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善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àn cái nán shě善財(cái)難舍 | 善財(cái):原為釋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愛惜”意,指“愛惜錢財(cái)”。舍:施舍。指人愛惜錢財(cái),不愿施舍于人。常用來譏諷人非常吝嗇。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菩薩罵道:‘你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這善財(cái)也難舍。” |
shàn yǔ rén jiāo善與人交 | 善于與別人交朋友。 | 《論語·公冶長》:“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
cóng shàn ruò liú從善若流 | 見“從善如流”。 | 《新唐書·張玄素傳》:“從善若流,尚恐不逮,飾非拒諫,禍可既乎?” |
qí zhě shàn zhuì騎者善墜 | 常騎馬的人總難免掉下馬背。比喻擅長某一事物的人往往由于疏忽大意而失敗。 | |
jīn gōng fá shàn矜功伐善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極不虛心。 | 《晉書 段灼傳》:“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xié)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yǒu yǐ shàn chǔ有以善處 | 指正確對待,妥善處理。 | |
zhūn zhūn shàn yòu諄諄善誘 | 耐心懇切地教誨、誘導(dǎo)。 | 宋·劉摯《乞重修太學(xué)條制疏》:“昔之設(shè)學(xué)校,教養(yǎng)之法,師生問對,憤悱開發(fā),相與曲折反復(fù),諄諄善誘。 ” |
qiān shàn qù è遷善去惡 | 見“遷善黜惡”。 | 清·馮桂芬《<窺天鏡>序》:“《易》、《詩》、《書》、《禮》著其理,《春秋傳》兼言征驗(yàn),而四子書教人遷善去惡之道大備。” |
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比喻學(xué)好很難,學(xué)壞極容易。 | 《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míng móu shàn lài明眸善睞 |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 |
gǎi è cóng shàn改惡從善 | 改去壞的、錯(cuò)誤的;向好的、正確的方向轉(zhuǎn)化。指不做壞事;重新做人。表示壞人或罪犯經(jīng)過教育改造;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xiàn)。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明則動,動則變。”漢 鄭玄注:“動,動人心也;變,改惡為善也。” |
xīn cí hào shàn心慈好善 | 好:喜愛。心地善良,樂于助人。 | 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一折:“我是個(gè)心慈好善的人,現(xiàn)如今吃長齋哩!” |
shǒu shàn zhī qū首善之區(qū) |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 魯迅《彷徨 示眾》:“首善之區(qū)的西域的一條馬路上,這時(shí)候什么擾攘也沒有。” |
shǒu sǐ shàn dào守死善道 | 用生命保護(hù)道的完善。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 |
qīn rén shàn lín親仁善鄰 | 見“親仁善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
qī shàn pà è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明 楊柔勝《玉環(huán)記 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 |
qiān shàn gǎi guò遷善改過 | 謂改正過失而向善。 | 宋·朱熹《朱子語類》:“遷善改過,是修德中緊要事。” |
shǎng shàn fá è賞善罰惡 | 謂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 漢·貢禹《贖罪》:“賞善罰惡,不阿親戚。” |
xīn dì shàn liáng心地善良 |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 梁遇春《奧布倫摩夫》:“然而他們也是聰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卻終于草草一生。” |
shàn yǒu shàn bào善有善報(bào) | 善:好的。報(bào):報(bào)應(yīng)。做好事必有好的報(bào)答。常與“惡有惡報(bào)”連用。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報(bào),惡有惡報(bào),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
xǐ shàn yuǎn zuì徙善遠(yuǎn)罪 | 趨向善良,遠(yuǎn)離罪惡。 | 西漢·戴圣《禮記·經(jīng)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yuǎn)罪而不自知也。” |
jí è hào shàn嫉惡好善 | 嫉:憎恨;好:喜歡。憎恨壞人壞事,鼓勵好人好事。 | 《舊唐書·王珪傳》:“至如激濁揚(yáng)清,嫉惡好善,臣于數(shù)子,亦有一日之長。” |
jìn shàn chéng è進(jìn)善懲惡 | 見“進(jìn)善懲奸”。 |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弼違救失,不以尤悔為慮;進(jìn)善懲惡,不以親讎自嫌。” |
quàn shàn chéng è勸善懲惡 | 勸:勉勵;懲:責(zé)罰。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 《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
yì è yáng shàn抑惡揚(yáng)善 | 抑:遏制。壓制壞人壞事,宣揚(yáng)好人好事。 | 漢·劉向《新序》:“推賢舉能,抑惡揚(yáng)善,有大略者不問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
zé shàn ér cóng擇善而從 | 選擇好的而遵循;依從。擇:選擇。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td> |
jìn shàn chù è進(jìn)善黜惡 | 見“進(jìn)善退惡”。 | 《魏書·張蒲傳》:“扶弱抑強(qiáng),進(jìn)善黜惡,教化大行。” |
gǎi è xiàng shàn改惡向善 |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 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改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
juān bì chóng shàn蠲敝崇善 | 蠲:免除;敝:破舊;善:美好。指革除敝政,崇尚雅道。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西域傳論》:“且好仁惡殺,蠲敝崇善,所以賢達(dá)君子多愛其法焉。”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驍勇善戰(zhàn) | 勇猛;善于戰(zhàn)斗。驍勇:勇猛矯健;善:善長。 | 《南齊書 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zhàn),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于人。” |
yán yán shàn guǒ言言善果 | ||
néng gē shàn wǔ能歌善舞 | 擅長歌舞。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9回:“不論才人、美人、嬪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見者,許報(bào)名到顯仁宮自獻(xiàn)。” |
dú shàn wú shēn獨(dú)善吾身 | 同“獨(dú)善其身”。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fā)誓宣明:我只能離群索居,獨(dú)善吾身!” |
tuī xián lè shàn推賢樂善 | 推:推崇;樂:愛好。推崇賢人,愛好善事。 | 《晉書·傅玄傳》:“疾惡如仇,推賢樂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
shàn jià ér gū善賈而沽 | 賈:通“價(jià)”。善賈:好價(jià)錢;沽:出賣。等好價(jià)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 《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jià))而沽諸?” |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zhǔn)備工作非常重要。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duō chóu shàn gǎn多愁善感 | 善:容易;好(hào);感:傷感。容易發(fā)愁、傷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 茅盾《幻滅》二:“是同情于這個(gè)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
hào shàn lè shī好善樂施 | 好:喜歡;善:親善;樂:樂意;施:施舍;把財(cái)產(chǎn)給別人。指喜歡作善事;樂意施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樂書二》:“聞徽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
shàn zì wéi móu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為謀。’” |
fá shàn zú chén乏善足陳 | 善:良好成績;陳:陳述,告訴。情況如常,無可稱道。 | 《追求》:“正所謂賤體粗安,乏善足陳。” |
bù dé shàn zhōng不得善終 | 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yīng)有的壞下場。 |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
wǔ bù shàn zuò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動武就不能講斯文。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shí)間傷了你的性命。” |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勿:不要;為:做。不要以為是微小的壞事就可以做,不要以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 《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yǔ rén wéi shàn與人為善 | 與:贊成;為:做;善:好;好事。原指贊成人學(xué)好。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
jiān shàn tiān xià兼善天下 |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處。使天下人都得到好處。 | 《孟子 盡心上》:“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
jǔ shàn jiàn xián舉善薦賢 |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duō cái shàn gǔ多財(cái)善賈 | 賈:做買賣。本錢多就好做買賣。比喻具備充分的條件就容易把事情辦好。 | 韓非《韓非子 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
bāo shàn biǎn è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yáng);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zé)。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jià)。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 |
jí è hào shàn疾惡好善 | 憎恨丑惡,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線清楚。 | 《新唐書·王珪傳》:“至激濁揚(yáng)清,疾惡好善,臣于數(shù)子有一日之長。” |
zé shàn gù zhí擇善固執(zhí) | 固執(zhí):堅(jiān)持不懈。對認(rèn)為正確的事情就堅(jiān)持執(zhí)行。 | 上官鼎《陽光三疊》第29章:“擇善固執(zhí),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
shàn dāo ér cáng善刀而藏 |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凈。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 《莊子·養(yǎng)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
duō duō yì shàn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zhāng shàn dàn è彰善癉惡 | 彰:表明、顯揚(yáng);癉:憎恨。表揚(yáng)好的,斥責(zé)惡的。 | 《尚書 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fēng)聲。” |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jī shàn yú qìng積善余慶 |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 | 《周易 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cóng shàn rú liú從善如流 | 從:聽從;善: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如流:像水從高處流下那么快。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形容樂于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
shàn bà gān xiū善罷甘休 | 輕易地了結(jié)糾紛;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biāo)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
lè shàn hào shī樂善好施 | 樂、好:喜歡;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樂意做好事;喜歡施舍。形容慷慨解囊;樂于助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樂書論》:“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
shàn qí zhě duò善騎者墮 | 慣于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 《淮南子 原道訓(xùn)》:“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
shàn shàn cóng cháng善善從長 | 善善:褒揚(yáng)美德;從長:源遠(yuǎn)流長的意思。原指褒揚(yáng)美德,源遠(yuǎn)流長。后用來比喻吸取別人的長處。 | 《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
shàn qì yíng rén善氣迎人 | 善氣: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對待人。 | 《管子·心術(shù)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于戈兵。” |
wù bù qù shàn惡不去善 | 不因?yàn)閰拹耗橙硕穸ㄋ膬?yōu)點(diǎn)。 |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jīng)也。” |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擇其善者而從之 | 擇:選擇;從:跟從、學(xué)習(xí)。選擇好的、正確的事情去遵循、學(xué)習(xí)。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td> |
wéi shàn zuì lè為善最樂 |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
cháng xiù shàn wǔ,duō qián shàn gǔ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 善:擅長;賈:做買賣。比喻憑借優(yōu)越條件,事情容易成功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善有善報(bào),惡有惡報(bào) |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bào)應(yīng)。 | 《纓絡(luò)經(jīng) 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bào)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bào),惡有惡報(bào)。’” |
chéng rén zhī shàn成人之善 | 成全別人為善。 | 《魏書·禮志四》:“況乃官歷士流,當(dāng)訓(xùn)章之運(yùn),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 |
duō móu shàn lǜ多謀善慮 | 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于智謀,又善于思考。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gè)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gè)方便也好。” |
néng yán shàn biàn能言善辯 | 善:擅長;辯:辯論。形容很會說話;善于辯論;口才好。 | 元 尚仲賢《氣英布》:“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 |
gǎi guò qiān shàn改過遷善 | 改正錯(cuò)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shàn mǎ shú rén善馬熟人 | 良馬與武藝精熟的勇士。 | |
shàn yóu zhě nì善游者溺 | 會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lǐng),因此而惹禍。 | 《淮南子·原道訓(xùn)》:“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
shàn bà gān xiū善罷干休 |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于否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biāo)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
fá shàn rǎng yú伐善攘羭 | 伐善:夸耀自己的長處;攘:竊取;羭:肥美的綿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 唐·李商隱《為滎陽公桂州謝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
dàn è zhāng shàn癉惡彰善 | 癉:憎恨;彰:表揚(yáng)。憎恨惡的,表揚(yáng)善的。 | 隋·薛道衡《隋唐祖頌》:“癉惡彰善,夷兇靖難。” |
duō qíng shàn gǎn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fēng)流共古長。” |
hǎo shàn è è好善惡惡 | 見“好善嫉惡”。 | 《說岳全傳》第七三回:“好善惡惡,人人如此。” |
diǎn tóu chēng shàn點(diǎn)頭稱善 | 道:說;善:好。表示贊同。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6回:“陳雚以下眾人,都點(diǎn)頭稱善。” |
lái zhě bù shàn,shàn zhě bù lái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 來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會來,須提高警惕。 | 清 趙翼《陔余叢考 成語》:“‘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亦本《老子》‘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句。” |
shàn jiě rén yì善解人意 |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別人的意圖。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
jī shàn zhī jiā,bì yǒu yú qìng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 積:聚;慶:福。積德的人家,子孫必然會得到福澤。 | 《周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wù shàn sī qín悟善思勤 | 心里想著勤勞和善良 | |
zé shàn ér xíng擇善而行 | 謂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 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
lái zhě bù shàn來者不善 | 強(qiáng)調(diào)來人不懷好意,要警惕防范。 | 清 趙翼《陔余叢考 成語》:“‘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亦本《老子》‘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句。” |
cháng xiù shàn wǔ長袖善舞 | 袖子長,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財(cái)勢會耍手腕的人,善于鉆營,會走門路。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cǎi shàn biǎn è采善貶惡 | 采:選擇;貶;貶斥。采取善良的行為,貶斥惡劣的行徑。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 |
jiā yán shàn xíng嘉言善行 | 美善的言行。 | 宋 曾鞏《<新序 目錄>序》:“遠(yuǎn)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來,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
cóng shàn rú dēng從善如登 | 指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比喻學(xué)好很難。 | 《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韋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 |
xún xún shàn yòu循循善誘 | 指善于引導(dǎo)別人進(jìn)行學(xué)習(xí)。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指。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
qí zhě shàn duò騎者善墮 | 慣于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 漢 袁康《越絕書 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 |
shàn sòng shàn dǎo善頌善禱 | 關(guān)于頌揚(yáng),關(guān)于祝禱。用來稱贊能在頌揚(yáng)之中帶有規(guī)勸的意思。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
néng móu shàn duàn能謀善斷 | 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并善于判斷。 | 晉 陸機(jī)《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
hào móu shàn duàn好謀善斷 | 形容人能不斷思考,并善于判斷。 | 晉 陸機(jī)《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
chén shàn bì xié陳善閉邪 | 陳:述說;善:善法美政;閉:堵塞。臣下對君主陳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 《孟子·離婁上》:“責(zé)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
duō móu shàn duàn多謀善斷 | 多作謀劃;善于判斷。 | 晉 陸機(jī)《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
jiàn shàn bì qiān見善必遷 | 遷:去惡從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 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以陛下天姿英圣,儻加之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銜恩,反過差為至當(dāng)。” |
shàn shǐ shàn zhōng善始善終 | 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jié)束。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
cí méi shàn mù慈眉善目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 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
shàn wéi shuō cí善為說辭 | 說辭:講話。形容很會講話。后指替人說好話。 | 《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善為說辭。” |
jìn shàn jìn měi盡善盡美 | 盡:極;善:好。內(nèi)容和形式都完美無缺;沒有缺點(diǎn)。形容事物完美到?jīng)]有一點(diǎn)兒缺點(diǎn)。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哀公問五義》:“雖不能盡善盡美,必有所處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