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過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dāng miàn cuò guò當面錯過 | 面對面地失去了機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明 洪應明《菜根譚 閑適》:“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td> |
dà rén bù jì xiǎo rén guò大人不記小人過 | 指地位高對地位低的過錯加以原諒。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3回:“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記小人過,饒恕你便了?!?/td> |
guò yì bù qù過意不去 | 心里感到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那婦人頓羹頓飯,歡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過意不去?!?/td> |
piāo yáng guò hǎi飄洋過海 | 渡過海洋。多指去異國他鄉或遠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飄洋過海尋仙道,立志潛心建大功。” |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正是八仙過海,獨自顯神通?!?/td> |
yún yān guò yǎn云煙過眼 | 比喻事物轉眼即逝。 | 宋 戴復古《再賦惜別呈李實夫運使》:“云煙過眼時時變,草樹驚秋夜夜疏?!?/td> |
wén guò shì fēi文過飾非 |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文、飾:掩飾;過、非:過失、錯誤。 | 唐 劉知幾《史通 惑經》:“期則圣人設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稱非以委屈。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
guò shèn qí cí過甚其辭 | 話說得超過了實際。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說來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為我是過甚其辭。” |
guò ěr zhī yán過耳之言 | 聽來的傳言不值得認真對待。 過:走過;經過。 耳:耳朵。 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修飾、領屬的關系,相當于“的”。 言:言語;言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回: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信。 |
shì fēi wén guò飾非文過 |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 東漢·班固《漢書·賈捐之傳》:“順非而澤,不聽而誅?!碧啤ゎ亷煿抛ⅲ骸爸^人有堅為辯言,不以誠質,學于非道,雖博無用,飾非文過,辭語順澤,不聽教命……” |
wěi guò yú rén委過于人 | 形容嫁禍給別人。 | |
yù guò qí shí譽過其實 | 譽:聲譽,聲名。名聲超過了其人的實際情況。 | 《晉書·王羲之傳》:“此數子者,皆譽過其實?!?/td> |
guò zé wù dàn gǎi過則勿憚改 | 過:過錯,過失;憚:怕。有了過錯,就不要怕去改正。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主忠信……過則勿憚改。” |
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比喻害人的東西,大家一致痛恨。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td> |
guò yǎn yān yún過眼煙云 | 如同煙云在眼前飄過。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復念也?!?/td>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三過其門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td> |
chǐ guò jiān suí齒過肩隨 | 謂尊禮長者。 | 《梁書·文學傳下·陸云公》:“見與齒過肩隨,禮殊拜絕,懷抱相得,忘其年義。” |
guò ér néng gǎi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锥唬骸苏l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td> |
qí jì guò xì騏驥過隙 | 形容時間過得飛快。 | 《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td> |
bā xiān guò hǎi八仙過海 |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 明 無名氏《八仙過?!返诙郏骸皠t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
guò jiāng míng shì duō rú zéi過江名士多如鲗 | 鲗:烏賊,墨魚。形容多而紛亂。 | 清·吳趼人《俏皮話·烏龜雅名》:“古人有言曰:‘過江名士多如鲗’,我就叫過江名士罷?!?/td> |
zhěn xí guò shī枕席過師 | 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 《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td> |
shǐ gōng bù rú shǐ guò使功不如使過 | 使:用。使用有功績的人,不如使用有過失的人,使其能將功補過。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索盧放傳》:“太守受誅,誠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懼,各生疑變。夫使功者不如使過,原以身代太守之命?!?/td> |
sì zhī guò xì駟之過隙 | 語出《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后用以喻光陰飛逝。 | 語出《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td> |
fú guò huò shēng福過禍生 | 過:太甚。幸福到了極點就轉化為災禍。形容人樂極生悲。 | 《宋書·劉敬宣傳》:“今此杖節,常懼福過禍生,實思避盈居損,富貴之旨,非所敢當。” |
fú guò zāi shēng福過災生 | 幸福到了極點就轉化為災禍。 | 《晉書·庾亮傳》:“小人祿薄,福過災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td> |
yì wàng yǐ guò意望已過 | 已經超出了原先的愿望。 | |
yǎn guò shì fēi掩過飾非 | 猶言文過飾非。掩飾過失、錯誤。 | 李廣田《〈散文三十篇〉序》:“他們想占有一切,他們的手不用以創造,而用以掩過飾非?!?/td> |
yǐ gōng fù guò以功覆過 | 用功勞來彌補過錯。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據傳》:“據以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過,棄瑕取用,舉清厲濁,足以沮功?!?/td> |
cuò guò shí jī錯過時機 | 喪失機會。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27章:“打一下吧!不要錯過機會!” |
dài rén shòu guò代人受過 | 受:承受,擔待;過:過失,過錯。替別人承擔過錯的責任。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各省系軍閥懾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過,曹輥也就不敢一意孤行?!?/td> |
dāo guò zhú jiě刀過竹解 |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開。形容事情順利解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后來,果然辦得水到渠成,刀過竹解。” |
yuè guò zhōng qiū月過中秋 | 中秋之后,月亮就沒有那樣圓滿了。比喻良好的時機已經過去。 | 明·朱權《沖漠子》第二折:“若遇那鉛逢發處須當采,若是那月過中秋下手遲?!?/td> |
yān yún guò yǎn煙云過眼 | 象煙云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td> |
yán guò qí shí言過其實 | 言:語言;過:超過;越過;實:實際。原指言語不實;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F多指說話說得過分夸張、不符合實際。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zǒu guò chǎng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紅旗》1984年第7期:“把領導干部要帶頭的問題突出地加以強調,對于防止對照檢查走過場,是十分必要的。” |
wén guò zé xǐ聞過則喜 |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里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td> |
jiù guò bǔ quē救過補闕 | 闕:同“缺”,不足,缺點。挽救過錯,彌補不足。 | 《晉書·潘岳傳》:“故箴規之興,將以救過補闕,然猶依違諷喻,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td> |
shuǐ guò yā bèi水過鴨背 | 比喻事過之后沒有留下一點痕跡。 |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矯枉過正 | 矯:糾正;枉:彎曲;過正:超過了限度。彎向另一方。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限度而彎向另一方。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td> |
ní pú sà guò jiāng,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 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比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幫助別人。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送回去也好?!?/td> |
jì gōng wàng guò記功忘過 | 見“記功忘失”。 | 明·張居正《為故大學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納,記功忘過者,明主之深仁也?!?/td> |
guò shèn qí cí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 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許過甚其詞。” |
shí guò jìng qiān時過境遷 | 遷:變化。時間一過去;境況就會發生變化。 | 清 頤瑣《黃繡球》:“如此歇了好幾日,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已不在心上。” |
gǎi guò zì xīn改過自新 | 改正錯誤;重新做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文本紀》:“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
wéi shí guò zǎo為時過早 | 不適時,還早了點。 |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君子之交》:“這些問題現在下結論,恐怕為時過早?!?/td> |
cāo zhī guò cù操之過蹙 | 猶言操之過急。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于急躁。 | 語出《公羊傳 莊公三十年》:“捍齊人伐山戎呴,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 |
bì mén sī guò閉門思過 | 思:思索;反??;過:過失;錯誤。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失。 | 宋 徐鉉《亞元舍人猥貽佳作因為長歌聊以為報》:“閉門思過謝來客,知恩省分寬離憂。” |
yǐn guò zì zé引過自責 | 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并作自我批評。 | 漢 王充《論衡 感類篇》:“災變惡征,何為至乎?引過自責,恐有罪?!?/td> |
qián guò běi dǒu錢過北斗 | 北斗;北斗星。形容錢財很多。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趙氏在家掌管家務,真是:錢過北斗,米爛成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 |
lǎo shǔ guò jiē老鼠過街 | 比喻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td>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 |
shuō bù guò qù說不過去 | 不合情理,無法交代。 | |
qì xiá wàng guò棄瑕忘過 | 謂不追究缺點和過錯。 | 《南史·虞寄傳》:“且圣朝棄瑕忘過,寬厚待人,改過自新,咸加敘擢。” |
tuì sī bǔ guò退思補過 | 退思:退朝后檢查自己的言行;過:過失,錯誤。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錯誤必須補正的地方。 |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
jì gōng bǔ guò計功補過 | 計:考定。過失??级ㄒ粋€人的功績以彌補其過失。 |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td> |
xíng guò hū gōng行過乎恭 | 行:所作所為;乎:相當“于”。所作所為過于恭敬。指恭敬過度。 | 《周易·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td> |
cāo zhī guò jí操之過急 | 操:做;過:過分 。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過于急躁。 | 東漢 班固《漢書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馬觭輪無的反者,操之急矣?!?/td> |
jiāng gōng bǔ guò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td> |
gǎi guò cóng shàn改過從善 | 改正錯誤,決心向善。指去惡就善。同“改過遷善”。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樣勸喻,便能改過從善。如此可見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轉念耳?!?/td> |
míng guò qí shí名過其實 | 名聲超過實際才能。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 |
dà xǐ guò wàng大喜過望 | 望:希望。結果超過了原來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興(過:超過;望:期望 )。 | 東漢 班固《漢書 英布傳》:“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張御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td> |
chuán sān guò sì傳三過四 | 傳閑話,說是非。 | 石靈《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識好歹的人說幾句閑言雜語,你在大爹面前,也該遮蓋遮蓋,怎么傳三過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氣!” |
míng shēng guò shí名聲過實 | 名聲超過實際。指虛有其名。 |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豨傳贊》:“及為將軍守邊,招致賓客而下士,名聲過實?!?/td> |
jiǎo wǎng guò zhí矯枉過直 |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 漢 袁康《越絕書 篇敘外傳記》:“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td> |
zhāo guò xī gǎi朝過夕改 | 形容改正錯誤快。 | 東漢 班固《漢書 翟方進傳》:“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君何疑焉?” |
jìn zhōng bì guò盡忠拂過 | 拂:通“弼”,糾正,輔佐。竭盡忠心幫助上級改正錯誤。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異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td> |
wēi gù xì guò微故細過 | 細過:小的過失。指微小的過失和事故。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此亦大罪惡耳,其微故細過,當掩覆之?!?/td> |
shén jīng guò mǐn神經過敏 | ①癥狀名。神經系統的感覺機能異常銳敏,神經衰弱患者大都有這種癥狀。②泛指多疑,好大驚小怪。 | 魯迅《集外集·關于<關于紅笑>》:“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我以為那是因為同一厚書的譯本,并不足異的,正不必如此神經過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td> |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bǔ guò shì fēi補過飾非 | 補過:彌補過失;飾非:文飾過錯。指掩飾過錯。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6卷:“文士筆墨,為人補過飾非,往往如是?!?/td> |
guò mén bù rù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
yì jǐn guò xiāng衣錦過鄉 | 舊指富貴以后回到故鄉。含有向鄉里夸耀的意思。 | 《新唐書 于高張傳》:“吾乃送公衣錦過鄉邪!” |
yàn guò bō máo雁過撥毛 | 大雁從頭頂飛過也要拔根羽毛留下來。比喻不放過任何機會去撈取好處。 |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既沒那‘雁過撥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么好好兒的把人家拆了個稀爛。” |
shǐ yú shǐ guò使愚使過 | 使:用;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 宋 范仲淹《讓觀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戰,大挫國威,朝廷有使愚使過之議,遂及于臣?!?/td> |
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老話頭: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只得要將銅錢銀子出去打點?!?/td> |
mán tiān guò hǎi瞞天過海 | 瞞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謊言和偽裝蒙蔽別人以達到目的的欺騙行為。 |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購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瞞天過海無人問,今年大比期又臨。” |
guò lù cái shén過路財神 | 比喻暫時經手大量錢財的人。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當過路財神,再弄鬼搗棒槌可不成?!?/td> |
chuāng jiān guò mǎ窗間過馬 | 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 元 吳弘道《醉高歌 嘆世》曲:“風塵天外飛沙,日月窗間過馬。風俗掃地傷王化,誰正人倫大雅?!?/td> |
shēng gōng zhǐ guò生功止過 | 止:禁止,組織。鼓勵立功,防止過失。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疑》:“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者也,非能生功止過者也?!?/td> |
zhī guò bì gǎi知過必改 | 知道了過錯;必定改正。 |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
shì guò qíng qiān事過情遷 | 隨著事情過去,對該事的感情、態度也起了變化。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1回:“說要每天拿來瞧一遍,免得事過情遷,重蹈故轍?!?/td> |
zé gōng xǐng guò責躬省過 | 躬:自身。責問自身的所作所為,反省過錯。 | 《孔叢子·連叢子》:“是年夏,河南四縣,雨雹如棬杯,大者如斗,殺禽畜雉兔,折樹木,秋苗盡,于是天子責躬省過?!?/td> |
jiǎo wǎng guò zhōng矯枉過中 |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 唐 張說《吊陳司馬書》:“矯枉過中,斯害也已。” |
shì bù guò sān事不過三 | 謂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過三?!胰舨蝗ィ媸莻€下流無恥之徒?!?/td> |
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 指躲避一時,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1回:“以后找機會再抓吧!躲過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
cái qì guò rén才氣過人 | 才氣:才能和氣質。才華超過平常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td> |
guò guān zhǎn jiàng過關斬將 | 比喻不斷戰勝對手與克服困難。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漢末三國時,關云長獨行千里,過五關斬六將,護著兩位皇嫂,直到古城與劉皇叔相會?!?/td> |
yǎn bí ér guò掩鼻而過 | 掩:遮蓋。捂著鼻子走開。形容對事物丑惡的嫌惡。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
gǎi guò qiān shàn改過遷善 |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fēng liú shì guò風流事過 | 指細小的過錯。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懷恨董縣丞,尋兩件風流事過,參與上司,罷官而去。” |
guò jiē lǎo shǔ過街老鼠 | 比喻人人痛恨的壞人。 | 清 翟灝《通俗編 獸畜》:“《慎子》:‘一兔過街,百人逐之?!矗魉子羞^街老鼠語,似承此而訛?!?/td> |
chǐ yán rén guò恥言人過 | 以議論別人的過錯為可恥。 | 唐李華《御史中丞壁記》:“漢文好黃老,而公卿恥言人過。舉盛德則儀形著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
sī guò bàn yǐ思過半矣 | 指已領悟大半或事情已獲大部解決。 | 《周易·系辭》:“知者觀其蒃辭,則思過半矣?!?/td> |
shì guò jǐng qiān事過景遷 | 同“事過境遷”。 | 馬南邨《燕山夜話·“放下即實地”》:“到了事實完全弄清楚的時候,有些問題又事過景遷了,心里感到十分懊惱?!?/td> |
jiāng gōng zhé guò將功折過 | 同“將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
bù guò ěr ěr不過爾爾 | 爾爾:如此如此。不過如此而已。 | 清 沈復《浮生六記 浪游記快》:“其紅門局之梅花,姑姑廟之鐵樹,不過爾爾。” |
shùn guò shì fēi順過飾非 | 謂徇私遷就而掩飾錯誤。 | 《宋史·律歷志》:“忠輔于《易》粗窺大衍之旨,創立日法,撰演新歷,不敢以言者,誠懼太史順過飾非。” |
cái shí guò rén才識過人 | 才能和見識超過一般人。 | 元 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識過人?!?/td> |
huǐ guò zì zé悔過自責 | 悔:追恨。指追悔過錯;譴責自己。 | 東漢 班固《漢書 五行志》:“后得反國,不悔過自責,復會諸侯伐鄭?!?/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