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6 個(gè)骸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ǐ sǐ huí hái起死回骸 | 使死人或死東西復(fù)活。形容醫(yī)術(shù)高明。比喻挽救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情。 | 宋·范成大《問天醫(yī)賦》:“竊聞大神,天醫(yī)之王。范圍堪輿,運(yùn)平陰陽;起死回骸,斡旋天藏?!?/td> |
qǐng hái gǔ請(qǐng)骸骨 | 請(qǐng):求。古代官吏因年老請(qǐng)求退職。 |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qǐng)骸骨歸!” |
xiāng wàng xíng hái相忘形骸 | 謂彼此不拘形跡,無所顧忌。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梅》:“答云:‘小梅事我年余,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td> |
fàng dàng xíng hái放蕩形骸 | 行為放縱,不拘禮節(jié) | 元 無名氏《爭(zhēng)報(bào)恩》第二折:“盡著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
qǐ hái gǔ乞骸骨 | 乞:求,討。古代官吏因年老請(qǐng)求退職。 | 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guó)傳》:“充國(guó)乞骸骨,賜安車駟馬?!?/td> |
yì zǐ xī hái易子析骸 | 謂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zāi)人禍所造成的慘狀。 | 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td> |
sì zhī bǎi hái四肢百骸 | 人體的各個(gè)部分。泛指全身。 |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詩:“四肢與百骸,屈曲如杯錈?!?/td> |
qián hái cuàn yǐng潛骸竄影 | ?。盒魏。桓Z:伏匿。躲藏起來不露面。 | 《魏書·劉昶等傳論》:“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余,并潛骸竄影,委命上國(guó)?!?/td> |
sì tǐ bǎi hái四體百骸 | 見“四肢百骸”。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73回:“胎一成,則四體百骸氣隨欲至,如珠滾荷盤,如煙含柳縷,無不可到之處也。” |
tǔ mù xíng hái土木形骸 | 形?。褐溉说男误w。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晉書 嵇康傳》:“身長(zhǎng)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td> |
chuī gǔ cuàn hái炊骨爨骸 | 指軍隊(duì)沒有糧食,只好拿人馬的骨骸來做飯。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三卷:“鵠形菜色皆窮民饑餓之形;炊骨爨骸謂軍中乏糧之慘?!?/td> |
mí liàn hài gǔ迷戀骸骨 | 迷戀:過度愛好而難以舍棄;骸骨:尸骨。迷戀著尸骨。比喻舍不得丟棄陳舊腐朽的事物。 | 梁實(shí)秋《舊》:“最可怕的是,倡言守舊,其實(shí)只是迷戀骸骨;唯新是騖,其實(shí)只是摭拾皮毛,那就是新舊之間兩具失之了。” |
fàng làng xíng hái放浪形骸 | 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喝说男误w、形跡。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曠達(dá)豪爽。 | 《晉書 王羲之傳》:“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xī hái yǐ cuàn析骸以爨 | 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zhàn)亂或?yàn)?zāi)荒時(shí)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 《左傳 宣公十五年》載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xī hái yì zǐ析骸易子 | 拆尸骨為炊,交換孩子而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極端困境。參見“析骸以爨”。 | 《后漢書 來歙傳》:“昔宋執(zhí)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 |
shòu gǔ qióng hái瘦骨窮骸 | ?。荷眢w。形容年老瘦弱的身軀。 | 清·洪昇《長(zhǎng)生殿·彈詞》:“馬嵬坡血污了天姿國(guó)色,江南路哭殺了瘦骨窮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