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語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uán cí lěng yǔ玄辭冷語 | 玄妙冷雋的言辭。 | 明·文璧《<南濠居士詩話>序》:“玄辭冷語,用以博見聞資談笑而已,奚史哉?” |
yǔ wú lún cì語無倫次 | 倫次:次序;條理。話講得顛三倒四;毫無條理。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第七卷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論次,而意若貫珠。” |
huā xiāng niǎo yǔ花香鳥語 | 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形容春天動人的景象。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8回:“云霧漸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煙來往,各處花香鳥語,頗可盤桓。” |
jīn huá diàn yǔ金華殿語 | 金華殿:宮殿名。指一般水平的講述。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曰:‘此未關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
qī yán bā yǔ七言八語 | 形容人多語雜。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言八語,那里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 |
jiān yán jiān yǔ尖言尖語 | 指言語尖酸刻薄。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見丈人聲勢兇狠,趙昂又從旁尖言尖語幫扶,心中明白是他攛掇。” |
shāng yán zhā yǔ傷言扎語 | 方言。謂說諷刺話。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嫂嫂指雞罵狗,傷言扎語,家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
qiè qiè ǒu yǔ竊竊偶語 | 竊竊:偷偷;語:說話。背地里小聲說話 | 《金史·唐括辯傳》:“每竊竊偶語,不知議何事。” |
é yán huǎng yǔ訛言謊語 |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
yín cí xiè yǔ淫詞褻語 | 亦作“淫詞穢語”。淫蕩猥褻的言詞。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一卷:“改之(劉改之)全學稼軒皮毛,不則即為《沁園春》等調,淫詞褻語,污穢詞壇。” |
mò mò wú yǔ默默無語 | 默默:不說話的樣子。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楊御史見蘇御史詞色不順,便默默無語。” |
néng yán kuài yǔ能言快語 | 能說會道,言詞敏捷爽利。 | 元·高文秀《誶范叔》楔子:“欲遣一文武全備能言快語之士,往聘齊國。” |
miào yǔ jiě yí妙語解頤 | 解頤:開顏而笑。有趣的話引人發笑。 | 《漢書 匡衡傳》:“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
huān shēng xiào yǔ歡聲笑語 | 歡樂的說笑聲。 | |
háo yán zhuàng yǔ豪言壯語 | 豪:豪邁;壯:雄壯。指言語豪邁雄壯。 |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樂觀主義的豪言壯語,那么未必有大氣磅礴,感人極深。” |
qiǎo yǔ huā yán巧語花言 | 同“花言巧語”。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張生是兄妹之禮,焉敢如此!’對人前巧語花言。” |
rén yǔ mǎ sī人語馬嘶 | 人叫喊,馬嘶鳴。形容紛亂擾攘或熱鬧歡騰的情景。 | 唐 盧綸《送韋判官得雨中山》:“人語馬嘶聽不得,更堪長路在云中。”元 無名氏《五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軍,收拾什物,不許人語馬嘶。” |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不可同日而語 |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并論,不能相比。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tián yán mèi yǔ甜言媚語 | 見“甜言軟語”。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滴珠嘆了一口氣縮做一團,被吳大郎甜言媚語,輕輕款款,扳將過來。” |
yǔ miào jué lún語妙絕倫 | 謂言語精妙,無與倫比。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科場對》:“因對云:‘蔣徑荒蕪,大戛含冤呼大卞。姚墟榛莽,秋農一笑對秋吟。’語妙絕倫。” |
xián yán pō yǔ閑言潑語 | 指與正事無關的話;廢話。 | 宋·郭應祥《鵲橋仙·丁卯七夕》詞:“獨憐詞客與詩人,費多少閑言潑語。” |
yī yǔ shuāng guān一語雙關 | 一個詞或一句話關涉到兩個意思;(即表面上是一個意思;暗中又含另一個意思)。 | 浩然《艷陽天》第86章:“又轉臉看看彎彎繞這伙子人,一語雙關地說:\'我再宣布一聲,誰想渾水摸魚,挑撥是非,那是辦不到。\'” |
xī yǔ shé xíng膝語蛇行 | 跪著說話,伏地而行。極言其畏服。 |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事,膝語蛇行,不敢舉頭。” |
hēi yán kuáng yǔ黑言誑語 | 猶言胡言亂語。 | 清·李塨《原道》:“異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獨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謂之道哉?誰生之哉?道家黑言誑語,大率類此。” |
kuài rén kuài yǔ快人快語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說爽快話。 | 陳白塵、賈霽《宋景詩》第24章:“宋大帥真是快人快語!來,干一大杯!” |
qīng yán ruǎn yǔ輕言軟語 | 見“輕言細語”。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娘們又用軟手段,體貼他,籠絡他,跟他輕言軟語地說道。” |
yǔ chū yuè xié語出月脅 | 出語驚人,非同尋常。 | 唐 皇甫湜《〈顧況集〉序》:“偏于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 |
bàn bù lún yǔ半部論語 |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
ér nǚ zǐ yǔ兒女子語 | 女人和海子的話。比喻不識大體的言論。 | 《宋史 宗澤傳》:“汝為人將,不能以死敵我,乃欲以兒女子語誘我乎?” |
lún yīn fó yǔ綸音佛語 | 比喻不由得不服從的話。 | |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蟲不可以語冰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jiān yán lěng yǔ尖言冷語 | 謂言語尖刻。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廷秀見丈人聲勢兇狠,趙昂又從旁尖言冷語幫扶,心中明白是他攛掇。” |
xián yán xián yǔ閑言閑語 | 指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街坊上很有些閑言閑語。” |
zhī cí màn yǔ枝詞蔓語 | 指繁冗蕪雜的言辭。亦作“枝辭蔓語”。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 刑名 詞訟》:“或代書雖據事以書,不限定字格,枝詞蔓語,反滋纏繞。” |
qiè qiè xì yǔ竊竊細語 | 竊竊:偷偷;語:說話。背地里小聲說話 | |
gān yán měi yǔ甘言美語 | 甜美動聽的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你們可密訪著船家周四,用甘言美語哄他到此,不可說出實情。” |
yǎn yǔ yí zhǐ眼語頤指 | 頤指:以下巴的動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動向示意。 | 明·劉若愚《酌中志·正監蒙難紀略》:“監不開口明說,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或眼語頤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ruǎn yǔ wēn yán軟語溫言 | 溫和的話語。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十四:“每逢女兒挨了爸爸罵,陳媽總要軟語溫言,勸慰幾句,生怕她受了委屈。” |
yīng wǔ xué yǔ鸚鵡學語 | 鸚鵡:一種能學人發音的鳥。鸚鵡模仿人學習講話。比喻沒有主見,人云亦云。亦作“鸚鵡學舌”。 | |
yán duō yǔ shī言多語失 | 話說多了就難免有說錯的地方。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27回:“賢弟,你的言多語失,怎么拜把子?” |
màn shēng xì yǔ慢聲細語 | 形容說話時聲音輕柔。 | 羅廣斌《紅巖》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兩人時,就慢聲細語地問他。” |
yā yā xué yǔ呀呀學語 | 形容嬰兒咿咿呀呀地學大人說話的神情。 | 巴金《還魂草》:“朋友那個新生的男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養育起來的,現在開始呀呀學語了。” |
yǔ zhòng qíng shēn語重情深 | 猶言語重心長。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yín cí huì yǔ淫詞穢語 | 淫蕩猥褻的言詞。同“淫詞褻語”。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淫詞穢語,概所不錄。” |
yǔ jìn cí rǒng語近詞冗 | 謂文辭淺近,但不簡煉。 |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三》:“翟公巽謂范蔚宗書語近詞冗,事多注見。” |
xián yán lěng yǔ閑言冷語 | 沒有根據的譏刺他人的話。 | 《白雪遺音·馬頭調·煙花場》:“坑完了你,休想交歡,閑言冷語,罵地呼天。” |
luàn yǔ hú yán亂語胡言 | 胡說;瞎扯。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省可里亂語胡言!” |
yàn yǔ yīng shēng燕語鶯聲 | 燕子的語音;黃鶯的歌聲。原形容美好的春光。后形容女子聲音宛轉動聽。 | 元 關漢卿《金線池》楔子:“裊娜復輕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 |
yī yǔ zhōng rén一語中人 | 中:中傷。以一句話中傷人。 | 宋·李昌令《令善錄·劉貢父》:“蓋好謔人者,但知取快一時,不知一語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半部論語治天下 | 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 典出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
yī yǔ zhōng de一語中的 | 見“一語破的”。 | 馬南邨《燕山夜話·交友待客之道》:“這是把虛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態度,真可謂一語中的,抓住了要害。” |
ǒu yǔ qì shì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
pán kōng yìng yǔ盤空硬語 | 硬語:指行文遒勁有力。形容文章氣勢磅礴,雄健有力。 | 唐·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
yǔ zhòng xīn cháng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
miào yǔ lián zhū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常常使眾人大飽耳福。” |
tián yán ruǎn yǔ甜言軟語 | 甜蜜溫柔的話。 | 宋 趙長卿《柳梢青》詞:“甜言軟語,長記那時,蕭娘叮囑。” |
yìng yǔ pán kōng硬語盤空 | 硬:遒勁有力的語句;盤:盤旋。遒勁有力的語文盤旋在天空中。形容文章的氣勢雄偉,矯健有力。 | 唐·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
fēng yán qiào yǔ風言俏語 | 俏語:俏皮話。打情罵俏的話 | 曾樸《孽海花》第八回:“雯青本是花月總持、風流教主,風言俏語,從不讓人。” |
yī yǔ pò dì一語破的 | 一句話就說中要害。指說話簡潔精練;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 唐 李欣《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羈,五言破的人共推。” |
lěng yán rè yǔ冷言熱語 | 猶冷言冷語。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說:‘欲待回家,難見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熱語。’” |
yǔ yán wú wèi語言無味 | 語言空洞干巴沒有味道。形容說話寫文章枯燥無味。 |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
yán sān yǔ sì言三語四 |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語四。” |
kuài yán kuài yǔ快言快語 | 說話和表達得清楚明確坦白。 | |
méi lái yǔ qù眉來語去 | 用眉目傳情,用話語暗示。形容用眉眼傳情。多指男女間不正當地勾搭。 | 明·湯顯祖《南柯記·決婿》:“天竺見他來,順稍兒到講臺,眉來語去情兒在。” |
yǔ duǎn qíng cháng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袁鷹《悲歡·深深的懷念》:“‘人民,真是太偉大了!’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士的心意的。” |
xián yán dàn yǔ閑言淡語 | ①無關緊要的話。②同“閑言冷語”。 | 馬烽《呂梁英雄傳》:“這些閑言淡語,只當作一段開臺鑼鼓吧!” |
zuò yán zào yǔ作言造語 | 謂編造虛誕的言辭。 | 《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技術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
fēng yán cù yǔ風言醋語 | 散布嫉妒性的中傷語言。 | 漢·焦贛《易林》:“華言風語,亂相誑誤。” |
qiè qiè sī yǔ切切私語 | 指私下小聲說話。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
yǔ jìn zhǐ yuǎn語近指遠 | 語言淺近,含意深遠。指,本旨。 | 太平天國·汪吉人等《〈欽定軍次實錄〉序》:“文淺意深,語近指遠。”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答后語 | 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
xián yán suì yǔ閑言碎語 | ①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②與正事無關的話。 | 明·馮惟敏《正宮端正好·徐我亭歸田》:“一個道緊急軍情奉火牌,閑言碎語須耽待。”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語妙天下 |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
è yǔ shāng rén惡語傷人 | 惡語:無禮中傷一類的口語。用惡毒的話傷害別人。也作“惡口傷人”。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洪州法昌倚遇禪師》第43卷:“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
xián yán xián yǔ涎言涎語 | 厚著臉皮胡言亂語,撒賴。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4回:“那賈璉撒嬌撒癡,涎言涎語的,還只管亂說。” |
miào yǔ jiě fán妙語解煩 | 有趣的話引人發笑。 | 《漢書·匡衡傳》:“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
chū yǔ chéng zhāng出語成章 | 見“出口成章”。 | 范文瀾《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漢梵文,又深探佛學,譯經出語成章,筆人隨寫,即可披玩。” |
xiào yǔ zhǐ huī笑語指麾 | 麾:通“揮”,指揮。指邊笑邊談,邊調度指揮。 | 唐·韓愈《杜君墓志銘》:“纂辭奮筆,渙若不思;公牒盈前,笑語指麾。” |
xià chóng yǔ bīng夏蟲語冰 | 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qiān yǔ wàn yán千語萬言 | 見“千言萬語”。 | 《四游記·太子被戲下武當》:“千語萬言勸解太子,如風過耳,不肯回朝。” |
nán nán zì yǔ喃喃自語 |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小聲地自己跟自己說話。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84回:“知圓聽到這里,不覺嘻嘻一笑,喃喃自語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賓。’” |
yuàn cí lì yǔ怨詞詈語 | 抱怨與罵人的話語。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卷:“這老嫗獨居,誰人到此,亦有詩句?足見怨詞詈語遍于人間矣!” |
kè yǔ é yán課語訛言 | 多嘴多舌,胡言亂語。 | 《宣和遺事》前集:“咱家里有課語訛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報官司去,恐帶累咱們!” |
mò mò bù yǔ默默不語 | 默默:不說話的樣子。沉默著不說一句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0回:“他見郭安默默不語,如有所思,便知必有心事。” |
shǎo yán guǎ yǔ少言寡語 | 謂平時說話不多。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一章:“少言寡語的趙慶田,是和他一起參的軍,一起入的黨。” |
sī yán qiè yǔ私言切語 | 私:秘密;切:貼近。私下里的情話 | 《樂府詩集·近代曲辭·雙帶子》:“私言切語誰人念,海燕雙飛繞畫梁。” |
miào yǔ jīng rén妙語驚人 | 妙語:有深意或動聽的語言。絕妙動聽的語言令人吃驚。 | |
zhī yán piàn yǔ只言片語 | 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 | 張潔《沉重的翅膀》:“讓誰聽了只言片語,給你來個斷章取義,你受得了嗎?” |
sān yán èr yǔ三言二語 |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 朱自清《論朗誦詩》:“或者三言二語,或者長篇大套。” |
yàn yǔ yīng hū燕語鶯呼 | 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年輕女子的笑聲。 | 明·無名氏《浣花溪》第三折:“狂蜂浪蝶檐外舞,綠楊堤燕語鶯呼。” |
yàn yǔ yīng tí燕語鶯啼 | 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 唐·皇甫冉《春思》詩:“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
fù ěr dī yǔ附耳低語 |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 茅盾《幻滅》:“抱素向李克走進一步,附耳低語道……” |
fēng yǔ bù tòu風語不透 | 形容異常嚴密。 | |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語 |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
hú yán luàn yǔ胡言亂語 | 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亂語。” |
niǎo yǔ huā xiāng鳥語花香 | 鳥兒啼叫;花兒噴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 宋 呂本中《庵居》詩:“鳥語花香變夕陰,稍閑復恐病相尋。” |
sān yán liǎng yǔ三言兩語 |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 元 施惠《幽閨記 姐妹論思》:“有三言兩語,寄也無因。” |
měi yǔ tián yán美語甜言 | 說話像蜜糖一樣甜。比喻為了騙人而說得動聽的話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0回:“攛情掇趣,不是花,定然是酒。美語甜言笑口,偏有許多引誘。” |
tóng rì ér yǔ同日而語 | 指兩人或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討論。意即相提并論;同等看待。語:談論。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zì yán zì yǔ自言自語 | 言、語:說。自己跟自己說話。 | 元 王曄《桃花女》第四折:“你這般鬼促促的,在這里自言自語,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樹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