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風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fēng xíng cǎo cóng風行草從 | 見“風行草偃”。 | 《后漢書·郎顗傳》:“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td> |
fēng huā xuě yè風花雪夜 | 原指舊時詩文里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 | |
fēng chí diàn chè風馳電掣 | 弛:快跑;掣:閃過。像風奔馳;像電閃過。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也作“風馳電赴”。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td> |
chì zhà fēng yún叱咤風云 | 叱咤:發怒吆喝。一聲怒喝;可使風云變色。形容聲勢威力極大;可以左右整個局勢。 | 《晉書 乞伏熾磐載記論》:“熾磐叱咤風云,見機而動?!?/td> |
fēng huá zhèng mào風華正茂 | 風:風采;華:才華;茂:茂盛;蓬勃。正是風采動人;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人朝氣蓬勃;年輕有為。 | 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
fēng qíng yuè yì風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同“風情月思”。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回:“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云愁;臉如三月桃花,暗帶著風情月意?!?/td> |
fēng huán yǔ bìn風環雨鬢 | 鬢:兩頰的頭發。形容女子頭發美麗或蓬松散亂。 | |
fēi péng suí fēng飛蓬隨風 | 枯蓬隨風飛。比喻人沒有主見,態度隨著情勢而轉變。 | 《后漢書·明帝紀》:“飛蓬隨風,微子所嘆?!?/td> |
shǔn fēng zhuǎn duò順風轉舵 | 隨著風向轉換舵位。比喻順著情勢改變態度(含貶義)。 | 魯迅《且介亭雜文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于是民族主義文學家也只好順風轉舵,改為對于這件事的啼哭,叫喊了?!?/td> |
chūn fēng yě huǒ春風野火 | 比喻迅猛之勢。 | 左齊《南泥灣屯墾》;“勞動競賽的熱潮,像春風野火一樣,迅速遍及整個工地。” |
shǔn fēng shǐ chuán順風使船 | 順著風勢駕船。比喻趁著有利條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借機行事。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作?!?/td> |
fēng mǐ yún yǒng風靡云涌 | 涌:水騰躍,涌現。大風刮起來,烏云涌上來。比喻新生事物相繼興起,聲勢浩大。 |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這種世界的社會力,在人間一有動蕩,世界各處都有風靡云涌、山鳴谷應的樣子?!?/td> |
diàn juǎn fēng chí電卷風馳 | 卷:收起;馳:急行。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飛電馬,追風馬,跨上時電卷風馳。” |
gǎi sú qiān fēng改俗遷風 | 遷:改。改變風俗習氣。 | 《梁書·何胤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 |
fēng bō píng dì風波平地 | 風波:比喻事變。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 明·許三階《節俠記·開宗》:“因輻輳舊日姻盟,潛歸去,風波平地,夫婦各飄零。” |
fēng wēi làng wěn風微浪穩 | 微:微小。沒有風浪。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本朝雜記》:“還過大江,風微浪穩,舟楫安然?!?/td> |
fēng chē yǔ mǎ風車雨馬 |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 唐·李商隱《燕臺詩·冬》之四:“風車雨馬不持去,蠟獨啼紅怨天曙。” |
ěr hòu shēng fēng耳后生風 | 像耳后刮風一樣。形容激烈、迅速運動時耳后根產生的感覺。 | 《梁書·曹景宗傳》:“景宗謂所親曰:‘我昔日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覺耳后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將至?!?/td> |
kàn fēng shǐ péng看風駛篷 | 看:觀察,估量;篷:船帆??达L向轉動舵柄。比喻跟著情勢轉變方向,隨機應變。 | 茅盾《子夜》:“傻孩子,這也要問呀!要你自己看風駛篷!” |
cǎo yǎn fēng cóng草偃風從 | 見“風行草偃”。 | |
fēng liú rén wù風流人物 | 風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對一個時代有貢獻、有影響的人物。舊指好色或輕浮放蕩的人。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td>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清風亮節 | 喻人品格高尚,節操堅貞。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八卷:“然司空圖清風亮節,唐季忠臣?!?/td> |
cóng fēng ér mí從風而靡 | ①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強弱懸殊,弱者不堪一擊,即告瓦解。②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仿效、風行之迅速。 | 《漢書·韓信傳》:“于是用廣武君策,發使燕,燕從風而靡?!?/td> |
wén fēng ér zhì聞風而至 | 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1回:“舅兄只顧要將細鳥帶回船去,剛才被他這陣亂叫,以致眾獸聞風而至,幾乎性命不保。” |
fěi rán xiàng fēng斐然向風 | 見“斐然鄉風”。 | 漢·賈誼《過秦論下》:“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者何也?” |
xì yǔ xié fēng細雨斜風 | 細雨:小雨;斜風:旁側吹來的小風。形容小的風雨。 | |
qiū fēng guò ěr秋風過耳 | 象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己無關,毫不再意。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td> |
piāo fēng zhòu yǔ飄風驟雨 | 同“飄風暴雨”。 |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shí yóu fēng石尤風 | 打頭逆風。 | 唐·司空曙《留盧秦卿》詩:“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td> |
fēng jí làng gāo風急浪高 | 形容風浪很大。 | 《文匯報》1992.3.2:“出??诟浇龥坝?,風急浪高。” |
fēng sūn shuǐ sù風飧水宿 | 飧:晚餐;宿:住宿,過夜。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路由揚州過了長江,進了潤州,風飧水宿,夜住曉行,來到平江?!?/td> |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線斷風箏 | 比喻如斷線的風箏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云雨,騰的似線斷風箏?!?/td> |
kuáng fēng è làng狂風惡浪 | 惡浪:兇猛的浪頭。比喻形勢或處境非常險惡、危急。也比喻敵人險惡的破壞活動。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一章:“對敵斗爭,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風惡浪,你怕它,不行?!?/td> |
zhì mù fēng yǔ櫛沐風雨 | 同“櫛風沐雨”。 | 后晉·沈昫《舊唐書·宣宗紀》:“況將士等櫛沐風雨,暴露郊原,披荊棘而刁斗夜嚴,逐豺狼而穹廬曉破。 ” |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風化雨 | 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dāng fēng bǐng zhú當風秉燭 | 秉:舉著。迎著風舉著蠟燭。比喻身陷危險境地。 | 明·無名氏《勘金環》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當風秉燭,恰便似水不浮漚?!?/td> |
yíng fēng dài yuè迎風待月 | 指男女秘密約會。 | 唐 元稹《鶯鶯傳》:“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td> |
chéng fēng xī zhǐ承風希旨 | 承:順承;希:企望。指言語行動迎合上級的意圖。 | 東漢·班固《漢書·薛宣傳》:“九卿以下,咸承風指。” |
fēng mù tàn風木嘆 | 風木:同“風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 | 宋·陸游《焚黃》:“早歲已形風木嘆,余生永廢《蓼莪》詩。” |
lǎo mǎ sī fēng老馬嘶風 | 嘶:馬叫。馬老了但雄風猶在,鳴叫的聲音還很雄壯。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個‘老馬嘶風,英心未退’了!” |
zhuō yǐng zhuī fēng捉影追風 | 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依據,隨意而行。 | 明·鄭若庸《玉玦記·博弈》:“許人話捉影追風,騙人財探囊取物?!?/td> |
shí huǒ fēng dēng石火風燈 | 見“石火風燭”。 | 《萬善同歸集》卷五:“無常迅速,念念遷移,石火風燈,逝波殘照,露華電影,不足為喻?!?/td> |
fēng qǐ yún fēi風起云飛 | 秋風起,白云飛。指觸景傷懷 | 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簫鼓鳴兮發戟歌。” |
shuō fēng shuō shuǐ說風說水 | 指攛掇慫恿。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茶童見了錢,歡喜起來,又去說風說水道:‘娘子受了兩杯,也該去回敬一杯?!?/td> |
fēng mén shuǐ kǒu風門水口 | 指要沖。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如今聽得朝廷起大軍來,與方臘廝殺,我這里正是風門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別處去躲。只留下老身,在這里看屋。” |
fēng yǔ tóng zhōu風雨同舟 | 舟:船。在風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一起與風雨搏斗。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fàng pì tiān fēng放屁添風 | 謂從旁助威。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五回:“兄弟,你雖無甚本事,好道也是個人。俗云:‘放屁添風?!阋部蓧盐倚┠憵?。” |
xié fēng xì yǔ斜風細雨 | 形容小的風雨。斜風:旁側吹來的小風;細雨:小雨。 | 唐 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td> |
fēng liú diē dàng風流跌宕 | 跌宕:為人放縱,不拘束。氣度超脫,瀟灑放逸。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愿。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td> |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風之斫 | 同“成風斤”。 | |
yǔ chán fēng jī雨僝風僽 | 謂風雨交相摧折。 | 宋·辛棄疾《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詞:“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
fēng dù piān piān風度翩翩 | 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td> |
qí fēng yì sú奇風異俗 | 奇特的習慣和風俗。 | 郭沫若《蘇聯紀行·七月十二日》:“街頭每見奇風異俗。每有女子頭頂一件大罩袍,臉前垂一黑色厚紗幔?!?/td> |
pī fēng zhǎn làng劈風斬浪 | 沖破風浪。 | 《人民日報》1976.6.25:“在西沙保衛戰中,一批剛剛穿上海軍服的青年戰士,駕著戰艦,劈風斬浪,無所畏懼地同敵艦格斗,為保衛祖國的寶島立下了不朽的功勛?!?/td> |
zhēn fēng liàng jié貞風亮節 | 猶言高風亮節。 |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銘》:“高明遠德,系軌于時;貞風亮節,流聲累葉?!?/td> |
jiǎn è zhī fēng蹇諤之風 | 蹇諤:正直敢言。正直敢言的作風。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td> |
fēng liú yǔ sàn風流雨散 | 散:分散。風吹過,雨飄散,蹤跡全消。比喻經常在一起的人飄零離散。 | 晉·左思《蜀都賦》:“飲御酣,賓旅旋,車馬雷駭,轟轟闐闐,若風流雨散,漫乎數百里之間?!?/td> |
yǔ mái fēng zhàng雨霾風障 | 指狂惡的風雨。 | 宋·吳潛《滿江紅·九日郊行》詞:“盡斂卻、雨霾風障,霧沈云暝。遠岫四呈青欲滴,長空一抹明于鏡?!?/td> |
wàng fēng ér kuì望風而潰 | 潰:散,潰逃。剛看到敵方的影子就潰不成軍。形容軍旅不堪一擊。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西川自唐劉辟構逆后,久無干戈,人不習戰。每歲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蠻旗才舉,望風而潰?!?/td> |
jiàn fēng zhuǎn péng見風轉篷 | 同“見風使舵”。 | 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辦事,還是見風轉篷的自私。我有錢不給這等人!” |
xī fēng yǐn lù吸風飲露 | 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谷。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皇澄骞?,吸風飲露。” |
shāng fēng bài huà傷風敗化 | 見“傷風敗俗”。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
fēng cān shuǐ sù風餐水宿 | 在風中進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艱辛。 | 宋·黃庭堅《上南陵坡》詩:“風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八百盤?!?/td> |
yí fēng yú jiào遺風馀教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 | |
jī fēng bì yǔ箕風畢雨 | 古傳月亮經過箕星時風多,經過畢星時雨多。指官吏施政應順應民情。 | 《尚書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笨讉鳎骸盎呛蔑L,畢星好雨?!?/td> |
fēng píng bō xī風平波息 | 風和波浪都沒有。比喻平靜無事。 | 《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發感神威。” |
yǐn fēng cān lù飲風餐露 | 飲食風露。比喻遠離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艱辛。 | 明·無名氏《破天陣》第一折:“黃冠鶴氅,息氣養神,導咽還丹,飲風餐露?!?/td> |
bàn fēng dā yǔ伴風搭雨 | 伴隨著風雨做事,形容為人辛苦。 | |
jīng fēng nù tāo驚風怒濤 | 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 | 清·劉大櫆《謝氏妹六十壽序》:“回思三十年前,驚風怒濤,恍如夢寐?!?/td> |
fēng chí diàn jī風馳電擊 | 形容迅速出擊。 | 《六韜 龍韜 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擊,不知所由。” |
kuáng fēng jù làng狂風巨浪 | 猛烈的風,巨大的浪。指來勢迅猛或同時有強勁沖擊力的變化。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17章:“打魚的人要經得起狂風巨浪,打獵的人不怕虎豹豺狼?!?/td>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龍風虎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 | 《周易 乾》:“云從龍,風從虎。” |
dà chū fēng tóu大出風頭 | 指成為輿論注意的中心,出頭露面,顯示個人的表現。 | 林語堂《談中西文化》:“記得民國二十四年,中國戲劇詩文在外國大出風頭?!?/td> |
bào fēng jí yǔ暴風疾雨 | 暴:急驟,猛烈;疾:迅疾。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 《清史稿 災異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風疾雨,壞各埠船,溺死兵民無數。” |
yǔ sī fēng piàn雨絲風片 | 形容春天的微風細雨。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風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六卷:“于是干謁不行,孤寒吐氣,簠簋之風為之一變?!?/td> |
gǎi zhèng yí fēng改政移風 | 改變風氣習俗。 | 《東觀漢記·馬廖傳》:“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td> |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風流 | 名士的風度和習氣。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td> |
fēng gǔ qiào jùn風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比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 | 唐·韓愈《感春》詩:“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 |
fēng liú shì guò風流事過 | 指細小的過錯。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懷恨董縣丞,尋兩件風流事過,參與上司,罷官而去。” |
xiào ào fēng yuè笑傲風月 | 猶言吟風弄月。形容心情悠閑自在。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 |
fēng sī bù tòu風絲不透 | 透:通過,穿過。風刮不進,雨透不過。形容封閉十分緊密。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1回:“村莊本不甚大,三百名官兵……團圓周匝,圍得風絲不透?!?/td> |
yǔ wò fēng cān雨臥風餐 | 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 唐 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td> |
fēng yǔ bù gǎi風雨不改 | 比喻處于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 《詩經 鄭風 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td> |
shí shū fēng yì時殊風異 | 時:時代。風:風俗。殊、異:不同。時代不同,風俗也不同。 | |
wàng fēng ér zǒu望風而走 | 聽到風聲或看到蹤跡,馬上逃遁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54回:“今又不能盡力拒敵,反是望風而走。” |
fēng yuè zǐ dì風月子弟 | 沉湎于風月場的人。 | |
piāo fēng jí yǔ飄風急雨 | 同“飄風暴雨”。 | 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彼巍す醮尽读秩咧隆ぎ嬙E》:“夏山雨過,濃云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td> |
yuè yùn zhǔ fēng月暈主風 | 暈:日光或月光通過云層時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圍的光圈。月亮周圍出現暈圈,則是有風的預兆。 | 《田家五行·雜占論月》:“月暈主風,何方有闕,即此方風來。” |
dà shā fēng jǐng大殺風景 | 破壞興致的意思 |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 |
xiāng shuài chéng fēng相帥成風 | 層層影響成為風氣。帥,同“率”。 | 宋·蘇轍《龍川別志》上卷:“諫官之勢,自此日橫,鄭公猶傾身下士以求譽,相帥成風,上以謙虛為賢,下以傲誕為高?!?/td> |
zhuō fēng bǔ yuè捉風捕月 | 見“捉影捕風”。 | 清·鈕琇《觚剩續編·律例》:“自風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風捕月,自詡五言之城。” |
fēng liú bó làng風流博浪 | 風流:風度。風流浪蕩。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9回:“文嫂便把怎的說念林氏,夸獎老爹人品家道,怎樣結識官府,又怎的仗義疏財,風流博浪。” |
fēng yún yuè lù風云月露 | 指綺麗浮靡,吟風弄月的詩文。 | 漢魏 劉楨《隋書 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td> |
làng jìng fēng tián浪靜風恬 | 恬:安靜。風平浪靜。比喻十分平靜。 | 元·王實甫《蘇小卿月夜販茶船》:“這些時浪靜風恬?!?/td>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三回:“眾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你兩個閉了鳥嘴!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td> |
suí fēng zhuǎn duò隨風轉舵 | 比喻順著情勢改變態度。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8回:“眼見得城池也不濟事了,各人自思,隨風轉舵?!?/td> |
jiàn fēng zhuǎn duò見風轉舵 | 看風向轉發動舵柄。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他也是老手,馬上見風轉舵?!?/td> |
fēng qīng rì nuǎn風輕日暖 | 輕:輕柔。微風輕拂,陽光溫暖。 | 宋·歐陽修《贈沈遵》詩:“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td> |
fēng huā xuě yuè風花雪月 | 泛指四時景色。原指封建文學里描寫自然景物四種對象。后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詩文。也比喻風流場中男女間戀愛的風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 宋 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