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經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ǎo jīng cāng sāng飽經滄桑 | 飽:充分地;經:經歷;滄桑:滄海桑田。意思是說滄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形容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 | 王蒙《輪下》:“而你是一個四十六歲的男人,飽經滄桑,眼角皺紋細密如網。” |
jīng yàn jiào xùn經驗教訓 | 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和從錯誤或挫折中得到的經驗。 | 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
jīng shī yì yù,rén shī nán zāo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 經師:古代教官;人師:為人師表的人;遭:遇到。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容易遇到,為人師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難遇到。 | 晉·袁宏《后漢紀·靈帝紀》:“昭曰:‘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
wén zhāng jīng jì文章經濟 | 文章和經世濟民之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5回:“世兄是錦衣玉衾,無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經濟,高出人上。” |
dàn màn bù jīng誕謾不經 | 荒誕虛妄,不合常理。 |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六:“古今傳記《拾遺記》、《東文朔外傳》之類,悉誕謾不經。” |
huāng táng bù jīng荒唐不經 | 不經:不合常理。形容虛妄離奇,不合情理。 |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龍泉連學博》:“神仙之說,多荒唐不經,莫可考信。” |
jiù jīng yǐn zú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
zhèng jīng bā běn正經八本 | 見“正經八百”。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八章:“可是,我們干革命,只要正經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時候兒?” |
jīng shǐ dà yè經始大業 | 經始:開始營造,指開創事業。指開基立國的大事業。 | 《晉書·樂志》:“經始大業,創造帝基。” |
jīng guān dòng fǔ經官動府 | 經:經過;動:驚動;府:官署。驚動官府,引起官府干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6卷:“自家骨肉雖是一時有些不是處,只宜好好寬解,不可經官動府,傷了和氣!” |
yíng jīn yī jīng贏金一經 | 指留下滿筐的金銀,不如傳授一經。贏,通“籝”。 | 《漢書·韋賢傳》:“賢四子;長子方山為高寢令,早終;次子弘,至東海太守;次子舜,留魯守墳墓;少子玄成,復以明經歷位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顏師古注:“今書本籝字或作盈,又是盈滿之義。” |
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圣經賢傳 | 舊指圣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 | 唐韓愈《答殷侍御書》:“圣經賢傳,屏而不省,要妙之義,無自而尋。” |
fǎn jīng hé dào反經合道 | 見“反經合義”。 | 明·徐渭《女狀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權;矯詔誅羌,反經合道。” |
fǎn jīng hé yì反經合義 | 雖違背常道,但仍合于義理。 | 《北史·爾朱榮傳》:“榮女先為明帝嬪,欲上立為后,帝疑未決。給事黃門侍郎祖瑩曰:‘昔文公在秦,懷嬴入侍。事有反經合義,陛下獨何疑焉?” |
jiǎng jīng shuō fǎ講經說法 | 講傳宗教經典,宣揚宗教教義。亦指引經據典地談說議論。 | 《西游記·南游記》第一回:“到今日來,靈山興旺,今十大弟子,講經說法。” |
zī jīng zōu shǐ諮經諏史 | 謂商討、研究經史。 | 清·方苞《送王篛林南歸序》:“至則解衣盤薄,諮經諏史,旁若無人。” |
jīng wén wěi wǔ經文緯武 |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圣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 |
wāi zuǐ niàn xié jīng歪嘴念邪經 | 比喻為謀私利故意搞歪曲事實的宣傳。 | |
huāng miǎo bù jīng荒渺不經 | 不經:不合常理。形容虛妄離奇,不合情理。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2回:“上古世遠人湮,所傳之事,如共工觸山、女媧補天,俱荒渺不經。” |
zhèng ér bā jīng正兒巴經 | 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 | |
kuàng rì jīng jiǔ曠日經久 | 猶言曠日持久。 | 唐·韓愈《省試學生代齋郎議》:“自非天姿茂異,曠日經久,以所進業發聞于鄉閭……則不可得而齒乎國學矣。” |
zuǒ shǐ yòu jīng左史右經 | 左邊放著史書,右邊放著經書。形容博覽群書或藏書豐富。 | 明·宋濂《黃氏義門銘》:“視其齋庭,左史右經,踵武繩繩。” |
yuán jīng mì zhǐ元經秘旨 | 微妙的道理。 | 清·袁枚《續新齊諧·雁巖仙女》:“所說言語,都是元經秘旨,不能記憶。” |
shén jīng cuò luàn神經錯亂 | ①指精神病。②謂精神和思慮迷糊不清,失去常態。 | 冰心《寄小讀者》:“一剎那煩我神經錯亂的俯將下去,拿著手里的書輕輕的將他蓋上。” |
yū guài bù jīng迂怪不經 | 經:常規、規則。迂曲怪誕不合常理。 | 《隋書·王劭傳》:“劭在著作,將二十年,專典國史,撰《隋書》八十卷。多錄口勒,又采迂怪不經之語及委巷之言。” |
dà jīng dà fǎ大經大法 | 根本的原則和法規。 | 唐·韓愈《與孟尚書》:“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 |
chù mù jīng xīn觸目經心 | 見到而縈煩于心。 | 明·何大復《感春》詩:“風光物色元非惡,觸目經心偏苦情。” |
zhèng zhèng jīng jīng正正經經 | ①嚴肅而認真。②猶言堂堂正正。 | 清·李漁《憐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經經聽了半日,只說當真,原來又是說笑。”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 太陽和月亮每天經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偉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
jīng jiǔ bù xī經久不息 | 經:經過;息:停息。經過很長時間停不下來;多指掌聲或歡呼聲。 | 劉堅《草地晚餐》:“人群沸騰起來,掌聲和歡呼聲經久不息。” |
jì shì jīng bāng濟世經邦 | 濟:拯救,救助;邦:國家。拯救人世,治理國家。 | 明·屠隆《彩毫記·知畿引退》:“此行指望濟世經邦,誰想竟成畫餅。” |
xióng jīng chī gù熊經鴟顧 |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鴟之回顧。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方術傳·華佗》:“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
tiān dì jīng wěi天地經緯 | 指天地間理所應當、無可非議的道理。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
tiān jīng dì wěi天經地緯 | ①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
shǒu jīng dá quán守經達權 | 經:正道,原則;權:權宜,變通。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不固執。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52回:“若殿下只知守經,不知達權,將來人心失望,不可復言。” |
màn bù jīng xīn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明 朱國楨《涌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
jiàn jīng shí jīng見經識經 |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8回:“龍氏方才見經識經,漸漸的收了法術。” |
jīng bāng wěi guó經邦緯國 | 經、緯: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引申為治理、規劃。邦:國家。指治理國家。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邦緯國必俟蕭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 |
jīng lún tiān xià經綸天下 | 經綸:整理絲縷;天下:國家。治理國家。 | 《周易·屯》:“君子以經綸。”孔穎達疏:“言君子法此屯象有為之時,以經綸天下。” |
jīng shǐ bǎi jiā經史百家 | 經: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家:諸子百家之學。指各方面的學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那詩書是本等,就是經史百家,也多涉獵過的。” |
bǎo jīng shuāng xuě飽經霜雪 | 飽:充分;經:經歷;霜雪: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許許多多的艱難困苦。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孤吟》:“雞皮瘦損,看飽經霜雪,絲鬢如銀。” |
bó tōng jīng jí博通經籍 | 博:廣博:籍:書籍。廣博而又精通經典文獻。形容人學識淵博。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于南山,不應聘,名重關西,融從其游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
hóng chǐ bù jīng閎侈不經 | 見“閎大不經”。 | 章炳麟《訄書·平等難》:“揉曲木者,不得不過其直,恣言至其極,則以為鷇卵毛鱗,皆有佛性,其冥極亦與人等。此特其左證之義,覬以齊一四類,而閎侈不經,以至于濫,有牛鼎之意焉。” |
jīng jiǔ bù shuāi經久不衰 | 精神飽滿的狀態,身體健壯的外表。 | 孫犁《談作家素質》:“而且有了特定的扮演者,遂使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經久不衰,成為最大眾化的形象。” |
cǎn dàn jīng yíng慘淡經營 | 慘淡:費盡心思;經營:籌劃;組織。原指作畫下筆之前;精心構思;計劃布局。后形容苦費心思去謀劃、經營管理某事。 | 唐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
zhěng jūn jīng wǔ整軍經武 | 經:治理。整頓軍隊,經營武備。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 |
fǎn jīng cóng quán反經從權 | 反經:不循常規;權:權宜的辦法。為順應形勢,違反常規,采取權宜變通的做法。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第二回:“依我所見,不若反經從權,順從改適,以財禮為公姑養老之資。” |
jīng bāng lùn dào經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sì shū wǔ jīng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shào bù jīng shì少不經事 |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么事情。指經驗不多。 | 劉豐《后生可愛》:“所以在實際中,毛頭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業出來的也畢竟不少,‘少不經事’的話不盡全對。” |
bǎo jīng shì gù飽經世故 | 指閱歷多,積累了豐富的處世經驗。 | 宋 陸游《書興》詩:“占得溪山卜數椽,飽經世故氣猶全。” |
zhěn jí jīng shǐ枕籍經史 | 枕著經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 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李彭家貧績學,枕籍經史,詩文能兼諸家之長。” |
jīng shǐ zǐ jí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
céng jīng cāng hǎi曾經滄海 | 曾經:以前經歷過;滄海:大海。曾經見過大海。后比喻人見過大世面;眼界很高。 | 唐 元稹《離思》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huāng miù bù jīng荒謬不經 | 不經:不合常理。形容虛妄離奇,不合情理。 | 清·許奉恩《里乘》第四卷:“留枕之說,荒謬不經,考阿甄與陳思,年齒懸殊。” |
yú jīng liè shǐ漁經獵史 | 漁、獵:涉獵。涉獵經典史籍。指泛讀群書,知識廣博。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2卷:“進士王壡,漁經獵史之士也。” |
tiān jīng dì yì天經地義 |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jīng nián lěi yuè經年累月 | 經:經歷;經年:成年;累:積累;累月:連月。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形容經歷很長時間。 | 隋 薛道衡《豫章行》:“豐城雙劍昔曾離,經年累月復相隨。不畏將軍成久別,只恐封侯心更移。” |
lěi yuè jīng nián累月經年 | 累:累積。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形容經歷的時間很長。 | 《敦湟變文集·大目乾運冥間救母變文》:“頭似大山,三江難滿。無聞漿水之名,累月經年,受饑贏之苦。” |
yǐn jīng jù gǔ引經據古 | 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 宋·樓鑰《再乞致仕第二札》:“有污大儀,則臣死不足以塞責,是以不復更敢引經據古,直述情索,投告君父。” |
guǐ dàn bù jīng詭誕不經 | 怪異荒誕,不合常理。 | 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四:“且神仙、方技,秘怪之事,書傳所記,從古有之。然詭誕不經,無補世教。” |
jīng wěi tiān xià經緯天下 |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
zhāo jīng mù shǐ朝經暮史 |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
guài dàn bù jīng怪誕不經 | 怪誕:離奇古怪;不經:不合常理。指言語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原序》:“有如《西游》一記,怪誕不經,讀者皆知其謬。” |
jīng tiān wěi dì經天緯地 | 經、緯:南北縱線為經;東西橫線為緯;引申為治理、規劃。比喻經營規劃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極大。 | 《國語 周語》:“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擬連珠》:“蓋聞經天緯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
bǐng wén jīng wǔ秉文經武 | 執掌文事,經營武備。 | 南朝 梁 沈約《王亮等封侯詔》:“秉文經武,任惟腹心。” |
huāng guài bù jīng荒怪不經 | 極其荒唐,不合常理。 | 宋·王楙《野客叢書·相如上林賦》:“其夸苑囿之大,固無荒怪不經之說,后世學者,往往讀之不通。” |
chū hé jīng diǎn出何經典 | 謂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 | 《后漢書·孔融傳》:“融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操不悟其嘲己,問:‘出何經典?’” |
mǎn fù jīng lún滿腹經綸 |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愿。” |
kǔ xīn jīng yíng苦心經營 | 苦心:用心勞苦。經營:籌劃;安排。用盡心思籌劃安排。 | 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但專制政體不除,任憑你君相恁地苦心經營,民力是斷不能發達的。” |
yǐn jīng jù diǎn引經據典 | 引;援解;引用;經:經書;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 |
bù jiàn jīng zhuàn不見經傳 | 經傳:指經典的著作。經傳里沒有記載;也指人或事物沒多大名氣;又指說話或行文沒有書本根據。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三字雖不見于經傳,卻亦甚雅。” |
pàn dào lí jīng畔道離經 | 畔:通“叛”,違背。違背道德,脫離經典。指背離常規的思想或行為。 | 清·洪昇《<堅瓠補集>》序:“開人心狙詐之端,啟風俗陵傲之習,不至于畔道離經不止。” |
chuán jīng sòng bǎo傳經送寶 | 經:經典;經驗。把成功的經驗和辦法傳送給別人。 | 張潔《沉重的翅膀》:“咱們單位年年搞這一套,總結呀,評比呀,傳經送寶呀,有多少貨真價實的玩藝兒?” |
yī bǎn zhèng jīng一板正經 | 正經:莊重。形容態度很莊重,很規矩。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jīng yàn zhī tán經驗之談 | 指言談有親身實踐作為根據;能使人信服、感動。 | 巴金《寒夜》:“‘鐘老這是經驗之談啊!’小潘大聲笑著說。” |
zhèng jīng bā bǎn正經八板 | 見“正經八百”。 | 陸星兒《北大荒人物速寫》:“鐵娃把孩子塞給了秀娟,披著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經八板地坐了起來。” |
bái shǒu qióng jīng白首窮經 | 白首:白頭;窮經:專心鉆研經書。指直到年老還在鉆研經籍,形容好學不倦。 | 宋 蘇轍《范鎮可侍讀太一宮使告詞》:“謂白首窮經之樂,尚可推以與人。” |
liù yì jīng zhuàn六藝經傳 | 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傳:解釋經書的書。泛指古代典籍。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儒者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
fú làng bù jīng浮浪不經 | 浮浪:行為輕薄放蕩;不經:不守禮法規則。形容行為放縱任性,不受約束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若為妾而觸父,因妓而棄家,海內必以兄為浮浪不經之人。” |
fǎn jīng xíng quán反經行權 | 經:常道;權:權宜的辦法。指違反常規,采取權宜之計。 | 元 施惠《幽閨記 招商諧偶》:“倘遇不良之人,無賴之輩,強逼為婚,非惟玷污了身己,抑且所配非人。不若反經行權,成就了好事罷。” |
xióng jīng niǎo yè熊經鳥曳 | 同“熊經鳥申”。 | 《弘明集·正誣論》:“且夫熊經鳥曳,導引吐納,輟黍稷而御英蕊。” |
lí jīng pàn dào離經叛道 | 離:背離;叛:背叛;經:儒家經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規范。背離、違反儒家經典和道德、教條。泛指背離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論或學說的行為。 | 元 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 |
wǔ jīng sǎo dì五經掃地 | 五經: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舊時也指圣人之道泯滅。 | 《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丑,據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掃地矣。’”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遠來和尚好看經 | 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2回:“常言道:‘遠來和尚好看經。’妹妹們,不可怠慢,快辦齋來。” |
fǎn jīng hé quán反經合權 | 反經:不循常規;權:權宜的辦法。為順應形勢,違反常規,采取權宜變通的做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諸呂為從,謀弱京師,而勃反經合于權。” |
yán jīng zhù shǐ研經鑄史 | 精研經史。形容學問淵博。 |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安老爺雖是研經鑄史的通品,卻是個秤薪量水的外行。” |
cǎn dàn jīng yíng慘澹經營 | 亦作“慘淡經營”。①原指作畫前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苦心構思,經營位置。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以經營位置為繪畫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謀劃并從事某項事情。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指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 |
zhí jīng kòu wèn執經叩問 | 叩問:詢問。拿著經書,向人請教。指虛心向人學習。 |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
wěi dì jīng tiān緯地經天 | 緯:絲織品的橫線;經:絲織品的直線。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經營天下,治理國政。 | 清·庾嶺勞人《蜃樓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學自然緯地經天。’” |
kè yì jīng yíng刻意經營 | 刻意:用盡心思;經營:計劃管理。指用心籌畫。 | 清·王晫《今世說·規箴》:“此事定須霞思云想,刻意經營,奈何頹唐落墨,便布人間?” |
jiǔ jīng fēng shuāng久經風霜 | 比喻經過長期艱難困苦的磨練。 | 浩然《艷陽天》第140章:“他那久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
dàn wàng bù jīng誕妄不經 | 荒誕虛妄,不合常理。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釋道 夷僧行法》:“按驥上此疏時,思任發已逃去不獲,乃為誕妄不經之語。” |
duó qí tán jīng奪其談經 | 比喻在辯論中壓倒眾人。 | |
jīng wěi wàn duān經緯萬端 | 比喻頭緒極多。 | 漢朝揚雄《法言·問神》:“神心恍惚,經續萬方。” |
shén jīng guò mǐn神經過敏 | ①癥狀名。神經系統的感覺機能異常銳敏,神經衰弱患者大都有這種癥狀。②泛指多疑,好大驚小怪。 | 魯迅《集外集·關于<關于紅笑>》:“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我以為那是因為同一厚書的譯本,并不足異的,正不必如此神經過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
jīng guó zhī cái經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晉 葛洪《抱樸子外篇 自敘》:“一時莫倫,有經國之才。” |
jīng shǐ bǎi zǐ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議論證據古今,出入經史百子。” |
jīng wěi tiān dì經緯天地 | 經:絲織品的直線;緯:絲織品的橫線。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經營天下,治理國政。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經緯天地曰文。” |
bù jīng zhī shuō不經之說 | 指荒誕無稽、沒有根據的話。 | 唐 無稹《遷廟議狀》:“曷若削漢朝不經之說,征殷周可久之文,從親盡則遷之常規,為萬代不朽之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