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74 個細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chǔ yāo xiān xì楚腰纖細 | 楚腰:稱婦人的細腰。形容美人的細腰,曲線玲瓏。 | 《戰國策·楚策》:“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腰,楚子約食,憑而能立,式而能起。” 唐·杜牧《遣懷詩》:“楚腰纖細掌中輕。” |
fán zhī xì jié繁枝細節 | 繁多且細小的枝節。比喻事物的瑣細部分。 | 朱自清《羅馬》:“這種單純的對照教人覺得這座建筑是整整的一塊。好像直上云霄的松柏,老干亭亭,沒有一些繁枝細節。” |
xì yǔ xié fēng細雨斜風 | 細雨:小雨;斜風:旁側吹來的小風。形容小的風雨。 | |
guī yí xì jūn歸遺細君 | 歸:回家;遺:給予;細君:妻子。指夫妻情深。 |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
xié fēng xì yǔ斜風細雨 | 形容小的風雨。斜風:旁側吹來的小風;細雨:小雨。 | 唐 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shěng chī xì yòng省吃細用 | 省:節約。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 《中國民謠》:“省吃細用勤勞動,好吃懶做不是人。” |
shēn rù xì zhì深入細致 | 細致:精細周密。深入而精細周密。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需要的是深入細致的、冷靜客觀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圖根治。” |
zǐ zǐ xì xì仔仔細細 | 指人處事認真細心,絲毫不馬虎。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8回:“只見都氏慌忙的一把挈起,聲也不做,仔仔細細的看上一回。” |
máo jǔ xì shì毛舉細事 | 毛舉:列舉瑣碎的事情。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加以責難或攻擊。 |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舉細事,以亂大謀。” |
mì zhēn xì lǚ密針細縷 | 縷:線。縫制得十分細密。比喻考慮事情極為周到。 | 茅盾《夜讀偶記》:“曹雪芹的這種密針細縷、曲曲折折表達出來的向前看的態度,在后四十回中卻被高鶚發揮為相反的一面。” |
xì dà bù yú細大不逾 | 逾:超過。大小方面都不超過。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下》:“物得其常樂極,極之所集曰聲,聲應相保曰和,細大不逾曰平。” |
xì rù háo máng細入毫芒 | 毫芒:指極細微。形容細微到極點。 |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唐初雖有山水,然尚精工。如李思訓、王摩詰之筆,皆細入毫芒。” |
qīng yán xì yǔ輕言細語 | 形容說話輕而柔和。 |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我們好像是久別重逢,彼此有說不完的話和藏在這些輕言細語后邊的無限的擔心。” |
xì jiáo màn yàn細嚼慢咽 | 慢慢地吃東西。引申慢慢去體味。 | 浩然《艷陽天》第140章:“那匹剛剛病好的騾子,胃口準是還不開,看它那種細嚼慢咽的樣子。” |
guǎng xià xì zhān廣夏細旃 |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條件優越。語出《漢書·王吉傳》:“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在前,勸誦在后。”顏師古注:“廣夏,大屋也。旃,與氈同。” | 語出《漢書·王吉傳》:“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在前,勸誦在后。”顏師古注:“廣夏,大屋也。旃,與氈同。” |
bù zhī dǐ xì不知底細 | 不知道人或事情的內情。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7回:“我也不知底細。” |
yǐ dà è xì以大惡細 | 用大的罪名來責備人微小的過失。 | |
xì gāo tiǎo ér細高挑兒 | 形容身材又瘦又高。 | 老舍《<牛天賜傳>廣告》:“可是我生把我的脖子吊起來,以便成個細高挑兒,身長七尺有余,趁早不用費這個事。” |
bù jīn xì xíng不矜細行 | 指不注重小事小節。 | 語出《書 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
dà hán xì rù大含細入 | 原指文章的內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漢·揚雄《解嘲》:“大者含元氣,細者入無間。” |
cū zhōng yǒu xì粗中有細 | 表面似乎粗率、隨便,實際卻細致、細心。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5回:“沙僧聽說,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細,果然急處從寬。’” |
shì wú jù xì事無巨細 | 巨:大。事情無論大小,同等對待。亦作“事無大小”,“事無小大”。 | 《三國志·諸葛亮傳》:“政事無巨細咸于亮。” |
xié xì ná cū挾細拿粗 | 挾:挾制;拿:刁難。比喻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倚仗著惡黨兇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誰敢向他行挾細拿粗,逞刁頑全不想他妻我婦。” |
nán nán xì yǔ喃喃細語 | 形容小聲說話。 | 《北史 隋 房陵王勇傳》:“乃向西北奮飛,喃喃細語。” |
dǎn dà xīn xì膽大心細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魯迅《書信集 致羅清楨》:“我是主張青年發表作品,要‘膽大心細’的,因為心若不細,便容易走入草率的路。” |
bù jū xì jié不拘細節 | 猶不拘小節。 | 《舊唐書 文苑傳中 元萬頃》:“萬頃屬文敏速,然性疏曠,不拘細節,無儒者之風。” |
xiáng xiáng xì xì詳詳細細 | 指說話或寫作等交待事情具體而微。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只是你去請他,自然他不肯來的,所以我須詳詳細細寫封信去,并拿救一縣無辜良民的話去打動他,自然他就肯來了。” |
ná cū xié xì拿粗挾細 | 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 元 鄭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挾細踏狗尾的但風聞,這東西一半兒停將一半兒分。” |
xì dà wú yí細大無遺 | 捐:舍棄。小的大的都不舍棄。 | 宋·曾鞏《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處窮羈,鋤荒補漏,細大無遺。” |
qiè qiè xì yǔ切切細語 | 切:通“竊”;切切:暗中,私下。低聲交談。 | 唐·韓愈《順宗實錄·永貞元年》:“雖判兩使事,未嘗以簿書為意,日引其黨屏人切切細語。” |
jīng gēng xì zuò精耕細作 | 精心細致地耕作。指莊稼的耕種經營十分認真細致。 | 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靠精耕細作吃飯,人多一點,還是有飯吃。” |
xì pí nèn ròu細皮嫩肉 | 指皮膚細嫩。借指沒經過鍛煉,不能擔當大任。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35回:“他雖然心毒意狠,到底是細皮嫩肉,如何禁受?” |
mò jié xì xíng末節細行 | 謂無關大體的細小行為。 | 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古之所謂小人儒者,亦不過依據末節細行以自律。” |
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河海不擇細流 | 比喻不論大小,一律收容。 | 《史記·李斯列傳》:“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jīn chāi xì hé金釵細合 | 金釵和鈿合。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的信物。 | 唐·陳鴻《長恨歌傳》:“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導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璫。” |
qiè qiè xì yǔ竊竊細語 | 竊竊:偷偷;語:說話。背地里小聲說話 | |
xì shuǐ cháng liú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清 翟灝《通俗編 地理》引《遺教經》:“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
tōu shēng xì qì偷聲細氣 | 輕聲輕氣。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啥話?看你偷聲細氣的樣子!” |
xì shēng xì qì細聲細氣 | 形容聲音柔軟輕細。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24回:“就聽里面細聲細氣地說:‘聞賢弟,你焉能知道兩個人的來意?這是為御貓而來。” |
ná cū jiā xì拿粗夾細 | 比喻惹事生非。 | |
qīng ěr xì tīng傾耳細聽 | 側耳留意而聽。 | |
máo jǔ xì wù毛舉細務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 |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舉細事以亂大謀。” |
xì yǔ hé fēng細雨和風 | 細雨:小雨;和風:春天的微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溫和而不粗暴。 | 前蜀·韋莊《登咸陽縣樓望雨》詩:“亂云如獸出山前,細雨和風滿渭川。” |
jīng dǎ xì suàn精打細算 | 精:精心;打:計劃;規劃;細:細密。精心地計劃;詳細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費。 | 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教給他們記帳,看看錢都花在哪里,教給他們精打細算。” |
tǔ rǎng xì liú土壤細流 |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bù jū xì xíng不拘細行 | 猶不拘小節。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庚即送直,然后得還,經此數四”劉孝標注引《中興書》:“嶠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細行。” |
tǔ ráng xì liú土穰細流 | 土壤:泥土;細流:小河。比喻細小的事物。也指事物雖甚細微,但不斷積累,即能發揮巨大作用。 | 《史記·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xīn xì rú fā心細如發 | 亦作“心細于發”。極言小心謹慎,考慮周密。 | 吳梅《題天香石硯室棋譜》詩:“頗聞棋訣在善守,心細如發才如斗。” |
dī shēng xì yǔ低聲細語 | 形容小聲說話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湯阿英在枕邊低聲細語說了最近的往來,時斷時續,還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難為情。” |
xì zhī mò jié細枝末節 | 細、末:微小。植物最細小的枝節。比喻事物無關緊要的方面或細小的環節。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 |
máo jǔ xì gù毛舉細故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加以責難或攻擊。 | 《明史 葉向高傳》:“忠賢乃時毛舉細故,責向高以困之。” |
xīn xì yú fā心細于發 | 見“心細如發”。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誰想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還心細于發。” |
wēi gù xì guò微故細過 | 細過:小的過失。指微小的過失和事故。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此亦大罪惡耳,其微故細過,當掩覆之。” |
bó wù xì gù薄物細故 |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匈奴列傳》:“薄物細故,謀臣計失,皆不足以離兄弟之歡。” |
bù hù xì xíng不護細行 | 指不注意小節。 | 語出《書 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主。” |
wēi guò xì gù微過細故 | 微小的過失和事故。 | 《三國志·魏書·中山恭王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 |
jīng xì rù wēi精細入微 | 考慮問題十分仔細,注意到很小的細節 | |
hé fēng xì yǔ和風細雨 |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本指自然現象;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 南朝 陳 張正見《陪衡陽游耆阇詩》:“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
xì zhēn mì lǚ細針密縷 | 針線細密;縫制精致。比喻周到細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這位姑娘雖是細針密縷的一個心思,卻是海闊天空的一個性氣,平日在一切瑣屑小節上本就不大經心。” |
jù xì wú yí巨細無遺 | 大的小的都沒有遺漏。 | 馮驥才、李定興《義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細無遺地告訴給劉黑塔他們。” |
ní nán xì yǔ呢喃細語 | 形容小聲說話。 | 《北史 隋 房陵王勇傳》:“乃向西北奮飛,喃喃細語。” |
bù yí jù xì不遺巨細 | 連極細小處也不放過。 | 廖仲愷《答胡適井田書》:“可見先生對一個問題不肯茍且的態度,不遺巨細的精神。真是佩服。” |
xì dà bù juān細大不捐 | 細:微,小;捐:舍棄。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 | 唐 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
jīng diāo xì kè精雕細刻 | 精心細致地雕刻。也比喻對文藝創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細。 | 《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
xì bù róng fà細不容發 | 容:容受;發:頭發。比喻十分細小。 | 《晉書·衛瓘傳》:“煥若星陳,郁若云布。其大徑尋,細不容發。” |
máo máo xì yǔ毛毛細雨 | 毛:小,細碎。形容雨下得很細。 | 《劉胡蘭傳》:“那天恰好是個陰天,還落著毛毛細雨。” |
xì zhēn mì xiàn細針密線 | 針線細密。比喻細致周密。 | 朱自清《山野掇拾》:“世界上原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刀闊斧的人,一種是細針密線的人。” |
niú máo xì yǔ牛毛細雨 | 指極細的小雨。 |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五卷:“牛毛細雨送斜陽。” |
màn gōng chū xì huó慢工出細活 | 指不急于求成,精心制作,才能出完美的產品 | 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細活’一定的道理。” |
màn shēng xì yǔ慢聲細語 | 形容說話時聲音輕柔。 | 羅廣斌《紅巖》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兩人時,就慢聲細語地問他。” |
xì wēi mò jié細微末節 | 末節:小事情,小節。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小問題。 | 古立高《初戀》:“為這些細微末節的事,張志誠感到傷腦筋。” |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mián yán xì yǔ綿言細語 | 綿:柔軟。綿言:柔和的語言。細語:低細的語句。指說話時聲音柔和細微,使人容易接受。 | |
cái dà xīn xì才大心細 | 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細密。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0回:“加寫‘才大心細,能負責任’兩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