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直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義直言 | 仗義:主持正義。指伸張正義,說公道話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回》:“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直言,救民水火。” |
fú yáo zhí shàng扶搖直上 |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
gāng zhí bù ē剛直不阿 | 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并一生宦跡,剛直不阿之志,具表奏聞。” |
niǔ zhí zuò qū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
jìng qíng zhí suì徑情直遂 | 徑情:任意、隨心;遂:成功地滿足心愿。隨著自己的意愿;順利地達到目的;獲得成功。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 |
zhǔ míng chén zhí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上篇:“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kǒu kuài xīn zhí口快心直 | 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聰明正直 | 頭腦聰明,行為正直無私。形容詞人的品質優秀。 | 《左傳 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
zhí rù gōng táng直入公堂 | 比喻言行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 老舍《駱駝祥子》九:“可是,咱們就這么直入公堂的去說,還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這幾家去!別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嗎?要順口答應的探聽有什么路子可走!” |
péng lài má zhí蓬賴麻直 | 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也能學習成為好人。 | 《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áng rán zhí rù昂然直入 | 昂首挺胸地徑直走進去。形容態度傲慢。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左右圍住。” |
jí zhuǎn zhí xià急轉直下 | 急:突然;轉:轉變。形容形勢、情況等。突然轉變;并且立刻順勢發展下去。 | 茅盾《子夜》十七:“伯韜!時局到底怎樣,各人各有看法!也許會急轉直下。” |
zhí rú xián直如弦 | 像弓弦一樣正直。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五行志一》載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
zhí shū jǐ jiàn直抒己見 | 直:直爽;抒:抒發;表達。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 | 清 方苞《與李剛主書》:“倘鑒愚誠,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語,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見,以共明孔子之道。” |
zhí yán wù huì直言勿諱 | 直率地說話,無所隱諱。同“直言無諱”。 | 清 張廷玉《明史 弋謙傳》:“爾群臣勿以前事為戒,于國家利弊、政令未當者,直言勿諱。” |
jié yǐ wéi zhí訐以為直 | 訐:攻擊別人短處;直:直率。揭發別人的隱私自認為坦率。形容人品奸詐虛偽。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
niù qū zuò zhí拗曲作直 | 故意將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是非顛倒。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5卷:“方媽媽呆了半晌,開口不得,思想沒收場,只得拗曲作直,說道:‘誰叫你私下通奸?我已告在官了。’” |
dǐ píng shéng zhí砥平繩直 | 砥:磨刀石;繩:墨線。像磨刀石一樣平,像墨線一樣繃直。形容十分平直。 | 漢·蔡邕《隸勢》:“或穹隆恢廓,或櫛比針列,或砥平繩直,或蜿蜒繆戾。” |
zhí yán dǎng yì直言讜議 | 讜:正直。指正直的言論。 | 宋·錢易《南部新書》甲:“每侍臣賜對,則左右悉去,故直言讜議,盡得上達。” |
wǎng chǐ zhí xún枉尺直尋 | 枉:彎曲;直:伸直;尋: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卻有一尋。比喻在小處委屈一些,以求得較大的好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為尋,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
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 | 直:公正,正直。不能簡單地相信別人很正直,而應當提防他存心不良。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我幾番見那婆娘常常的只顧對我說些風話,我只以親嫂嫂一般相待。” |
héng xíng zhí zǒu橫行直走 | 見“橫行直撞”。 | 清·陳天華《警世鐘》:“當初金韃子、元韃子,在中國橫行直走,沒有一個敢擋住他。” |
píng pū zhí xù平鋪直敘 | 平:沒有起伏;鋪:鋪陳;直:沒有曲折;敘:敘述。形容說話、寫文章不加修飾;按順序直接了當地敘述。也指說話;寫文章平平淡淡;沒有起伏;重點不突出。 | 明 祁彪佳《遠山堂曲品 具品 狐裘》:“記孟嘗君事,平鋪直敘,祥略稍未得法。” |
yī qián bù zhí一錢不直 | 指毫無價值 | 金·元好問《晨起》詩:“多病所須惟藥物,一錢不直是儒冠。” |
zhí jié le dāng直捷了當 | 同“直截了當”。 | 魯迅《墳·燈下漫筆》:“但措施太繞彎子了。有更其直捷了當的說法在這里。” |
è zhí chǒu zhèng惡直丑正 | 嫉害正直的人。 |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 |
zhí dào shì rén直道事人 | 事:侍奉,服侍。正直無私地對待別人。 | 《隋書·馮慈明傳》:“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義之言,非所敢對。” |
zhōng tōng wài zhí中通外直 | 蓮的莖中心有孔可通上下,其外正直,不彎不曲。比喻人的心胸寬廣,行為端正。 |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jǔ zhí cuò wǎng舉直厝枉 | 舉:選拔;直:筆直,正直的人;枉:彎曲,邪惡的人。選用正直者而罷黜奸邪者。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聰明仁智,輔相漢朝,舉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
gān tóu zhí shàng竿頭直上 | 比喻進步很快。 | |
jǔ zhí cuò wǎng舉直措枉 |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
shǐ pì zhí liú屎屁直流 | 形容驚恐之極。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8回:“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嚇得那些承辦蠶桑的鄉紳,屎屁直流!” |
zhí yán bù huì直言不諱 | 直率地講話;毫不隱諱(諱:忌諱;隱諱)。 | 《晉書 劉波傳》:“臣鑒先征,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
xīn zhí zuǐ kuài心直嘴快 | 見“心直口快”。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2回:“襲人在旁‘嗤’的一笑,說道:‘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
zhí yán zhèng jiàn直言正諫 | 同“直言極諫”。 | 《戰國策·齊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
zhí jié liǎo dàng直截了當 | 了當: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繞彎子。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
jìng qíng zhí xíng徑情直行 | 隨著意愿,順利地得到成功。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 |
jǔ wǎng cuò zhí舉枉措直 |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
zhí méi nù mù直眉怒目 | 形容發怒的樣子。 |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當,直眉怒目罵他。” |
xiǎo wǎng dà zhí小枉大直 | 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須保持正直。 | 戰國·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絀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為也。” |
zhí rù yún xiāo直入云霄 | 云霄:指天空。直沖云天。形容歌聲高亢嘹亮。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點起幾百盞明角燈來,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聲縹緲,直入云霄。” |
zhí pǔ wú huá直樸無華 | 華:文采。質樸而沒有文采。 | 羅悴懸《文學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詞尚整飾,《書》垂《典》《誥》,尤多葉韻,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樸無華,遂稱復古也。” |
zhí tǔ xiōng huái直吐胸懷 | 直率而不加掩飾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 明·楊循吉《朱先生詩序》:“余觀詩不以格律體裁為論,惟求能直吐胸懷,實敘景象,讀之可以喻。” |
yán xìn háng zhí言信行直 | 指言語信實,行為正直。 | |
píng pù zhí xù平鋪直序 | 鋪:鋪陳。序:敘述。形容說話或寫文章不加修飾按順序直接地敘述。也形容說話或寫文章平淡乏味,重點不突出。亦作“平鋪直敘”。 | 清·錢謙益《讀蘇長公文》:“吾讀子瞻《司馬溫公行狀》之類,平鋪直序,以為古今未有此體。” |
qīng yún zhí shàng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héng xíng zhí zhuàng橫行直撞 | 任意奔走,毫無顧忌。 | 《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當先顧全武一騎馬,一把刀,橫行直撞,逢人便殺。” |
qì zhuàng lǐ zhí氣壯理直 | 謂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 義俠《為滇越鐵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無端廢約于先,吾滇人要求廢約于后,氣壯理直,諒法人不復狡焉思逞。” |
zhàng qì zhí shū仗氣直書 | 仗:依靠,憑借。指堅持正義,毫不隱諱地寫出真相。 | 《陳書·后主紀》:“其有負能仗氣,擯壓當時,……亦宜去此幽谷,翔茲天路。” |
míng yàn zhí mù鳴雁直木 | 古人認為雁隨陽而處,木隨陽而直。比喻良才。 | 《梁書·袁昂傳》:“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既殊鳴雁直木,故無結綬彈冠。” |
gǔ zhī yí zhí古之遺直 | 遺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遺風。指能夠體現古人遺風的人。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于親,三數叔魚之惡,不為豐減。” |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直:正直;屈:理虧;巧:靈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靈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
zhèng zhí wú ē正直無阿 | 阿:曲從,迎合。為人處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
zhí mù bì fá直木必伐 | 直木:筆直的樹木;伐:砍。成材的樹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mù zhí zhòng shéng木直中繩 | 中:符合、合乎;繩:木匠用以取直,浸滿墨汁的線繩。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 | 戰國·趙·荀況《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
zhòng qū bù róng zhí眾曲不容直 | 曲:彎曲,比喻邪惡;直:筆直,比喻正直。比喻在眾多的壞人里不能容納正直的人。 | 西漢·司馬遷《淮南子·說山訓》:“此所謂同污而異涂者,眾曲不容直,眾枉不容正。” |
zhí chōng héng zhuàng直沖橫撞 | 任意亂沖亂撞,毫無顧忌。 | 明·李贄《續焚書·與友人論文》:“凡作文皆從外面攻進里去,我為文章只就里面攻打出來,直沖橫撞,就他城池,食他糧草,攪得他粉碎,故不費一毫氣力而自然有余也。” |
zuǐ zhí xīn kuài嘴直心快 |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 | |
zhí pǔ wú huá直撲無華 | 質樸無文采。 | 羅惇曧《文學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詞尚整飾,《書》垂《典》《誥》,尤多葉韻,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撲無華,遂稱復古也。” |
zhí nèi fāng wài直內方外 | 形容內心正直、做事方正。 | 《周易 坤》:“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
zhí shàng zhí xià直上直下 | ①上下一貫。②從上到下,從頭到腳。③形容陡直。 | 《朱子全書》卷四:“凡事都分做兩邊,是底放一邊,非底放一邊。是底是天理,非底是人欲。是即守而勿失,非即去而不留:此治一身之法也。治一家則分別一家之是非,治一邑則分別一邑之邪正,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莫不皆然:此直上直下之道。” |
zhí dào shǒu jié直道守節 | 節:節操。處事公正,遵守節操。 | |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rán zhí船到橋門自然直 | 橋:橋梁。比喻事先不必多慮,問題自會得到解決。 |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黃二官,不要這樣想,‘船到橋門自然直’,我們慢慢的總會有法子好想。” |
zhí qíng jìng xíng直情徑行 | 徑:直;行:從事。憑著自己的意思徑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
zhí xìng xiá zhōng直性狹中 | 直性:性格直爽;狹中:心中狹隘。直性子,小心眼,擱不住事。指沒有寬容人的度量。 | 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 |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詘 | 見“大直若屈”。 | 《韓詩外傳》卷九:“大直若詘,大辯若訥。” |
zhí yán jí jiàn直言極諫 | 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 | 漢·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 |
bù zhí yī wén不直一文 | 見“不直一錢”。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一文,不直一文。” |
zhí ér bù sì直而不肆 | 直:平直;肆:放肆。指耿直而不放肆。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zhí ér bù tǐng直而不挺 | 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變通。 | 東漢·班固《漢書·蓋寬饒傳》:“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訕。” |
chǐ wǎng xún zhí尺枉尋直 | 枉:彎曲;尋:古長度單位,1尋=8尺;直:伸。彎曲一尺而使得一尋伸直。比喻微小的讓步換來較大的利益。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绤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揚光以發揮也。” |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zì zh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蓬昔日長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得到健康成長。 | 《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zhǔ shèng chén zhí主圣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東漢·班固《漢書·薛廣德傳》:“張猛進曰:‘臣聞主圣臣直。’” |
zhí liàng duō wén直諒多聞 | 直:正直;諒:信實;多聞: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信實,學識廣博。 |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
zhí kǒu wú yán直口無言 | 猶言啞口無言。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眾人被他罵的直口無言。” |
chuán dào qiáo tóu zì huì zhí船到橋頭自會直 | 橋:橋梁。比喻事先不必多慮,問題自會得到解決。 | 程樹榛《鋼鐵巨人》:“俗語說,船到橋頭自會直,那就到哪會說哪會話吧!” |
hào yú wù zhí好諛惡直 | 諛:奉承,諂媚;惡:厭惡。喜歡阿諛逢迎,厭惡直言勸諫。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8回:“日事淫樂,好諛惡直,政事不修,群臣解體。” |
jiān rěn zhì zhí堅忍質直 | 堅忍:堅毅不拔;質直:正直。性情堅毅不拔,品格質樸率直。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傳》:“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 |
wǎng zhí suí xíng枉直隨形 | 謂影子的曲直隨形而定。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 |
zhèng yán zhí jiàn正言直諫 | 以正義之語,規勸皇帝、上級、長輩或朋友。 | 三國 魏 桓范《諫爭》:“今正言直諫,則近死辱而遠榮寵,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
yǒng měng zhí qián勇猛直前 | 勇猛地一直往前。 | 宋·朱熹《答劉智夫書》:“若勇猛直前,便以頭目腦髓布施,亦無不可也。” |
zhí dǎo huáng lóng直搗黃龍 |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搗:搗毀;黃龍:黃龍府;金人腹地。現泛指敵人腹地。 |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
zhí méi léng yǎn直眉楞眼 | 亦作“直眉睖眼”。①豎眉瞪眼。②形容眼神發直。 | 鄧十喆《活礦工和死把頭》:“老礦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兒。”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清廉正直 | 清白廉潔,為人正直不阿。 | 《韓非子 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ér zh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蓬:蓬草。蓬草長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得到健康成長。 | 戰國·趙·荀況《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zhí méi dèng yǎn直眉瞪眼 | 形容發脾氣或發呆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連司棋也都氣了個直眉瞪眼。” |
yǒng wǎng zhí qián勇往直前 |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無畏懼地迎著困難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從俱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 |
zhí yán jìn yì直言盡意 | 直爽地說出全部的意思 | 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直言盡意,無有所諱。” |
zhí yán qǔ huò直言取禍 |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為招致。指說話直率的人會惹禍。 | 《左傳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難。” |
fàn yán zhí jiàn犯顏直諫 | 敢于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極力相勸。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
fàn yán zhí jiàn犯言直諫 | 敢于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直立相勸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
zhí yán gǔ gěng直言骨鯁 | 直言:正直的言論;骨鯁:魚骨卡在喉嚨里。直話如不說出來,就像魚骨卡在喉嚨里般難受。比喻為人耿直,敢于直言,氣節剛正。 | 唐·韓愈《爭臣論》:“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譖賞從諫如流之美。” |
cí zhèng lǐ zhí詞正理直 | 言詞嚴正,理由充足。 | 《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按院見說得詞正理直,更不再問。” |
cháng qū zhí rù長驅直入 | 驅:快跑;長驅:策馬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直入:不停頓地一直向前。軍隊以不可阻擋的威勢快速地進軍。形容進軍迅速而順利。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07回:“自此,盧俊義等無后顧之憂,兵馬長驅直入。” |
zhí yán wēi xíng直言危行 | 危:高聳的樣子,引申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論和行為。 | 唐·白居易《使百職修皇綱振》:“以直言危行者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為凝滯。” |
bǐng bǐ zhí shū秉筆直書 | 秉:握。書寫史實不隱諱。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
yǐ jié wéi zhí以訐為直 | 訐:攻擊別人短處或揭發別人隱私;直:直率。用攻擊別人的短處,揭發別人隱私來表達自己的直率。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惡繳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以訐為直者。” |
zhí yán qiē jiàn直言切諫 | 同“直言極諫”。 | 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 |
zhí jié jìn qì直節勁氣 | 勁:強。指氣節正直,操守剛勁。 | 《明史·王廷傳》:“廷守蘇州時,人比之趙清獻,直節勁氣,始終無改。” |
zhèng dào zhí xíng正道直行 | 按照正道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