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青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chōu qīng pèi bái抽青配白 | 以青配白,比喻以對偶為專長。 | 金·元好問《送詩人秦略簡夫婦……》詩:“昨朝見君臨水句,乃知抽青配白非詩人。” |
qīng yǎn bái yǎn青眼白眼 | 青眼:正視的眼光;白眼:斜視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惡的人。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bái rì qīng tiān白日青天 | 白天。表示強調。 | 宋 楊萬里《題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閣詩真跡〉》詩:“太史留題快閣詩,舊碑未必是真題。六丁搜出嚴家墨,白日青天橫紫蜺。” |
qīng niǎo chuán yīn青鳥傳音 | 青鳥:傳說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鳥。指使者傳遞信息。 | 《漢武帝故事》:“有二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 |
bái qià qīng shān白恰青衫 | 白恰:尖頂無檐的白布帽;青衫:青色袍衫。指沒有取得功名的士人。 | 宋·謝翱《送袁太初歸剡原》:“風帆送客到夷州,白恰青衫談不朽。” |
tuō zǐ chuí qīng拖紫垂青 | 拖:垂下。漢代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比喻官位顯赫。 | 《續古文苑·大隋車騎秘書郎張君之銘》:“昔年慷慨,拖紫垂青。” |
qīng shǐ biāo míng青史標名 | 青史:史書。標:記下。在史書上記下姓名。比喻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名聲。亦作“青史留名”、“青史傳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六回:“眾將軍年雖弱冠,各負雄才,文武兼通,正堪為朝廷之股肱,廟廊之梁棟。今能順天知命,解甲而降,準擬青史標名,流芳千古。” |
wàn xuǎn qīng qián萬選青錢 | 比喻文章出眾。 |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 |
shuǐ lǜ shān qīng水綠山青 | 形容山水景色艷麗如畫。 | 清·洪昇《長生殿·聞鈴》:“只是對此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非助朕悲懷。” |
qīng yǎn xiāng jiā青眼相加 | 青眼:眼睛平視。表示對人喜歡或尊敬。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qīng tiān pī lì青天霹靂 | 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南康軍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機直下示伊,青天霹靂,電卷星馳。” |
qīng liǎn liáo yá青臉獠牙 | 獠牙:露出嘴唇的長牙。形容面貌極其兇惡猙獰。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回:“那真君抖搜精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青臉獠牙,朱紅頭發,惡狠狠,望大圣著頭就砍。” |
qīng gān bì xuè青肝碧血 | 喻以身殉國的精神。 | |
shuǐ bì shān qīng水碧山青 | 碧:青綠色。形容景色很美,艷麗如畫。亦作“水綠山青”。 | 唐·劉禹錫《洛中逢韓七中丞之笑興口號》:“駱駝橋上蘋風起,鸚鵡杯中箸雨青,水碧山青知好處,開顏一笑問何人。” |
tuō qīng yū zǐ拖青紆紫 | 漢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顯貴。 | 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今日華門一酸儒,來歲可以金馬玉堂矣;今日市門一岨儈,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 |
bí qīng é zhǒng鼻青額腫 | 鼻子發青,額頭腫起。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只有十多歲的娃娃們不知利害,不肯就范,但愿經過幾回鼻青額腫的教訓后,才不再作超越父母社會級別的輕舉妄為。” |
hóng fěn qīng é紅粉青蛾 | 紅粉:古代化妝的紅色粉;青蛾:青色的娥眉。比喻美女。 | 唐·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詩:“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 |
bí tā chún qīng鼻塌唇青 | 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李涵秋《廣陵潮》第六五回:“想罷再看看嚴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簡直不成模樣。” |
qīng shān sī mǎ青衫司馬 | 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馬”喻指失意之官吏。 | 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 |
jīn zǐ yín qīng金紫銀青 | 金紫:金印章,紫綬帶。銀青:銀印章,青綬帶。指高官配帶的印綬。借指達官顯貴。 | |
qīng chūn liǎng dí青春兩敵 | 敵:相當。兩個人的年齡相當,都處于青春期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1回:“妾承兄命,適事君王,妾自以為秦楚相當,青春兩敵。” |
yū qīng pèi zǐ紆青佩紫 | 比喻顯貴。同“紆青拖紫”。 | 《隋書 盧思道傳》:“外呈厚貌,內蘊百心,繇是則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
hàn qīng tóu bái汗青頭白 | 謂書成人老。語出唐劉知幾《史通·忤時》:“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閣筆相視,含毫不斷。故頭白可期,而汗青無日。” | 語出唐·劉知幾《史通·忤時》:“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閣筆相視,含毫不斷。故頭白可期,而汗青無日。” |
qīng fú fēi lái青蚨飛來 | 青蚨:傳說中的蟲,比喻金錢。比喻花出去的錢又回來了。 |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
qīng chū yú lán青出于藍 | 青:靛春;藍:蓼藍;一種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從蓼藍草中煉出來;但顏色比蓼藍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qīng yíng rǎn bái青蠅染白 | 同“青蠅點素”。 | 《藝文類聚》卷二六引三國·魏·丁儀《厲志賦》:“疾青蠅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
fǔ shí qīng zǐ俯拾青紫 | 俯:屈身,低頭;青紫:古代公卿服飾,借指高官顯宦。指輕易得到高官顯宦。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書》:“獻書盡先賢之德,作頌罄前皇之美,豈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yǐ bái dǐ qīng以白詆青 | 以白色詆毀青色。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否定別人。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寧藏拙而不為則可,若護其所短,而反譏人之所長,則不可。所謂以宮笑角,以白詆青者,謂之陋儒。” |
zhí shàng qīng yún直上青云 | 直上:直線上升。比喻官運亨通,直登高位。 | 唐 李白《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
qīng niǎo shǐ zhě青鳥使者 | 青鳥:傳說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鳥。指傳遞書信的使者。 | 《漢武帝故事》:“有二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 |
qīng yī wū mào青衣烏帽 | 青衣:自漢以后即為卑賤者之服;烏帽:烏紗帽,本為官帽,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間。平民的衣著 | 清·全祖望《梅花嶺記》:“忠烈青衣烏帽。” |
qǔ qīng fēi bái取青妃白 | 見“取青媲白”。 |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爭一聯警拔,取青妃白,有句無章,所以去古日遠。” |
qīng yíng diǎn yù青蠅點玉 | 喻白璧有微瑕。 |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之二:“青蠅點玉原非病,滄海遺珠世所嗟。” |
qīng hóng zào bái青紅皁白 |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細、情由。③猶言水落石出。 | |
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竹馬 | 青梅:青的梅子;竹馬:指小孩將竹竿騎在襠下做馬。形容小兒女天真無邪玩耍游戲的樣子。現指男女幼年時親密無間。 | 唐 李白《長干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
bí qīng liǎn zhǒng鼻青臉腫 |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
qīng guò yú lán青過于藍 |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同“青出于藍”。 | 宋 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于藍矣。”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于藍者。”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青:靛青;藍:草名。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究竟是他受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 |
chuí míng qīng shǐ垂名青史 | 青史:書寫于竹簡或白絹上的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后世。 |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聲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qīng yún wàn lǐ青云萬里 | 比喻前程遠大。 | 元 高明《琵琶記》第二出:“論做人要光前耀后。勸我兒青云萬里,早當馳驟。” |
bái yún qīng shè白云青舍 | 比喻在異鄉思念親人。 | |
qīng zhān jiù wù青氈舊物 | 青氈子是家傳的故物。比喻珍貴之物。 | 《晉書·王獻之傳》:“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置之。” |
qīng chūn bù zài青春不再 | 再:兩次或第二次。青春過后就不會再來。形容青春時光寶貴。 | 茅盾《幻滅》:“如果她也有悲哀的時候,大概是想起青春不再。” |
bái jiá qīng shān白帢青衫 | 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藍衫”。 | 宋 謝翱《送袁太初歸剡原》詩:“風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談不朽。” |
qīng kǒu bái shé青口白舌 | 指說話不知輕重,觸犯忌諱。 | 洪深《五奎橋》第一幕:“這樣的好風水,保橋還來不及呢!豈可青口白舌,輕易說拆去么?” |
qīng yíng diào kè青蠅吊客 | 死后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 《三國志·吳書·虞翻傳》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 |
qīng lí xué shì青藜學士 | 指博學之士。 | 《三輔黃圖·閣》:“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直青藜杖,叩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來,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
qīng zhú dān fēng青竹丹楓 | 青竹生南方,丹楓長北地。因以“青竹丹楓”借指南北。 | 宋·朱敦儒《醉思仙·淮陰與楊道孚》詞:“君向楚,我歸秦,便分路青竹丹楓。” |
qīng huáng wèi jiē青黃未接 | 見“青黃不接”。 | 宋·葉適《上寧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黃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
qīng lóng jīn kuì青龍金匱 | 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 |
qīng miàn liáo yá青面獠牙 | 青面:靛青色的臉;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長牙。鐵青的面孔上長著很長的牙齒。形容妖魔鬼怪猙獰可怖的面孔。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圓駕》:“似這般猙獰漢,叫喳喳。在閻浮殿見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
qīng yún zhí shàng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lú huǒ chún qīng爐火純青 | 純:純粹;青:藍色的;純青: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里的火焰從紅色轉成純青色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純熟、完美的地步。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到了現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
huáng juàn qīng dēng黃卷青燈 | 黃卷:古代書籍用黃低繕寫,因指書籍;青燈:油燈發青色的燈光,指油燈。燈光映照著書籍。形容深夜苦讀,或修行學佛的孤寂生活。 | 宋·陸游《劍南詩篇·客愁》:“蒼顏白發人衰境,黃卷青燈空心。” |
qǔ qīng pì bái取青媲白 | 以青配白,比喻詩文講求對仗。 | 唐·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世之模擬竄竊,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
qīng xiāo bái rì青霄白日 | 猶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 明·李贄《復鄧石陽書》:“茍一毫衷赤不盡,尚有纖芥為名作誑語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
qīng zhī lǜ yè青枝綠葉 | ①青綠色的枝葉。多指生長茂盛的樹木。②比喻年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里,炙得焦干,送來還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 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還得自己開解著些。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bí qīng yǎn zǐ鼻青眼紫 | 鼻子發青,眼圈發紫。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張石山《甜苣兒》:“果然,沒隔幾天,場里打麥子的時候,四黑牛找個碴兒,劈頭蓋腦地把甜苣兒打個鼻青眼紫。” |
yù yù qīng qīng郁郁青青 | 郁郁:香氣濃烈的樣子。形容香味濃烈,生氣勃勃的樣子。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
mǎn mù qīng shān滿目青山 | 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勢大好。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十卷:“禪師愿達南泉去,滿目青山萬萬秋。” |
qīng nǚ sù é青女素娥 | 青女:神話中的霜雪之神;素娥:嫦娥。指美女。 | 唐·李商隱《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
yū qīng tuō zǐ紆青拖紫 | 比喻顯貴。 | 漢 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
míng biāo qīng shǐ名標青史 | 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巨大,永垂不朽。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老宰輔,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名標青史,萬古流芳。” |
qīng qián xué shì青錢學士 |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后因以“青錢學士”譽稱才學之士。 |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 |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難于上青天 | 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 唐 李白《蜀道難》詩:“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
bái chǐ qīng méi白齒青眉 | 指青少年時期。 | 明 袁宏道《哭臨漳令王子聲》詩:“憶昨與君發長安,白齒青眉吐肺肝。” |
liǎn qīng bí zhǒng臉青鼻腫 | 形容臉部傷勢重。 | |
qīng qún gǎo mèi青裙縞袂 | 青布裙、素色衣。謂貧婦的服飾。借指農婦,貧婦。 | 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qīng huáng bù jiē青黃不接 | 青:田里的青苗;黃:成熟的莊稼。舊糧已吃完;新糧未成熟;口糧中斷。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斷。 | 《元典章 戶部 倉庫》:“即日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涌貴。” |
qīng yíng diǎn bì青蠅點璧 | 見“青蠅點素”。 | 明·張居正《答司成姜鳳阿書》:“昔在詞林,宿承休問,中見青蠅點璧,每切不平。” |
qīng lán bīng shuǐ青藍冰水 |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的略語。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開之,海峰繼之,至惜抱而其傳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劉門,世幾有青藍冰水之喻。” |
sī mǎ qīng shān司馬青衫 |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 白居易《琵琶行》詩:“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
bái bì qīng yíng白璧青蠅 | 白璧:潔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蠅:比喻佞人。比喻善惡忠佞。 | 唐 陳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
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丹心:赤紅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歷史書冊。留取這顆赤膽忠心,永遠在史冊中放光。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qīng táng wǎ shè青堂瓦舍 |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磚砌的堂屋,灰瓦蓋頂的住房。指大瓦房。 |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十四出:“你在這青堂瓦舍里坐著,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
qīng yún dú bù青云獨步 | 喻人的地位或學問無與倫比。 | 《白雪遺音·八角鼓·才郎夜讀書》:“發懸梁,錐刺股;如囊螢,雪當燭。必不叫爾自辛苦。到后來,才得這萬里鵬程,青云獨步。” |
pī yún wù dǔ qīng tiān披云霧睹青天 | 披:劈開。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披云霧睹青天。’” |
bái fàn qīng chú白飯青芻 | 白飯供客,青草喂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
ēn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qīng恩人相見,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親熱。形容恩人見面,格外親熱。 |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 侯官縣烈女殲仇》:“嘗言恩人相見,分外眼青。姚氏一見知心人,回瞋作喜。” |
qīng shǐ liú míng青史留名 | 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 元 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
bí qīng yǎn wū鼻青眼烏 | 鼻子發青,眼圈發黑。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古華《水酒灣紀事》:“若不趁早回頭……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烏的時侯。” |
qīng lín hēi sài青林黑塞 | 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處。 | 唐 杜甫《夢李白》詩:“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
qīng chūn nán zài青春難再 | 再:兩次或第二次。青春過后就不會再來。形容青春時光寶貴。 | 明·馮惟敏《黃鐘·醉花陰·酬金白嶼》:“自古道青春難再,喜相逢笑口齊開。”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gōng biāo qīng shǐ功標青史 | 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為青史。功勞記在史書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績。 | 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自不泯。” |
píng dì qīng yún平地青云 | 平:平穩;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 金 元好問《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別,平地青云萬里程。” |
zhàn zhàn qīng tiān湛湛青天 | 湛湛:厚重的樣子。比喻正義和公正。 | 元·關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圣靈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 |
wàn gǔ cháng qīng萬古長青 | 千秋萬代都像松柏一樣永遠蒼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消失。萬古:千秋萬代;長青:像松柏那樣永遠蒼翠。 | 元 無名氏《謝金吾》:“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 |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 |
dān qīng miào shǒu丹青妙手 | 善于運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兩種可制顏料的礦砂;后泛指繪畫的顏色)。多指國畫大師。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
qīng shǐ liú fāng青史流芳 | 指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 元 沈僖《一枝花 題張思恭望云思親卷》套曲:“看古來孝諸賢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
qīng zǐ pī tǐ青紫被體 | 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 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李善注引《東觀漢記》:“印綬,漢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劉良注:“青紫,并貴者服飾也。” |
jī áng qīng yún激昂青云 | 奮發意氣于青云之上,指痛痛快快地做一番事業。 | |
bí zhǒng yǎn qīng鼻腫眼青 | 鼻子腫起,眼圈發青。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清 蒲松齡《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見他鼻腫眼青。” |
jiù wù qīng zhān舊物青氈 | 青氈子是家傳的故物。比喻珍貴之物。 | 《晉書·王獻之傳》:“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置之。” |
míng chuí qīng shǐ名垂青史 | 垂:流傳;青史:歷史黃籍;古代在青皮竹簡上刻記大事;故史書把歷史稱為“青史”。姓名和功績在歷史典籍中流傳下來。 | 清 卓爾堪《<明遺民詩>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無論已。” |
qīng yíng diǎn sù青蠅點素 | 青蠅:蒼蠅,比喻進讒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絹。蒼蠅玷污素練。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 | 漢 王充《論衡 累害》:“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污,常在練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