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興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īng bō zuò làng興波作浪 | 興:掀起;作:興起。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7回:“你是誰?在此興波作浪?” |
yī yán xīng bāng一言興邦 | 謂一句話可以興國。 | 《論語·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唐·劉禹鍚《唐故相國李公集紀》:“古所謂一言興邦者,信哉!” |
xīng gāo cǎi liè興高彩烈 | 見“興高采烈”。 | 魯迅《準風月談·華德焚書異同論》:“這里的黃臉干兒們,也聽得興高彩烈。” |
xīng yāo zuò niè興妖作孽 | 妖魔鬼怪到處鬧事作亂。比喻小人興風作浪,為非做歹。 | 明 瞿佑《剪燈新話 永州野廟記》:“此物在世已久,興妖作孽,無與為比。” |
xīng wén yǎn wǔ興文匽武 |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 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清和六合,制數以五。海內安寧,興文匽武。” |
bǎi fèi jù xīng百廢具興 | 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建原廟以安祖考,正六宮而修典刑,百廢具興,多士爰集。” |
chú huàn xīng lì除患興利 | 清除禍患,興辦有利的事業。 | |
gāo gāo xìng xìng高高興興 | 由來自樂觀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樂原因產生的生氣勃勃和樂觀的高興情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且說薛姨媽聞知湘蓮已說定了尤三姐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興興要打算替他買房子,治家伙,擇吉迎娶。” |
sù xīng yè mèi夙興夜寐 | 早起晚睡。形容勤勞。夙:早;興:起來;寐:睡。 | 《詩經 衛風 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
fāng xīng wèi yǐ方興未已 | 見“方興未艾”。 | 鐵郎《二十世紀之湖南》:“世變茫茫,方興未已。” |
xìng wèi xiāo rán興味蕭然 | 興味:興趣;蕭然:蕭索冷落的樣子。沒有一點興趣。 | 宋·王禹偁《清明》詩:“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
dǔ wù xīng qíng睹物興情 | 見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種感情。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 |
yǎng wū xīng tàn仰屋興嘆 | 仰望屋頂長嘆。指毫無辦法,一籌莫展。 | |
xìng huì lín lí興會淋漓 | 興會:興致;淋漓:酣暢,充盛。形容興致很高,精神舒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3回:“這父子興會淋漓,巳牌末脫稿。” |
dǔ wù xīng bēi睹物興悲 | 睹:見;興:起。見到與故人有關的東西而引起悲傷。 | 明·朱鼎《玉鏡臺記·新亭流涕》:“猛然間睹物興悲,早不覺潸然涕流。” |
xìng jìn yì lán興盡意闌 | 興:興致,興味;闌:殘,盡。興致和情趣都沒有了。 | 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等到興盡意闌,便各自回去睡覺。” |
xīng miè jì jué興滅繼絕 | 使滅絕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 “興滅國,繼絕世。” |
fán róng xīng wàng繁榮興旺 | 形容事業或經濟狀況發達昌盛;生機蓬勃。 | |
chéng fēng xīng làng乘風興浪 | 謂趁機挑起事端。 |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吳監督子登聞之,遂又乘風興浪,思設法以破壞此留學事務所。”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guī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
bō luàn xīng zhì撥亂興治 | 撥:治理;興:興起。平定亂世,進行治理。 | 晉·常璩《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為會稽太守,撥亂興治,立文學,學徒以千數。” |
jì xìng yù qíng寄興寓情 | 寄:寄托;寓:含;興:興致。指作品中寄托飽含了作者的興致與情懷。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xī mèi xiāo xīng夕寐宵興 | 指終日勤謹慎,不敢懈怠。 | |
xīng yún bù yǔ興云布雨 | 興:興起。興起云彩,布下雨。比喻神魔鬼怪神通廣大。 | 明·無名氏《南極登山》第二折:“小圣東海龍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領著江河淮濟,溪洞潭淵,興云布雨,降福消災,濟渡眾生。” |
xiāo qǐn chén xīng宵寢晨興 | 宵:夜;興:起。夜晚入睡,清晨起來。形容勤勞。 | 東漢·蔡邕《讓高陽侯印綬符策表》:“臣是以宵寢晨興,叩膺增嘆,心煩慮亂,喘呼息吸。” |
bái shǒu xīng jiā白手興家 | 形容原來無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出一番事業。同“白手起家”。 | 沙汀《記賀龍》十一:“聯絡參謀極力稱贊這些同志都是白手興家的能手。” |
wàng yáng xīng tàn望洋興嘆 | 原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樣子;興:產生;發出。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詩歌五》:“千古吟人,望洋興嘆。” |
yāo yóu rén xīng妖由人興 | 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于人自己不嚴肅、不正派引起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四年》:“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
xīng rú jiáo là興如嚼蠟 | 謂毫無興味。 | 明·康海《粉蝶兒·秋日閑情》套曲:“半百年華,鬢如絲,興如嚼蠟。” |
shèng shuāi xīng fèi盛衰興廢 | 盛:興盛;衰:衰敗;興:興旺;廢:廢棄。指人與事變化發展的各種情況。 | 宋 王安石《祭歐陽文忠文》:“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 |
wén fēng ér xīng聞風而興 | 見“聞風而起”。 | 明·李贄《讀史匯·儲瓘》:“后泰州有心齋先生,其聞風而興者歟。” |
xìng xìng tóu tóu興興頭頭 | 興:興致。形容興致很高。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他二人興興頭頭,喜歡無限。” |
xīng cí gòu sòng興詞構訟 | 興詞:撰寫并呈遞狀詞;構訟:打官司。寫關詞打官司。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回:“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興詞構訟。” |
xìng wèi suǒ rán興味索然 | 一點興趣也沒有。索然:毫無興趣的樣子。 | 清 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
sù xīng yè chǔ夙興夜處 | 見“夙興夜寐”。 | 《儀禮·士虞禮》:“曰哀子某哀顯相,夙興夜處不寧。” |
bài xìng ér guī敗興而歸 | 敗興: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緒低落。掃興地歸來。也作“敗興而返”。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各軍士未及領賞,草草而散。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
wù xīng yún yǒng霧興云涌 | 見“霧起云涌”。 | 梁啟超《翠報敘》:“軍興以后,齊州學者,漸知以識時務,知四國為學中第一義,于是報館霧興云涌。” |
zuò làng xīng fēng作浪興風 | 掀起風浪。比喻制造事端。 | 《再生緣》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須醋,被江媽,作浪興風煽惑他。” |
yún xīng xiá wèi云興霞蔚 | 象云霞升騰聚集起來。形容景物燦爛絢麗。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zhì luàn xīng wáng治亂興亡 | 安定、禍亂、興盛、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 | 《周書·蘇綽傳》:“衰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治亂興亡,無不皆由所化也。” |
dà xīng tǔ mù大興土木 | 興:創辦、興起。大規模地興建土木工程。多指興建宮殿、住宅或園林等。 | 《舊五代史 漢書 李守貞傳》:“以廣其第,大興土木,治之歲余,為京師之甲。” |
yì xìng héng fēi逸興橫飛 | 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 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
lóng yáng zhī xìng龍陽之興 | 興:嗜好,雅興。戰國時龍陽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寵。指喜好男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原來薛蟠自來王夫人處住后,便知有一家學,學中廣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動了龍陽之興,因此也假來上學讀書。” |
xīng fēng zuò làng興風作浪 | 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作:興起。 | 元 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
shuǐ bō bù xīng水波不興 | 沒有漣漪和波紋。形容十分平靜。 | 宋·蘇軾《前赤壁賦》:“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任。 | 周作人《楊柳》:“大抵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類的大題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
zhāng mài fèn xīng張脈僨興 | 謂血管膨脹,青脈突起。張,通“脹”。《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干。”杜預注:“氣狡憤于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后以指因沖動而舉措失宜。 | 《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杜預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 |
shān yīn chéng xīng山陰乘興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xìng fù bù qiǎn興復不淺 | 興:興趣;復:雙重。興趣很濃。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公徐曰:‘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 |
chù wù xīng huái觸物興懷 | 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而產生某種情懷。 |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月泉吟社》:“觸物興懷言不盡,春來非是愛吟詩。” |
è wàn xīng jiē扼腕興嗟 | 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嘆。用手握腕,長聲嘆息。形容情緒激動發出嘆息的神態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興嗟,愁眉百結了。” |
xīng lì jié yòng興利節用 | 興:興辦。興辦有利的事業,節約花費。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雖是興利節用為綱,然也不可太過,要再省上二三百銀子,失了大體統,也不象。” |
xīng jiā lì yè興家立業 | 建設家庭,創立事業。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二回:“縱不能興家立業,也不至棄田蕩產。” |
zhǐ gē xīng rén止戈興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 《漢晉春秋》:“將欲止戈興仁,為百姓請命。” |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萬事興 |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興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7回:“大凡一家人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何況媳婦又沒犯甚么事!” |
lóng xīng yún shǔ龍興云屬 | 《易·干》:“云從龍,風從虎。”后遂以“龍興云屬”喻王者興起則必遇賢臣良將。 | 《易·干》:“云從龍,風從虎。” |
sù xīng mèi dàn夙興昧旦 | 黎明即起。形容勤奮。 | 《魏書·高祖紀》:“朕永鑒四方,求民不瘼,夙興昧旦,至于憂勤。” |
jì jué xīng wáng繼絕興亡 | 絕:斷絕;亡:滅亡。恢復已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世家。 | 《晉書·劉琨傳》:“如蒙錄召,繼絕興亡,則陛下更生之恩,望古無二。” |
xìng qù àng rán興趣盎然 | 形容興趣濃厚。 | 茅盾《馬達的故事》:“誰要是看了這樣專心致志而又興趣盎然,還會貿然沖上去問一句。” |
yǎn wǔ xīng wén偃武興文 | 同“偃武修文”。 | 《漢書·循吏傳·黃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 |
chén xīng yè mèi晨興夜寐 | 興: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勞辛苦。 |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
xìng bù yóu jǐ興不由己 | 興:興致。正在興頭上難以控制。 | 康濯《春種秋收》:“她姨姨倒不是個媒婆子;不過是興不由己,有口無心地張嘴搭話。” |
xīng é zào shàn興訛造訕 | 造謠毀謗。 | 唐·韓愈《送窮文》:“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饑我寒我,興訛造訕,能使我迷。” |
pián xīng cuò chū駢興錯出 | 謂不斷涌現。 | 明·宋濂《送王文冏序》:“上既立太學,以育才俊士,六七年間,奇能足用之人,駢興錯出,布列乎內外,為政咸有可稱。”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fǎn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地回去。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9回:“霽云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怏怏的帶馬出城。” |
yí wù yù xīng讬物寓興 |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 |
ráo yǒu xìng qù饒有興趣 | 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 王朔《動物兇猛》:“看到米蘭和留在亭子里的高家哥倆從容、饒有興趣地聊起來,我感到欣慰。” |
bǎi fèi jù xīng百廢俱興 | 俱:全;都。一切被廢置的事情都興辦起來。形容各項事情方興未艾。也作“百廢俱舉”。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 |
xīng wáng huò fú興亡禍福 | 興盛和滅亡,災禍和幸福。泛指一切遭遇。 | 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這七條弦興亡禍福都相應,端的個圣賢可對,神鬼堪驚,俗懷頓爽,塵慮皆清。” |
bǎi fèi dài xīng百廢待興 | 興:興辦。許多已被廢置的事情都需要興辦。形容面臨著一場大規模的建設事業;有許多事要做。 | 王穎《海外赤子》:“百廢待興,一下子怎么能抓得過來?” |
jiǔ lán xìng jìn酒闌興盡 | 闌:盡;興:興致,興夸。酒宴完了,興致也沒了。 | 曾樸《孽海花》第20回:“大家又與青雯談了些海外的事情,彼酬此酢,不覺日紅西斜,酒闌興盡,諸客中有醉眠的,也有逃席的,紛紛離去。” |
xīng yún zuò wù興云作霧 | 興:興起。興起云彩,掀起霧氣。比喻神魔鬼怪法術高明。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三折:“量那道人,有甚么神通,不如展吾興云作霧之機,涌浪翻波之智。” |
zhòng xīng qí gǔ重興旗鼓 | 猶言重整旗鼓。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現下招集人才,團練軍馬,倘有機會可乘,一定重興旗鼓。” |
rén dīng xīng wàng人丁興旺 | 形容子孫后代人很多。 | 歐陽山《苦斗》:“周家原本是人丁興旺的,這會兒死的死,逃的逃,嫁的嫁,出門的出門,坐牢的坐牢。” |
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 禎祥:吉兆。國家興盛必定有某種征兆。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
yì xīng suǒ rán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
xìng gāo cǎi liè興高采烈 | 興致高;精神飽滿。采:精神;烈:強烈;旺盛。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
xīng lì chú hài興利除害 | 興辦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興利除弊”、“除害興利”、“興利剔弊”。 | 《管子·君臣下》:“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 |
xìng zhì bó bó興致勃勃 | 形容興頭很足。興致:興趣。勃勃:精神旺盛的樣子。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到了群考,眾人以為緇氏必不肯去,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豈無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進去考了一場。” |
xìng guān qún yuàn興觀群怨 | 興:聯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后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 《論語 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yì xīng lán shān意興闌珊 | 闌珊:衰落。將殘、將盡的意思。 | 唐·白居易《詠懷》詩:“幾時酒盞曾拋卻?何處花枝筆把看?白發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
duō nàn xīng bāng多難興邦 | 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
fēng xīng yún zhēng風興云蒸 | 蒸:上升。大風刮起,烏云蒸騰。比喻事物迅速興起,聲勢浩大。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風興云蒸,一龍一蛇與道翱翔,與時變化,夫豈守一節哉?” |
mèi dàn chén xīng昧旦晨興 | 昧旦:破曉。指天不亮就起來。形容勤勞或憂心忡忡。 | 《晉書 簡文帝紀》:“何嘗不昧旦晨興,夜分忘寢。” |
yī yán xīng bāng,yī yán sàng bāng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 邦:國家。指關鍵時刻一句話可以關系到國家的興或亡。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一言而興邦,有諸?……一言而喪邦,有諸?” |
yǎng wū xīng jiē仰屋興嗟 | 仰望屋頂長嘆。指毫無辦法,一籌莫展。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一面就近再等下一科的會試,免了一番長途跋涉,不必再為籌措旅費,仰屋興嗟。” |
xīng wàng fā dá興旺發達 | 興盛繁榮,發展壯大。指事物或事業充分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 | 毛澤東《學習和時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的黨興旺發達的標志之一。” |
dì xīng dì fèi遞興遞廢 | 謂有興有廢。 | 《呂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亂,然后天子利天下。國君利國,官長利官,此國所以遞興遞廢也,亂難之所時作也。” |
chú hài xīng lì除害興利 | 根除對人民有害的事,興辦對人民有利的事業。 | 《管子 治國》:“善為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 |
shùn zhī zhě xīng,nì zhī zhě wáng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梁啟超《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以萬丈之氣焰,磅礴沖擊于全世界人人之腦中,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
xìng huì biāo jǔ興會標舉 | 興會:情趣,興致;標舉: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 | 《宋書·謝靈運傳論》:“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 |
chù mù xīng tàn觸目興嘆 | 看到某種情況而引起感嘆。 | 明·李贄《焚書·雜述·雜說》:“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 |
yì xìng àng rán意興盎然 | 意興:興致。盎然:指氣氛、趣味等洋溢的樣子。形容興致很濃的樣子。 |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路行來,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興盎然。” |
chéng bài xīng fèi成敗興廢 | 成功或失敗,興起或衰退。 |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有明成敗興廢,然后知秉要持權,故尚無為也。” |
xìng jìn bēi lái興盡悲來 | 興:興致,興味。高興到了極點,使人悲苦的事就來了。 | 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識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知盈虛之有數。” |
xīng shī dòng zhòng興師動眾 | 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興、動:發動;眾:指大隊人馬。 | 《吳子 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
xīng shī wèn zuì興師問罪 | 宣布對方罪狀;發兵討伐。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興、動:發動;師:軍隊;眾:大隊人馬。 | 宋 沈括《夢溪筆談》:“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
zuò guài xīng yāo作怪興妖 | 比喻壞人破壞搗亂,無事生非,制造事端。 | 清·張岱《答袁萚庵》:“今人于開場一出,便欲異人,乃裝神作鬼,作怪興妖。” |
jìn xián xīng gōng進賢興功 | 謂薦舉賢士功臣。 | 《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賈公彥疏:“以臣有賢有功舉之與官,則起邦國之內勸善樂業之心,使不惰廢善業也。” |
fāng xīng wèi ài方興未艾 |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完結。剛興起還沒有停止。現多用來形容事物正處于興旺階段或形容正在蓬勃發展。 |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