合之眾,如推枯折腐耳?!?/td> |
pān chán shé guì攀蟾折桂 | 攀登蟾宮,折取月桂。喻科舉登第。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你傲的是攀蟾折桂手,你敬的是閉月羞花貌。” |
qiān huí bǎi zhé千回百折 | 形容文藝作品或歌聲、樂曲跌宕婉轉。也形容事態的發展、前進的歷程彎彎曲曲,很不順利。 |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書·五》:“百川時文,精粹湛深,抽心苗,發奧旨,繪物態,狀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淺近?!?/td> |
zhé guì pān chán折桂攀蟾 | 蟾:蟾蜍。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舉及第。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釣鰲手。” |
zhōu guī shé jǔ周規折矩 | 本謂行禮時步趨合乎規矩。后引申為拘泥于成法、準則。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 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
zhé jiàn wéi shì折箭為誓 | 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 宋·岳珂《桯史·二將失律》:“虜既得俊邁,折箭為誓,啟門以出二將。” |
zhé jié xiàng xué折節向學 |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向、作風。形容努力刻苦,奮發學習。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td> |
gōng zhé dāo jìn弓折刀盡 | 比喻戰斗力沒有了,無法可想。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日擬打羅山寨,弓折刀盡?!?/td> |
yū huí qū zhé迂回曲折 | 迂回:回旋,環繞。彎彎曲曲,繞來繞去。常比喻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打破‘圍剿’的過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td> |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三折肱為良醫 | 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dǐng shé fù yǎn鼎折覆餗 |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笨追f達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兇。”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禍。 | 《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td> |
zhāo shé mù shé朝折暮折 | 比喻時時遭摧殘。 | 唐 崔顥《行路難》詩:“我昔初在昭陽時,朝折暮折登王墀?!币槐咀鳌俺誓赫邸?。 |
zhé jǐ chén shā折戟沉沙 |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戟被折斷沉沒在泥沙里。形容失敗得十分慘重。 | 唐 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td> |
lán cuī yù zhé蘭摧玉折 | 舊時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
yuè zhuì huā shé月墜花折 |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 清·洪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
dù zhòng mù zhé蠹眾木折 | 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禍。 | 《商君子·修權》:“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td> |
bǎi bān zhé mó百般折磨 | 用各種方式使人在肉體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 宋 李昉《太平廣記 精察二 孟簡》:“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個婦女……然后揪著她的頭發把頭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來就瘦弱多病,并且懷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td> |
pān huā zhé liǔ攀花折柳 | 喻狎妓。 |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則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國難投?!?/td> |
zhé jié dú shū折節讀書 |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 《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td> |
yǐn huì qū zhé隱晦曲折 | 意思含糊晦澀;轉彎抹角。常指說話或寫文章用隱隱約約、轉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思想。隱晦:不明顯;曲折:轉彎抹角。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可以大聲疾呼,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眾不易看懂。” |
chán gōng zhé guì蟾宮折桂 | 蟾宮:月宮。攀折月宮桂花??婆e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 《晉書 郤詵傳》:“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舉賢良封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zūn zǔ shé chōng樽俎折沖 | 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一》。謂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談中制勝敵人。后泛指外交談判活動。折沖,使敵人戰車后撤,謂擊退敵軍。 | 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一》 |
péi lē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賠了夫人又折兵 | 賠:蝕本;折:虧損。比喻想算計別人;反而遭受雙重損失。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
zhū yún shé kǎn朱云折檻 | 朱云:漢代人名。折檻:折斷欄桿。朱云折斷了欄桿。形容敢于直言進諫。 | |
mò dà bì shé末大必折 |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td> |
zhé jié lǐ shì折節禮士 | 屈己待人,尊重有見識有才能的人。 | 《明史·張居正傳》:“時徐階以宿老居首輔,與李春芳皆折節禮士。” |
póu dǒu zhé héng掊斗折衡 | 剖開量物的斗,折斷稱物的衡。指廢除讓人爭多論少的斗衡。 | 《莊子 胠篋》:“掊斗折衡,而民不爭?!?/td> |
piàn yán zhé yù片言折獄 | 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后指能用幾句話就斷定雙方爭論的是非。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
zhé chōng zūn zǔ折沖尊俎 | 折沖: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御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td> |
cuī lán zhé yù摧蘭折玉 | 摧:摧殘,毀掉。毀壞蘭花,折斷美玉。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 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某本非風流佳客,謬稱浪子端莊,……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td> |
bù zhé bù kòu不折不扣 | 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按原價扣除百分之幾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點不差。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tóu suō zhé chǐ投梭折齒 | 投梭:用梭子擲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誘。 | 《晉書 謝鯤傳》:“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td> |
píng chén zān zhé瓶沉簪折 | 瓶沉水底難覓,簪子折斷難接。比喻男女分離。 |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
píng zhùi zān zhé瓶墜簪折 | 瓶落水底難覓,簪子折斷難接。比喻男女分離。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雖然是一時間花殘月缺,休猜做瓶墜簪折。” |
zhé bì sān gōng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td> |
qiáng zì qǔ shé強自取折 | 見“強自取柱”。 | 《大戴禮記·勸學》:“強自取折,柔自取束?!?/td> |
bài bīng zhé jiàng敗兵折將 | 折:損失。軍士和將領都遭到損失。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6回:“袁本初敗兵折將?!?/td> |
dǐng shé lán fù鼎折餗覆 | 見“鼎折覆餗”。 | 參見“鼎折覆餗”。 |
diān shāo shé běn掂梢折本 | 墊錢虧本。梢,錢的市語。 |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休置俺這等掂梢折本的賠錢貨,則守恁那遠害全身的安樂窩?!?/td> |
sān zhé qí gōng三折其肱 |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td> |
zhé jié xià shì折節下士 | 折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td> |
zhé liǔ pān huā折柳攀花 | 折:斷。比喻男子狎妓。 | 元·周德清《蟾宮曲·別友》:“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
cuī méi zhé yāo摧眉折腰 | 低眉彎腰。形容沒有骨氣,巴結奉承。 | 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sǔn jūn zhé jiàng損軍折將 | 猶損兵折將。兵士和將領都有損失。指作戰失利。 | 元 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 |
cuī zhé háo qiáng摧折豪強 | 摧:折斷。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的人。 | 《漢書·嚴延年傳》:“其治務在摧折豪強,扶助貧弱?!?/td> |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為了微薄的俸祿而彎腰行禮。比喻沒有骨氣。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jiān nán qū zhé艱難曲折 | 困難和曲折。 |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td> |
zǔ zūn zhé chōng俎樽折沖 | 指在會盟的席上或外交談判中制勝對方。 | |
guì shé lán cuī桂折蘭摧 |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 元·曹之謙《吊王內翰從之》詩:“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蘭摧恨未休?!?/td> |
zhé chōng qiān lǐ折沖千里 | 沖:古代戰車;折沖:摧毀敵方的戰車,指抵御敵人。指軍事上進行外交談判。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折沖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 |
jiāng gōng zhé zuì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出來。” |
dé mǎ shé zú得馬折足 | 見“得馬生災”。 | 典出《淮南子·人間訓》。見“得馬生災”。 |
sān zhé gōng,wéi liáng yī三折肱,為良醫 | 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為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 |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zhé jié xià móu shì折節下謀士 |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唐·儲光羲《貽鼓吹李丞》:“折節下謀士,深心論客卿。” |
zhé yāo shēng dòu折腰升斗 | 折腰:彎腰。比喻忍受屈辱。 | 宋·楊澤民《六么令·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內》詞:“折腰升斗,辜負當年舊松菊?!?/td> |
shé chōng zhī chén折沖之臣 | 謂忠勇之臣。 | 《漢書·王尊傳》:“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沖之臣。” |
jiāo fén guì zhé椒焚桂折 | 比喻仁人志士被殘害。 | 魯迅《集外集 <送O.E.君攜蘭歸國>詩》:“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展素心。” |
zhé jiǎo zhī kǒu折角之口 | 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辯論。 | 東漢·班固《漢書·朱云傳》:“五鹿獄獄,朱云折其角。” |
cuī bēng dòng shé榱崩棟折 | 喻大局崩潰。 |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張季直致北京電》:“況政府有榱崩棟折之憂,于兩公有送袍推襟之素,其敢不罄所識慮,盡言于善人?!?/td> |
jiāng gōng zhé guò將功折過 | 同“將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td> |
bǎi bài bù zhé百敗不折 | 折:屈服。即使失敗100次也絕不屈服。形容意志堅強。 |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百敗而不折者,誠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td> |
shé chōng yù wǔ折沖御侮 | 語本《詩 大雅 綿》:“予曰有御侮”毛傳:“武臣折沖曰御侮?!焙笥靡灾^抗擊敵人。 | 語本《詩·大雅·綿》:“予曰有御侮”毛傳:“武臣折沖曰御侮?!?/td> |
dòng shé cuī huài棟折榱壞 | 猶棟折榱崩。比喻傾覆。 | 康有為等《上清帝第二書》:“舉人等棟折榱壞,同受傾壓,故不避斧鉞之誅,犯冒越之罪,統籌大局,為我皇上陳上?!?/td> |
zūn zǔ shé chōng尊俎折沖 | 語本《晏子春秋·雜上十八》:“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間,而折沖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焙笠浴白鹳拚蹧_”喻在宴席談判中制勝對方。 | 語本《晏子春秋·雜上十八》:“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間,而折沖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 |
fù gōng zhé zú覆公折足 | 比喻不勝重任,敗壞公事。 | 《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td> |
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三折股為良醫 | 股:大腿。幾次折斷大腿,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揚,四遭渏摭,是以竊知乎之則?!?/td> |
shēn wén qǔ shé深文曲折 | 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于罪。 | 《宦?!返诹兀骸八麉s要賣弄自己的精明,張大自家的勢焰,深文曲折的送了這個人的腦袋,方才覺得心中舒服?!?/td> |
shé jiāo duò zhǐ折膠墮指 | 極言天氣寒冷。 | 宋·蘇軾《磨衲贊》:“折膠墮指,此衲不寒,爍石流金,此衲不熱。”宋·周密《齊東野語·曝日》:“《冬日初出銘》曰:‘折膠墮指,夢想負背?!?/td> |
yī bō sān zhé一波三折 | 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F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 《宣和書譜 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茍。” |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折節下賢人 |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td> |
dǒu zhé shé xíng斗折蛇行 |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td> |
jī chǐ zhī zhé屐齒之折 | 形容內心喜悅之甚。 |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td> |
lā kū shé xiǔ拉枯折朽 | 同“摧枯拉朽”。 | 宋·文瑩《玉壺清話》第七卷:“食罷,將戰,倫舉兵一鏖,如拉枯折朽?!?/td> |
bǎi zhé bù yí百折不移 | 屢遭挫折亦不改變其操守。 | 明 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即其可名狀者言之,則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td> |
dù zhòng mù zhé,xì dà qiáng huài蠹眾木折,隙大墻壞 | 蠹:蛀蟲;折:斷;隙:縫隙。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墻縫大了就要倒。比喻為害太多,必定造成災禍,錯誤不及時糾正,就會造成禍害。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修權》:“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td> |
yàn nán zhé chōng厭難折沖 | 指能克服困難,抗敵取勝。 | 漢·劉向《說苑·尊賢》:“故虞有宮之奇,晉獻公為之終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側席而坐。遠乎!賢者之厭難折沖也?!?/td> |
jiǔ zhé bì九折臂 | 九:泛指多次;折:斷。多次折斷胳膊,經過反復治療而熟知醫理。比喻閱歷多,經驗豐富。 | 戰國 楚 屈原 《九章 惜誦(惜誦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歷方藥,則成良醫?!?/td> |
sǔn bīng zhé jiàng損兵折將 | 軍士和將領都遭到損失。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損兵折將,必然瞞著天子?!?/td> |
tíng zhēng miàn zhé廷爭面折 | 廷爭:在朝廷上爭論;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指直言敢諫。 | 《史記·呂太后本紀》:“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td> |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不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折腰:下拜,彎腰行禮。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dōng liàng xī shé東量西折 | 量:稱量。折:虧損。指量入量出的谷物總難免有折耗。 | 元·高明《琵琶記·義倉賑濟》:“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東量西折’,難教小人賠償?!?/td> |
dān zé yì zhé,zhòng zé nán cuī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 勢孤力單,容易受人欺負;從多氣壯,別人不敢欺侮。 |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
dī méi zhé yāo低眉折腰 | 形容在人面前顯出卑躬屈膝的樣子。 |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td> |
shé zú fù zhào折足覆餗 | 《易 系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别M,鼎內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 《周易·系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圆粍倨淙我?。” |
miàn zhé tíng zhēng面折廷爭 | 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呂太后本紀》:“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
shé jǔ zhōu guī折矩周規 | 猶循規蹈矩。謂舉止合乎法度。 | 清·沈濤《交翠軒筆記》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規,絕無名流儇薄之習?!?/td> |
xīn zhé shǒu kěn心折首肯 | 心折:佩服;首肯:點頭同意。心中信服,并點頭同意。形容欽佩贊許到了極點。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譚孝移品行端方,素來的好處,說個不啻口出。東宿聞之心折首肯?!?/td> |
zhāo pān mù shé朝攀暮折 | 指不斷地攀折。比喻時時遭摧殘。 | 唐 崔顥《行路難》詩:“我昔初在昭陽時,朝攀暮折登王墀?!币槐咀鳌俺勰赫邸?。 |
guì shé yī zhī桂折一枝 | 喻登科及第。 | 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群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td> |
bǎi zhé bù cuī百折不摧 |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志堅強。 | 宋 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道心內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