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作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ó chǔ zuò zhēn磨杵作針 | 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能成。 | 清·李漁《閑情偶寄·頤養·止憂》:“人非鐵石,奚堪磨杵作針;壽豈泥沙,不禁委塵入土。” |
dǎ gǒng zuò yī打拱作揖 | 見“打恭作揖”。 | 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大老鴰嚇得直不起腰來,打拱作揖的說。” |
xīng yún zuò wù興云作霧 | 興:興起。興起云彩,掀起霧氣。比喻神魔鬼怪法術高明。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三折:“量那道人,有甚么神通,不如展吾興云作霧之機,涌浪翻波之智。” |
rǎn jiù zuò xīn染舊作新 | 謂改頭換面,以舊充新。 | 宋·李斠《答黃著作書》:“今之學者……但誦得古文十數篇,拆南補北,染舊作新,盡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
jiāng wú zuò yǒu將無作有 | 把沒有的事情當作有。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不要你將無來作有,則要你依前來依后。” |
pū zuò jiào xíng撲作教刑 | 撲:古代刑具;教刑:教學中對學生的體罰。用撲作責罰學生的工具。 | 《尚書·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 |
wéi fēi zuò è為非作惡 | 見“為非作歹”。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為非作惡之人,前來擾亂我的公事,對也不對?” |
xīng yāo zuò luàn興妖作亂 | 同“興妖作怪”。 |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五章:“特別是還有帝國主義、反動派興妖作亂,時時刻刻都想推翻我們。” |
zuò luàn fàn shàng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
zhuī huān zuò lè追歡作樂 | 見“追歡取樂”。 |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瓊英,你到那里,好生追歡作樂,務要丞相歡喜。” |
mó zhuān zuò jìng磨磚作鏡 | 磨磚頭成鏡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宋·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磚作鏡未為愚。”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明人不作暗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9回:“這伙計既到上海之后,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他其中怕別有因由。而且明人不作暗事。” |
xīng yún zuò yǔ興云作雨 | 興:興起。興起云彩,制造下雨。比喻神魔鬼怪法術厲害。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三折:“賣弄起興云作雨機,怎提防捉虎牢龍計。” |
luàn zuò hú wéi亂作胡為 | 猶胡作非為。 |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二折:“直這般無廉鮮恥,亂作胡為。” |
zuò dǎi wéi fēi作歹為非 | 做各種壞事。 |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 |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děng shēn zhù zuò等身著作 | 等:等同。形容著述極多,迭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柳亞子《呈符老宇澄一首》:“等身著作推君健,曠世才名愧我虛。” |
zhuāng yāo zuò guài裝妖作怪 | 裝扮妖怪騙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測。 | 清 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 白堤政跡》:“只應送來這些詩,不是陳腐,就是抄襲,若要新奇,便裝妖作怪,無一首看得上眼。” |
zuò zéi xīn xū作賊心虛 |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心虛。’” |
zào zuò jiǎo róu造作矯揉 | 猶言矯揉造作。 | 郭沫若《女神·春蠶》:“蠶兒呀,你的詩可還是出于有心?無意?造作矯揉?自然流瀉?” |
chǒu rén duō zuò guài丑人多作怪 | 長相丑陋的人經常做出一些離奇古怪的事來為難別人。 | 茅盾《叩門》:“是你這工于吠影吠聲的東西,丑人作怪似的驚醒了人,卻只給人們一個空虛!” |
rèn zéi zuò fù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清 華偉生《開國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貪官污吏,人面獸心,處處為虎作倀,人人認賊作父,……” |
gù tài fù zuò故態復作 | 指舊的習氣或毛病等又出現了。同“故態復萌”。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八大王》:“今老將就木,潦倒不能橫飛,故態復作,我自不懈耳。” |
chǔ chǔ zuò tài楚楚作態 | 猶言矯揉造作。 |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凡人學詞,功候有淺深,即淺亦非疵……楚楚作態,乃是大疵,最宜切忌。” |
zuò jiān fàn kē作奸犯科 | 作奸:干壞事;科:科條;法律條文。為非作歹;觸犯律條。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gù zuò xuán xū故作玄虛 | 猶故弄玄虛。 | 《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嗎?’我眉毛一揚,故作玄虛地問她。” |
jiǎo róu zào zuò矯揉造作 | 矯:使彎曲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現得極不自然。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黛玉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 |
lǎo cán zuò jiǎn老蠶作繭 | 老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縛自己。 | 宋·蘇軾《石芝》:“老蠶作繭何時脫?夢想至人空激烈。” |
zhuāng mó zuò yàng妝模作樣 | 故意做樣子給人看。 | 清·李漁《蜃中樓·雙訂》:“你們兩個起先那樣愛他,如今走到面前,又這等妝模作樣。” |
zuò zuò suǒ suǒ作作索索 | 象聲詞。描寫老鼠活動的聲音。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有鼠作作索索。” |
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 《莊子 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
shēng yāo zuò guài生妖作怪 | 生:產生。比喻搞鬼搗亂。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9回:“及至時運衰微,祿命將終之日,不但眾散親離,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魎也都來了,生妖作怪,播弄著你,所謂人衰鬼弄人是也。” |
niù qū zuò zhí拗曲作直 | 故意將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是非顛倒。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5卷:“方媽媽呆了半晌,開口不得,思想沒收場,只得拗曲作直,說道:‘誰叫你私下通奸?我已告在官了。’” |
hùn zuò yī tán混作一談 | 見“混為一談”。 |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中國近來每與柔術混作一談,其實是兩件事。” |
chéng shuāng zuò duì成雙作對 | 配成一對。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曠夫,買吃了成雙作對。 |
zuò shuǎ wéi zhēn作耍為真 | 耍:戲弄,玩耍。把玩笑當作真的。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0回:“這才是個有分教;弄巧翻拙,作耍卻為真。” |
diǎn jīn zuò tiě點金作鐵 | 見“點金成鐵”。 | 清·朱之瑜《答野傳書》之八:“尊作遵命僭筆改竄奉上,仍恐點金作鐵,貽笑后人耳。” |
dùn míng gǎi zuò遁名改作 | 竄改物名,改變作品。 | |
kǔ zhōng zuò lè苦中作樂 | 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wǔ bù shàn zuò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動武就不能講斯文。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 |
mán lái shēng zuò蠻來生作 | 形容強迫。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豈有此理!這事可是蠻來生作得的嗎?” |
xīng yāo zuò niè興妖作孽 | 妖魔鬼怪到處鬧事作亂。比喻小人興風作浪,為非做歹。 | 明 瞿佑《剪燈新話 永州野廟記》:“此物在世已久,興妖作孽,無與為比。” |
zì shòu zì zuò自受自作 | 受:承受。自己做了蠢事壞事,自己受累。 |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二折:“豈不聞天網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 |
féng chǎng zuò xì逢場作戲 | 逢:碰到;遇到。場:戲劇曲藝雜技演出的場地。原指賣藝要遇到適當的地方就開場表演。后用以比喻在一定的場合下隨意應酬;偶而湊湊熱鬧。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南岳讓禪師法嗣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竿木隨身,逢場作戲。” |
jiàng yù zuò jiā匠遇作家 | 匠:工匠;作家:行家。工匠碰到行家。比喻雙方本領相當。 | 元·無名氏《定時捉將》:“今日棋逢對手,匠遇作家也,你是好武藝為魁,我和你再戰幾百合。” |
wú fēng zuò làng無風作浪 | 沒有風卻掀起了波浪。比喻平白無故地生出事來。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 魯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原文云:卻于‘她’字沒有諷過。答曰:那是譯 She 的,并非無風作浪。” |
rèn nú zuò láng認奴作郎 | 謂顛三倒四,糊里糊涂。 | 《景德傳燈錄·良價禪師》:“師曰:‘城中不顛倒,因什么認奴作郎?’” |
zuò fú zuò wēi作福作威 | 原指國君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濫用權勢。 | 語出《書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
rèn jī zuò fèng認雞作鳳 | 佛教語。謂認凡庸為珍貴。 | 《萬善同歸集》卷一:“如楚國愚人認雞作鳳,猶春池小果執石為珠。但任淺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 |
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弊 | 謂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語出《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bó rán zuò sè勃然作色 | 作色:變臉色。因惱怒或驚怕而變臉色。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謂己道人,則勃然作色。” |
gǎn zuò gǎn wéi敢作敢為 | 做事果敢,不怕風險,無所顧忌。 | 明 王士性《廣志繹 江南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為之事,意到即行。” |
dǎ gōng zuò yī打躬作揖 | 打躬:兩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禮。指舊時男子見面恭敬行禮;也形容恭順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薛蟠連忙打躬作揖賠不是。” |
zuò bù rú chéng作不如程 | 程:規矩、格式,也作期限。做的不合規格或不能如期完成。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錦瑟》:“作不如程,則刖耳、嬶鼻、敲刖脛趾,君能之乎?” |
xún huān zuò lè尋歡作樂 | 尋求歡快;設法取樂。形容追求享樂。 | 清 吳梅《風洞山》附《先導》:“風塵傾洞,天地丘墟,這班人兒還要演起戲來尋歡作樂。” |
ná táng zuò cù拿糖作醋 | 擺架子,裝腔作勢。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這會子替奶奶辦了一點子事,況且關會著好幾層兒呢,就這么拿糖作醋的起來,也不怕人家寒心?” |
chéng fó zuò zǔ成佛作祖 | 佛教語。謂修成佛道,成為祖師。亦以喻獲得杰出成就。 | 《白雪遺音·馬頭調·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陳妙常也曾還俗過。” |
yí xiào zuò zhōng移孝作忠 |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 謝覺哉《不惑集 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
móu dào zuò shě謀道作舍 | 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 宋·宋祁《雜說》:“謀道作舍,三年弗架。” |
zuò bì shàng guān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wéi fēi zuò dǎi為非作歹 | 做種種壞事。為:做;歹:指壞事。 | 元 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我且拿起來,只一口將他吞于腹中,看道可還有本事為非作歹哩。” |
zì wǒ zuò gù自我作故 | 由我創新,不循舊法。 | 唐 劉知幾《史通 稱謂》:“唯魏收遠不師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無所憲章。” |
zì wǒ zuò gǔ自我作古 | 由自己創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創始;創新)。指有所創新。 | 《唐大詔令集 貞觀五年封建功臣詔》:“自我作古,未必專依前典。” |
zì wǒ zuò zǔ自我作祖 | 自:從,由。由我創新,不循舊法。指不因襲前人舊例,有所創新。 | 明·凌濛初《譚劇雜札》:“譬如以三家村學究口號歪詩擬《康衢》、《擊壤》,謂‘自我作祖,出口成章’,豈不可笑!” |
tú zuò bù guǐ圖作不軌 | 圖謀不軌。 | 《東觀漢記·鄭眾傳》:“及憲兄弟圖作不軌,眾遂首謀誅之,以功遷大長秋。” |
dāng jiā zuò zhǔ當家作主 | 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對于分內的事務挑重擔;盡心負責。也比喻人民有權力;有義務參加治理國家大事。 | 沙汀《風浪》:“申大嫂可以說是全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聽她安排。” |
jí xìng zhī zuò即興之作 | 即興:根據當時的興致和感覺;作:作品。根據當時的感受而寫成的作品。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13章:“歷史從來都是即興之作。” |
wū xià zuò wū屋下作屋 | 同“屋下架屋”。 | 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釋俗》:“古人譏屋下作屋,信然!” |
shù ér bù zuò述而不作 | 只是闡明前人的成說;自己并無創新之見。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huāng zuò yī tuán慌作一團 | 形容極為慌張。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五回:“蕭長貴正在自己兵船上睡覺,忽聽得外面一派人聲,接著又有洋槍、洋炮聲音,拿他從睡夢中驚醒,直把他嚇得索索的抖,在被窩里慌作一團。” |
qiǎo zuò míng mù巧作名目 | 巧立名目。 | 宋·蘇軾《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今來計會六色人戶故免役錢,正與添錢無異,雖巧作名目,其實一般。” |
jiǔ yuán kě zuò九原可作 |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設想死者再生。 | 《國語·晉語八》:“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
zhuāng qiāng zuò tài裝腔作態 | 拿腔拿調,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 元 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教那廝越裝模,越作勢。” |
xīng bō zuò làng興波作浪 | 興:掀起;作:興起。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7回:“你是誰?在此興波作浪?” |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 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
zuò shě dào páng作舍道旁 | 比喻眾說紛紜,事情難成。 | 《幼學瓊林 卷三 人事類》:“作舍道旁,議論多而難成。” |
zhuāng lóng zuò yǎ裝聾作啞 |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
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為 |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較大的成績。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
huí chēn zuò xǐ回瞋作喜 | 瞋:發怒時瞪大眼睛。由發怒轉為高興。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徐氏一見知心人,回瞋作喜。” |
yǒu zuò qí máng有作其芒 | 干將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劍刃發出了光芒。 | 梁啟超《譚嗣同傳》:“干將發硎,有作其芒。” |
zuò niú zuò mǎ作牛作馬 | 牛、馬:比喻供人使喚的人。指被當作牛馬驅使。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韶州云門山爽和尚》:“問‘受施主供養將何報答?’師曰:‘作牛作馬。’” |
zhuāng qiè zuò yǒng裝怯作勇 | 本來膽怯,卻裝出勇敢的樣子。 | 魯迅《墳·“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我以為‘打死老虎’者,裝怯作勇,頗含滑稽,雖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卻怯得令人可愛。” |
chéng yāo zuò guài成妖作怪 | 怪:妖怪。變成精靈妖怪危害人間。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22回:“似此成妖作怪,決留他不得了,只教他離了我家便了。” |
chuī shā zuò fàn炊沙作飯 | 煮沙子作飯。比喻徒勞無功,白費力氣。 |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 |
jiǎo róu zào zuò撟揉造作 | 矯揉造作。謂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饒州神童》:“按如此教小兒,可謂撟揉造作矣。” |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作:做工。太陽升起就做工,太陽下山就休息。泛指簡樸單純的生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 |
chóng zuò féng fù重作馮婦 | 表示人又重操舊業。 | 魯迅《而已集·反漫談》:“曾經有一位總長,聽說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重作馮婦的。” |
zhù zuò děng shēn著作等身 | 著作跟身材一樣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豐富。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自是以外,雖著述等身,聲華蓋代,總聽其自貯名山,不得入此門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
nòng xū zuò jiǎ弄虛作假 | 虛假;不實;制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 |
zuò zhāng zuò zhì作張作致 | 張:模樣。裝模作樣,故意做作。 | 清·陳森《品花寶鑒》第23回:“隨意看了兩三處,也有坐著兩三人的,也有三五人的,村村俏俏,作張作致。” |
jiàn jī ér zuò見幾而作 | 幾:苗頭;作:行動。指發現一點苗頭就立刻采取措施。 | 《周易 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
fēn gōng hé zuò分工合作 | 眾人各司其責,共同從事工作。 | 沈從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說不定還留在縣里,經營一種不必要本錢的職業,分工合作,都不閑散。” |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索性讓我一不作,二不休,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殺個爽快。” |
shǐ xīn zuò xìng使心作倖 | 用心機。亦作“使心用倖”。 | |
tiān zuò zhī hé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合。形容婚姻美滿稱心。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 | 《詩經 大雅 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
zuò è duō duān作惡多端 | 惡: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端:項目;方面。形容做的壞事極多。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里就積得過來。” |
jǔ jiǔ zuò yuè舉酒作樂 | 舉:舉辦;樂:音樂。舉行酒宴,奏起樂曲。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 |
zuò jiān fàn zuì作奸犯罪 | 作奸犯科。 | 司馬紫煙《荒野游龍》第二章:“她不禁一嘆道:‘月黑風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時刻,老天爺好象在幫壞人的忙呢!’” |
dà tí xiǎo zuò大題小作 | 將磊韙寫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問題當作小事情來處理。 | 老舍《讀〈套不住的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小作,篇幅不長,而意義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