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魚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ú yóu fǔ zhōng魚游釜中 | 釜:古代鍋類的器物。魚在鍋里游動。比喻身臨險境、絕境。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綱傳》:“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
yú dà shuǐ xiǎo魚大水小 | 比喻生產不夠消費。也比喻機構臃腫,行動不靈。 | 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假若我們縮小自己的機構,使兵精政簡,我們的戰爭機構雖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魚大水小的矛盾……” |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 |
niǎo fén yú làn鳥焚魚爛 |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后以“鳥焚魚爛”謂因內亂而覆亡。 |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
shuǐ qīng wú yú水清無魚 |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 漢 班固《白虎通》:“故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
xìn jí tún yú信及豚魚 | 及:達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kū yú xián suǒ枯魚銜索 | 穿在繩上的干魚。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經不多。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 |
guàn yú chéng cì貫魚成次 | 貫魚:穿成一串的魚,比喻眾多而有秩序;序:次序。形容有次序,不紊亂。 | 《晉書·劉毅傳》:“本立格之體,將謂人倫有序,若貫魚成次也。”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
xiāng ěr zhī xià,bì yǒu sǐ yú香餌之下,必有死魚 | 餌:引魚上鉤的食物。指魚必為貪食而上鉤。 | 《三略·上略》:“香餌之下,必有死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fǔ zhōng yú釜中魚 | 釜:鍋,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魚來。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 唐·韓翃《寄雍丘竇明府》:“機盡獨親沙上鳥,家貧唯向釜中魚。” |
hé zhé zhī yú涸轍之魚 | 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明·無名氏《四賢記·告貸》:“驚心草木皆兵,舉目椿萱何在,累累如喪家之犬,圉圉似涸轍之魚。” |
yú lóng màn xiàn魚龍曼羨 | 喻世事變幻。 | 清·龔自珍《小游仙詞》之六:“頑仙一覺渾瞞過,不在魚龍曼羨中。” |
yú wǎng hóng lí魚網鴻離 |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què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 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同“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大小文武官員,都是助紂為虐,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甚非計也。” |
yú bó hú gōu魚帛狐篝 | 指借助鬼神制造輿論,以便起事。 |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
lín yuān xiàn yú臨淵羨魚 | 臨:面對;淵:深水;潭;羨:希望得到。面對著深水潭;希望得到魚。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無實際行動;仍不能如愿以償。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fǔ yú zèng chén釜魚甑塵 | 釜中生魚,甑中生塵,比喻生活清貧。 |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一旦以輜重被訐于監司,夫以巡方而黷貨,又何問下吏之操守,釜魚甑塵之風,空谷于天下矣。” |
yú yóu fèi fǔ魚游沸釜 | 同“魚游釜中”。 | 清·南荃外史《嘆老》:“傀儡兒一場熱鬧,依舊的魚游沸釜,燕處危巢。” |
shi yú zhī huò池魚之禍 | 見“池魚之殃”。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運變革。地方將有兵戈大亂,不產這光景了。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 |
shi yú zhī lǜ池魚之慮 | 謂擔憂無端受累遭災。 | 《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羅店鎮志》:“訛傳丁國恩率大兵會剿羅店,蓋以吾鎮賊曾踞巢穴,人人抱池魚之慮,一時驚惶無措,各扶老攜幼避匿四鄉,半皆露宿。” |
niǎo jīng yú hài鳥驚魚駭 | 像鳥、魚那種受驚的樣子。 | 明·張居正《答蜀中開府譚二華書》:“其民獷悍易動,大抵綏之則靖,擾之則亂,怠則頓網詭銜,急則鳥驚魚駭。” |
yú jīng niǎo sàn魚驚鳥散 | 見“魚潰鳥散”。 | 《陳書·高祖紀上》:“公以國盜邊警,知無不為,恤是同盟,誅其丑類,莫不魚驚鳥散,面縛頭懸。” |
chí yú lóng niǎo池魚籠鳥 | 池里的魚,籠里的鳥。比喻受束縛而失去自由的人。 | 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
bái yú rù zhōu白魚入舟 | 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 | 《尚書大傳》第三卷:“八百諸侯俱至孟津,白魚入舟。” |
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 |
kū yú hé zhé枯魚涸轍 | 枯魚:干魚;涸轍:干的車轍溝。比喻陷入困境。 | 《莊子 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
chéng mén yú yāng城門魚殃 | 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明·李東陽《尹公墓志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 |
guàn yú zhī xù貫魚之序 | 見“貫魚之次”。 | |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穩坐釣魚船 | 比喻不管發生什么變化,仍然沉著鎮靜。 | 俗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
niǎo sàn yú kuì鳥散魚潰 |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 《南史 宋武帝紀》:“番禺之功,俘級萬數,左里之捷,鳥散魚潰。” |
cóng què yuān yú叢雀淵魚 |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語本《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hóng duàn yú chén鴻斷魚沉 |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 |
shi yú lín mù池魚林木 | 比喻無辜而受連累,遭禍害。 | 《淮南子·說山訓》:“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為之殫。” |
yú guàn yàn bǐ魚貫雁比 | 見“魚貫雁行”。 | 清·張岱《陶庵夢憶·揚州清明》:“余所見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擬,然彼皆團簇一塊,如畫家橫披,此獨魚貫雁比,舒長且三十里焉,則畫家之手卷矣。” |
yàn qù yú lái雁去魚來 |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 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
huò jìn shi yú禍近池魚 | 猶言殃及池魚。比喻無辜而受害。 | 隋·盧思道《勞生論》:“淫刑以逞,禍近池魚,耳聽惡來之讒,足踐龍逢之血。” |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jué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 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 語出《孟子 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 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 |
fǔ dǐ yóu yú釜底游魚 | 釜:古時的一種鍋。開水鍋中尚在游動的魚。比喻處境非常危險或即將滅亡。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
yú chén hóng duàn魚沉鴻斷 | 同“魚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云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
lín chuān xiàn yú臨川羨魚 | 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 漢 揚雄《河東賦》:“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 |
tūn zhōu zhī yú吞舟之魚 | 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列子·楊朱》:“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史記·酷吏列傳序》:“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qīng shuǐ wú dà yú清水無大魚 | 指待人處事不能求全責備。 | 語出《漢書 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yú lín è nì魚瞵鶚睨 | 像魚和鶚那樣瞪眼注視。比喻瞠目而視。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蓋士大夫沉浮里閈,其制行稍岸異者,未有不使流俗人魚瞵鶚睨者也。” |
hùn shuǐ lāo yú混水撈魚 | 見“混水摸魚”。 | 《中國歌謠資料·口吃中國飯》:“何應欽,骨頭輕,混水撈魚鬼門經,口吃中國飯,心向大‘皇軍’。” |
dé yú wàng quán得魚忘荃 | 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借。“荃”亦作“筌”。 |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 |
yú guàn ér chū魚貫而出 | 像游魚那樣連貫著出現。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擇,從竇中魚貫而出,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胡同,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 |
yǐ yú qū yíng以魚驅蠅 | 見“以魚驅蠅”。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
dé yú wàng quán得魚忘筌 |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 莊周《莊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yú yóu fǔ nèi魚游釜內 | 同“魚游釜中”。 | 《魏書·中山王英傳》:“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游釜內。” |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 北齊 杜弼《為東魏檄蜀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sā shuǐ ná yú撒水拿魚 | 抽干水捉魚。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 |
guān yú kě fèng鰥魚渴鳳 | 比喻獨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 唐·李商隱《李夫人歌》之三:“清澄有馀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 |
yú làn qǔ wáng魚爛取亡 | 見“魚爛而亡”。 | 梁啟超《中國國債史》:“即微外國債主之干涉,而魚爛取亡之氣象,猶岌岌不可終日也。” |
huò jí shi yú禍及池魚 | 猶殃及池魚。比喻無辜波及而受害。 | 漢·應劭《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 |
nián yú yuán zhú gān鲇魚緣竹竿 | 比喻上升艱難。同“鮎魚上竹竿”。 | |
yàn shì yú chén雁逝魚沉 | 亦作“雁斷魚沉”。比喻彼此音訊斷絕。 | 《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山高水闊,難追二國之歡;雁逝魚沉,久絕八行之賜。” |
fàng yú rù hǎi放魚入海 | 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 |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
yú shuǐ shēn qíng魚水深情 | 象魚兒離不開水那樣,關系密切,感情深厚。 | 明 趙弼《蓬萊先生傳》:“魚水之情,極其娛樂。” |
lín hé yù yú臨河欲魚 | 臨:面對;欲:想要。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仍不能如愿以償。 | 《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 |
hé zhé qióng yú涸轍窮魚 | 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明·張鳳翼《紅拂記·天開良佐》:“失林飛鳥無投處,涸轍窮魚轉困苦。” |
lín hé xiàn yú臨河羨魚 | 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 |
yú fēng yàn tiē魚封雁帖 | 泛指書信。 | 《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
shí yú yù qīng食魚遇鯖 | 比喻調換口味,使不單調。鯖,魚肉合燒的美味。 | 唐·皮日休《<文藪>序》:“亦由食魚遇鯖,持內偶僎。” |
niǎo jīng yú sàn鳥驚魚散 | 見“鳥散魚潰”。 | 《舊唐書·契宓何力傳》:“賊非有城郭,逐水草以為生,若不襲其不虞,便恐鳥驚魚散。” |
zòng hè zhī yú縱壑之魚 | 縱:任意地。壑:深溝。自由地在大壑間游泳的魚。比喻自得其樂。 | 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千載一會,論說無疑,翼乎如鴻毛遇順風,沛乎若巨魚縱大壑。” |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shuǐ dà yú duō水大魚多 | 水面寬廣,魚就很多。比喻事物環境寬松就能豐盛。 | 漢·王充《論衡·自紀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眾文饒,水大魚多。” |
yú jiān yàn shū魚箋雁書 | 泛指書信。 | 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繡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
mù yàn fǔ yú幕燕釜魚 | 見“幕燕鼎魚”。 | 《時敏報·美人禁工新約平議》:“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茍安,為幕燕釜魚之計也乎?” |
bào yú zhī sì鮑魚之肆 | 賣咸魚的店。比喻壞人成堆的地方。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慕賢》:“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
yú ròu xiāng lǐ魚肉鄉里 |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仲長統傳》:“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
yú shū yàn tiē魚書雁帖 | 泛指書信。 | 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
mǎ rú yóu yú馬如游魚 | 同“馬如游龍”。 | 《初學記》卷四引漢·劉楨《魯都賦》:“日暮宴罷,車騎就衢,蓋如飛鶴,馬如游魚。” |
rú yú lí shuǐ如魚離水 | 離開適當的地位或賴以生存的環境。 | |
shi yú mù yàn池魚幕燕 | 比喻處境危險極易遭殃的人。 | 明·劉基《驛傳杭臺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
yuān fēi yú yuè鳶飛魚躍 | 鳶:老鷹。鳥在天空中飛翔;魚在水中跳躍。形容萬物各得其所、放任自然的樂趣。 | 《詩經 大雅 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
hóng lí yú wǎng鴻離魚網 | 鴻:鴻雁;離:通“罹”,遭受。張網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無端受害。 | 清·黃遵憲《已亥雜詩》:“鴻離魚網驚相避,無信憑誰寄與渠。” |
yú lǔ dì hǔ魚魯帝虎 |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余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訂正之。” |
hún shuǐ mō yú渾水摸魚 | 渾水:渾濁的水。指在渾濁的水中摸魚。比喻乘混亂時機撈取好處。 | 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馬上去渾水摸魚,管什么上海開仗不開仗。” |
wǎ yǐng huā yú瓦影之魚 | 喻求庇于人。 | |
yú kuì niǎo lí魚潰鳥離 | 見“魚潰鳥散”。 | 《周書·武帝紀下》:“王威既振,魚潰鳥離,破竹更難,見瓴非易。”后蜀·何光遠《鑒誡錄·知機對》:“一擊而魚潰鳥離,四合而豕分蛇斷。” |
nián yú shàng zhú鲇魚上竹 | 比喻本想前進反而后退。 | 宋·歐陽修《歸田錄》:“君于仕宦,亦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
yú yóu fèi dǐng,yàn cháo fēi mù魚游沸鼎,燕巢飛幕 | 沸:開水;鼎:古代鍋類器皿;巢:筑巢。魚在開水鍋里游,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危險,快要滅亡。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方當系頸蠻邸,懸首稿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鮑魚:咸魚;肆:店鋪。如同進入咸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
yú làn wǎ jiě魚爛瓦解 | 猶言魚爛土崩。 | 宋·葉適《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余又告以魚爛瓦解,其實未見,今外弱而形饑,非也。” |
yú yóu fèi dǐng魚游沸鼎 | 見“魚游沸鼎”。 | 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詩:“魚游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
zì xiāng yú ròu自相魚肉 | 魚肉:以人為魚肉;比喻殘殺。比喻內部自相殘殺。 | 《晉書 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德,授之于我。” |
yú yú yǎ yǎ魚魚雅雅 | 形容車駕前行威儀整肅的樣子。 | 唐 韓愈《元和圣德詩》:“駕龍十二,魚魚雅雅。” |
yú chén yàn luò魚沉雁落 | 典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魚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yú chén yàn yǎo魚沉雁杳 |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 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
bái yú chì wū白魚赤烏 | 為祥瑞之兆。 | 《史記 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 |
dǐng yú mù yàn鼎魚幕燕 | 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處于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 南朝 梁 蕭統《文選 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
fǔ yú mù yàn釜魚幕燕 | 生活在鍋里的魚、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處境極不完全。語出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今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 語出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今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
wěn zuò diào yú tái穩坐釣魚臺 | 不管外界有何變化,只照老規矩辦事。非常鎮靜,沉得住氣,穩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 康濯《牲畜專家》:“人家呢,穩坐釣魚臺,對住你察顏觀色。” |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tú yǒu xiàn yú qíng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欲濟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sì shuǐ rú yú似水如魚 | 像魚和水一樣不能離開。形容關系密切,不可分離。多指男女情人。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魚。”明 張鳳翼《紅拂記 傳奇大意》:“李靖人豪,張姬女俠,相逢似水如魚。” |
lǔ yú hài shǐ魯魚亥豕 | 魯字和魚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寫錯。把“魯”字寫成“魚”字;把“亥”字寫成“豕”字。比喻文字傳抄的錯誤。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 |
shǐ yú lì jié史魚歷節 | 史魚:名鲉,字子魚,春秋衛國大夫,以直諫著名;歷:歷盡;節:節操。史魚歷盡節操。形容堅持操守,忠貞不渝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史魚歷節,殆無以過也。” |
hé yú fù jí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