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雨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ō yún liáo yǔ撥云撩雨 | 比喻男女間的挑逗。 | 元 劉致《一枝花 羅帕傳情》套曲:“用一張助才情砑粉泥金紙,寫就那訴離情撥云撩雨詞。” |
fēng yǔ tóng zhōu風雨同舟 | 舟:船。在風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一起與風雨搏斗。比喻共同經(jīng)歷患難。 |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chǔ mèng yún yǔ楚夢云雨 | 楚王夢,云雨情。后比喻男女親昵。 | 戰(zhàn)國 楚 宋玉《高唐賦序》:“……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xié fēng xì yǔ斜風細雨 | 形容小的風雨。斜風:旁側(cè)吹來的小風;細雨:小雨。 | 唐 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yún cháo yǔ mù云朝雨暮 | 指男女歡會之時。 | 宋·賀鑄《斷湘弦·淑質(zhì)柔情》詞:“不間云朝雨暮,向西樓、南館留連。”宋·葉閶《摸魚兒·倚薰風》詞:“紅裙濺水鴛鴦濕,幾度云朝雨暮。” |
yǔ chán fēng jī雨僝風僽 | 謂風雨交相摧折。 | 宋·辛棄疾《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詞:“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
fēng liú yǔ sàn風流雨散 | 散:分散。風吹過,雨飄散,蹤跡全消。比喻經(jīng)常在一起的人飄零離散。 | 晉·左思《蜀都賦》:“飲御酣,賓旅旋,車馬雷駭,轟轟闐闐,若風流雨散,漫乎數(shù)百里之間。” |
yǔ mái fēng zhàng雨霾風障 | 指狂惡的風雨。 | 宋·吳潛《滿江紅·九日郊行》詞:“盡斂卻、雨霾風障,霧沈云暝。遠岫四呈青欲滴,長空一抹明于鏡。” |
yǔ lì yān suō雨笠煙蓑 | 同“雨蓑煙笠”。 | 宋·劉過《沁園春·詠別》詞:“念丹霞秋冷,風巾霧屨,五湖春暖,雨笠煙蓑。” |
jī fēng bì yǔ箕風畢雨 | 古傳月亮經(jīng)過箕星時風多,經(jīng)過畢星時雨多。指官吏施政應順應民情。 | 《尚書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孔傳:“箕星好風,畢星好雨。” |
yún xiāo yǔ sàn云消雨散 | 比喻一切都成了過去。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賓,百歲既終,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
bàn fēng dā yǔ伴風搭雨 | 伴隨著風雨做事,形容為人辛苦。 | |
bào fēng jí yǔ暴風疾雨 | 暴:急驟,猛烈;疾:迅疾。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 《清史稿 災異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風疾雨,壞各埠船,溺死兵民無數(shù)。” |
yǔ yuē yún qī雨約云期 | 指男女約會。 |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順著他雨約云期。” |
yǔ sī fēng piàn雨絲風片 | 形容春天的微風細雨。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
fān shǒu shì yǔ,fù shǒu shì yún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 翻:反轉(zhuǎn);覆:反覆。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塵埃中埋沒殺多才俊。” |
yún tún yǔ jí云屯雨集 | 形容眾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賊兵云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zhàn)不利。” |
yīn yǔ huì míng陰雨晦冥 | 晦冥:昏暗。陰雨連綿,天昏地暗。比喻災禍不斷。 | 《宣和遺事》楔子:“上下三千余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 |
yǔ wò fēng cān雨臥風餐 | 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 唐 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 |
fēng yǔ bù gǎi風雨不改 | 比喻處于惡劣環(huán)境中不變其節(jié)操。 | 《詩經(jīng) 鄭風 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
piāo fēng jí yǔ飄風急雨 | 同“飄風暴雨”。 |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畫訣》:“夏山雨過,濃云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 |
xié yún qiè yǔ攜云挈雨 | 攜:牽引。比喻男女間的歡會。 | 元·曾瑞《青杏子·馳懷》套曲:“攜云挈雨,批風切月,到處綢繆。” |
xīng yún zhì yǔ興云致雨 | 興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 唐·皇甫氏《原化記·陸生》:“道成者能興云致雨,坐在立亡。” |
jí fēng héng yǔ疾風橫雨 | 疾:急速猛烈。形容聲勢浩大,來勢迅猛。 | 梁啟超《新民說》第八節(jié):“華葉蓊郁,而必歸于槁亡,遇疾風橫雨,則摧落更速焉。” |
yān suō yǔ lì煙蓑雨笠 | ①指蓑衣斗笠兩種雨具。②借指隱者的服裝或隱者優(yōu)游自適的生活。 | 宋·蘇軾《書晁說之〈考牧圖〉后》詩:“煙蓑雨笠長林下,老去而今空見畫。” |
tūn fēng yǐn yǔ吞風飲雨 | 猶言餐風宿露。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 | 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于國課,去年職開征之始,晝夜焦蒿,吞風飲雨,僅得免于參罰。” |
fēng yǔ duì chuáng風雨對床 | 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后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 | 唐·韋應物《示全真元常》:“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 |
xié yún wò yǔ攜云握雨 | 謂男女歡合。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傳言送語,看明日攜云握雨。” |
yǔ jīn fēng mào雨巾風帽 | 遮蔽風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園感舊》詞:“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風帽。”宋·陳三聘《夢玉人引》詞:“雨巾風帽,昔追游、誰念舊蹤跡。” |
yǔ fù yún fān雨覆云翻 | 比喻變化無常。 | 明·陶宗儀《念奴嬌·九日有感》詞:“黃花白發(fā),又匆匆佳節(jié),感今懷昔。雨覆云翻無限態(tài),故國寒煙榛棘。” |
róu fēng gān yǔ柔風甘雨 | 柔:溫和。和煦的春風和及時的春雨。泛指和風細雨。 | 春秋·齊·管仲《管子·四時》:“然則柔風甘雨乃至,百姓百壽,百蟲乃蕃。” |
xián fēng dàn yǔ咸風蛋雨 | 指海上風雨。 | 梁啟超《記東俠》:“其在島也,小屋一間,咸風蛋雨,雖丈夫所不耐。” |
xì yǔ xié fēng細雨斜風 | 細雨:小雨;斜風:旁側(cè)吹來的小風。形容小的風雨。 | |
cǎn yǔ suān fēng慘雨酸風 | 猶言凄風苦雨。指令人傷感的天氣。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勢。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 英夷就撫》:“軍門傳箭夜縋城,酈生寸舌能銷兵。抽紅換白須臾事,慘雨酸風頃刻平。” |
jí yǔ bào fēng疾雨暴風 | 指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同“暴風疾雨”。 | 晉 干寶《搜神記》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 |
máng fēng dù yǔ盲風妒雨 | 同“盲風怪雨”。 | 明·魏大中《答方孩未》:“而盲風妒雨,夜半陡作,瓣瓣沾泥矣。” |
fēng háo yǔ qì風號雨泣 | 風聲像是怒號,雨聲像是哭泣。渲染悲壯的氣氛。 | 清·黃宗羲《柳敬亭傳》:“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 |
zhāo fēng rě yǔ招風惹雨 | 見“招風惹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二回:“這監(jiān)生不惟遮不得風,避不得雨,且還要招風惹雨。” |
zhòu fēng bào yǔ驟風暴雨 | 見“驟雨暴風”。 | 柳青《銅墻鐵壁》第八章:“眾人都擔心這時正是下雷雨的節(jié)令,猛不防來一陣驟風暴雨,人們藏在地洞里難免遭水淹。” |
yún jiāo yǔ hé云交雨合 | 指相會,重逢。 | 唐·李益《古別離》詩:“江回漢轉(zhuǎn)兩不見,云交雨合知何年。” |
shān yǔ yù lái山雨欲來 | “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省略,指預示有事情發(fā)生 | 郁達夫《大風圈外》:“這一種不平,怨憤,與被壓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躍躍山雨欲來的空氣,實在還不只是一個教會學校里的輿情。” |
jí fēng zhòu yǔ疾風驟雨 | 疾:又快又猛;驟: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爭。 | 《淮南子 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
duì chuáng yè yǔ對床夜雨 | 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 | 唐 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yè)宿》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
yǔ hèn yún chóu雨恨云愁 | ①感覺上以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 宋·王禹偁《點絳唇·感興》詞:“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宋·柳永《曲玉管》詞:“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忌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 |
fù yǔ fān yún覆雨翻云 | 比喻反復無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 明 何景明《長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長久,覆雨翻云亦隨手。” |
yǔ suō yān lì雨蓑煙笠 |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 唐·翁洮《漁者》詩:“一葉飄然任浪吹,雨蓑煙笠肯忘機。” |
pà fēng qiè yǔ怕風怯雨 | 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艱難困苦,嬌氣十足。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湯風冒雪,忍寒受冷;有一等人怕風怯雨,門也不出。” |
lèi rú yǔ xià淚如雨下 | 眼淚像下雨似地淌了下來。形容非常悲痛。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林沖見說,淚如雨下,便道:‘上下,我與你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fēng yǔ piāo yáo風雨漂搖 | 見“風雨飄搖”。 | 唐·李華《二孝贊》:“風雨漂搖,支體鱗皴。” |
xuè fēng ròu yǔ血風肉雨 | 形容劇烈殘酷的屠殺或性格剛強。 | 梁啟超《論權利思想》:“試一讀歐美諸國法律發(fā)達史,如立憲政,廢奴隸……等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風肉雨中熏沐而來。” |
fān shǒu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云覆手雨 | 比喻反覆無常或玩弄手段。 | 語出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chōng fēng mào yǔ沖風冒雨 | 謂不避風雨之苦。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頭年給你干一整年活,沖風冒雨,起早貪黑的。’郭全海說,氣急眼了。” |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經(jīng)風雨,見世面 | 經(jīng)過許多磨難,見多識廣。形容人的生活閱歷豐富。 | 毛澤東《組織起來》:“我們共產(chǎn)黨員應該經(jīng)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斗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斗爭的大世面。” |
qī fēng hán yǔ凄風寒雨 | 見“凄風苦雨”。 |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類·柳》:“方其凄風寒雨,杏褪桃殘,山路蕭條,愁云千里,苔荒蘚敗,情揚魂銷,不可謂無憂也。” |
yún bēn yǔ zhòu云奔雨驟 | 驟:迅速。像云一樣聚散,像雨一樣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 唐·無名氏《廬山遠公話》:“須臾之間,見聽眾云奔雨驟,皆至寺內(nèi)。” |
yǔ liè shuāng tí雨鬣霜蹄 | 形容駿馬奔馳時馬鬃聳起,狀如飄雨,四蹄飛翻,色白如霜。 | 元·吳澄《八駿圖》詩:“陰山鐵騎千千匹,雨鬣霜蹄神鬼出。” |
yǔ suō fēng lì雨蓑風笠 |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 宋 李曾伯《沁園春 丙辰歸里和八窗叔韻》詞:“天教狂虜灰飛。更莫問兒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絕交楚徼,雨蓑風笠,投老吳磯。” |
fān yún fù yǔ翻云覆雨 | 翻覆:翻轉(zhuǎn)。翻過去是云;翻過來是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權術和手段。 | 唐 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zhòu yǔ bào fēng驟雨暴風 | 亦作“驟雨狂風”。亦作“驟風暴雨”。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 清·張德彝《隨使法國記·歸途記》:“初六日壬辰,陰晴不定……入夜驟雨暴風一陣。” |
suí chē xià yǔ隨車夏雨 | 見“隨車致雨”。 | 清·錢謙益《陜西道監(jiān)察史……加贈奉直大夫制》:“賑兇災則隨車夏雨,誠感人窮。” |
qǐ xià rú yǔ泣下如雨 | 眼淚象雨一樣。形容傷心到極點。 | 西漢 劉向《說苑 復恩》:“鮑叔死,管仲舉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
qí hán shǔ yǔ祁寒暑雨 |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濕熱。 | 《明史·陸昆傳》:“陛下廣殿細旃,豈知小民窮檐掊屋,風雨之不庇,錦衣玉食,豈知小民祁寒暑雨凍餒之弗堪。” |
wò yún xié yǔ握云攜雨 | 比喻男女歡合。 |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都則為春心蕩,也只想握云攜雨,誰承望惹禍遭殃。” |
yún qī yǔ yuē云期雨約 | 見“云期雨信”。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但則要捉對兒云期雨約,便是俺師徒每全真了道。” |
chǔ yǔ wū yún楚雨巫云 | 楚地巫峽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 元·孫周卿《沉醉東風·宮詞》曲:“眼底情,心間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 明·張景《飛丸記·堅持雅操》:“云雨高唐無心夢,良緣自挫甘磨弄。” |
yún bù yǔ shī云布雨施 | 比喻遍布。 |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緣陵流澤,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上則云布雨施,下則山藏海納。” |
yún xíng yǔ qià云行雨洽 | 比喻廣施恩澤。 | 《樂府詩集 舞曲歌辭一 北齊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臨地持。” |
yǔ lián yún dòng雨簾云棟 | 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簾云棟”形容高敞華美的樓閣。 | 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宋·楊無咎《青玉案》詞:“傍湖開徑,雨簾云棟,平地居仙子。” |
chī yún nì yǔ癡云膩雨 | 癡:入迷。形容男女癡迷于情愛。 | 清·洪昇《長生殿·重圓》:“抹月批風隨過遣,癡云膩雨無留戀。” |
yún chóu yǔ yuàn云愁雨怨 | 喻指離情別愁。 | 宋·孫光憲《何滿子》詞:“歌袖半遮眉黛慘,淚珠旋滴衣襟。惆悵云愁雨怨,斷魂何處相尋。” |
xīng yún bù yǔ興云布雨 | 興:興起。興起云彩,布下雨。比喻神魔鬼怪神通廣大。 | 明·無名氏《南極登山》第二折:“小圣東海龍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領著江河淮濟,溪洞潭淵,興云布雨,降福消災,濟渡眾生。” |
yún jiāo yǔ qiè云嬌雨怯 | 嬌:柔媚可愛;怯:膽小。形容女子嬌羞之態(tài) | 清·洪昇《長生殿·春睡》:“未免云嬌雨怯,今日晌午時分,才得起來。” |
bō yǔ liáo yún撥雨撩云 | 指挑逗、試探對方的情意。泛指調(diào)情。 | 明 李日華《南西廂記 猜詩雪案》:“你用心撥雨撩云,我好意與你傳書遞緘。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為,待要尋人破綻。” |
gēng yún bō yǔ耕云播雨 | 指控制降雨,改造自然。比喻辛勤勞動。 | 浩然《艷陽天》第71章:“看到了給青莊稼苗耕云播雨的秘密,和那‘萬紫千紅結隊來’的遠景風光……” |
yún yóu yǔ zhú云尤雨殢 | 形容男女間情意纏綿。 | 明·單本《蕉帕記·覸婚》:“我鳥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殢相憐護。我凄涼無緒,他綢繆有余。” |
yǔ chán yún jī雨僝云僽 | 謂不好的天氣把人折磨。 | 宋·陳亮《點絳唇·詠梅月》詞:“清人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調(diào)還依舊。” |
chǔ yún xiāng yǔ楚云湘雨 | 比喻男女幽情。 | 荊干臣《全元散曲》:“玉鞭楊柳春風陌,繡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夢陽臺。休分外,花柳暗塵埃。” |
yún shōu yǔ sàn云收雨散 | 喻歡會結束,彼此分離。 | 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詞:“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 |
yǔ duàn yún xiāo雨斷云銷 | 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 宋·石孝友《醉落魄》詞:“歸期莫負青箋約。雨斷云銷,總是初情薄。” |
xiāo yún dàn yǔ硝云彈雨 | 硝煙如云,子彈像雨。形容激烈的戰(zhàn)斗。 | 梁啟超《論自治》:“然則豈待與西人相遇于硝云彈雨之中,而后知其勝敗之數(shù)也?” |
yún chóu yǔ hèn云愁雨恨 | 指男女間離別之情。 | 宋·柳永《安公子》詞:“惟有床前殘淚燭,啼紅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yǔ qì yún chóu雨泣云愁 | 淚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憂愁深重。 |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雖然道姻緣不偶,我可一言難就,有多少雨泣云愁。” |
yǔ sàn yún shōu雨散云收 | ①指雨后轉(zhuǎn)晴。②比喻親朋離散。③指男女歡會已畢。 | 唐·溫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詩:“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詩》:“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云收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yóu yún zhì yǔ尤云殢雨 | 喻纏綿于男女歡愛。 | 宋·杜安世《剔銀燈》詞:“尤云殢雨,正繾綣朝朝暮暮。” |
zhàng yǔ mán yún瘴雨蠻云 | 瘴:瘴氣;蠻:南方荒無人煙的地區(qū)。形容南方邊遠地區(qū)的惡劣自然環(huán)境。 | 宋·陸游《涪州》詩:“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蠻云我欲愁。” |
yóu yún yóu yǔ殢云尤雨 | 喻男女之間的纏綿歡愛。 | 北宋·柳永《浪淘沙慢》詞:“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
máng fēng guài yǔ盲風怪雨 | 謂非常急驟兇猛的風雨。 | 唐·韓愈《南海神廟碑》:“吏滋不供,神不顧享;盲風怪雨,發(fā)作無節(jié)。” |
guài yǔ máng fēng怪雨盲風 | 猶疾風暴雨。 | 宋·劉克莊《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伯昌》詞:“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 |
fān shǒu zuò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作云覆手雨 | 翻:反轉(zhuǎn);覆:反覆。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gān dǎ léi bù xià yǔ干打雷不下雨 | 干:空。比喻空作許諾,不肯實施,不肯給人以實惠。 | 老舍《離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沒有什么作用的。” |
chóu móu wèi yǔ綢繆未雨 | 綢繆:緊密纏縛。在沒有下雨前,就要修繕好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防患未然。 | 《詩經(jīng)·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
piāo fēng bào yǔ飄風暴雨 | 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 管仲《管子 小匡》:“時雨甘露不將,飄風暴雨數(shù)臻。” |
měng jiàng rú yún,móu chén shì yǔ猛將如云,謀臣似雨 | 指文臣武將很多,勢力強大。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況他那里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云,謀臣似雨。” |
tiào fēng mài yǔ糶風賣雨 | 比喻招搖撞騙。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這楊大郎,名喚楊先彥,綽號為鐵指甲,專一糶風賣雨,架謊鑿空。” |
fēng yǔ bù cè風雨不測 | 風和云都不可預測。比喻事物或局勢像風云變幻那樣不可預測。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誰知好事多磨,風云不測,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貴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圣旨下西臺御史勘問,免不得收下監(jiān)中。” |
yǔ dǎ lí huā雨打梨花 | 比喻零亂不堪的狼狽情景。 | 南宋·李重元《憶王孫·春詞》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
yǔ zé xià zhù雨澤下注 | 雨水往下流 |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
fēng yǔ qī qī風雨凄凄 | 凄凄:寒冷。風雨交加,清冷凄涼。 | 《詩經(jīng)·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 |
tì líng rú yǔ涕零如雨 | 涕零:流淚。眼淚象雨水一樣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極深。 | 《詩經(jīng)·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