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家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ù shí dōng jiā不識東家 | 指不識近鄰是圣賢。 | “不識東家丘”的略語。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識孔子為圣人,稱之為“東家丘”。 |
jiā lèi qiān jīn家累千金 | 謂家中極富財產。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侍中殷仲文進曰”劉孝標注引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仲文]性甚貪吝,多納賄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
chuàng jiā lì yè創家立業 | 立業:建立事業。成立家庭,建立家業。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我還要創家立業哩!” |
kān jiā běn shì看家本事 | 指自己特別擅長的本領。 |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說真心話,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來了。” |
háng jiā lǐ shǒu行家里手 | 精通這種業務的人。里手:內行人。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批評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著實是個行家。”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
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gǎi huàn jiā mén改換家門 | 提高家庭的社會地位。 |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若到陣上一戰成功,但得一官半職,改換家門,可也母親訓子有功也。” |
dāng jiā zuò zhǔ當家做主 | 當家:主持家務。本指主管家政,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要當支書,就得認真地當家做主。” |
pò jiā sàn yè破家散業 | 家庭敗落,喪失全部家產。 | 宋·陸九淵《與蘇宰書》:“一旦失職,凜凜有破家散業,流離死亡之憂也。” |
guó jiā dà shì國家大事 | 大事:重大事情。與國家利益有關的重大事情。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賈復傳》:“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 |
xiè jiā bǎo shù謝家寶樹 | 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 明·馮夢龍《雙雄記·賞荷造謀》:“若得謝家寶樹向此間栽,卻不是累世簪纓百福來。” |
jiā yù hù xí家喻戶習 | 家家通曉,戶戶熟悉。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余以《琵琶》雖極天工人巧,終是傳奇一家語。當今家喻戶習,故易于動人。” |
jiā xué yuān yuán家學淵源 | 家學:家傳的學問;淵源:水源;這里指根源。家世相傳的學問有根源。形容出身于書香門弟;學問扎實;學有根底。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 送林寬夫父子》:“家學有淵源,傳之于艾軒。” |
dāng jiā lǐ jì當家理紀 | 當家:主持家政。主持家政,管理家務。亦作“當家立紀”。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回:“如今大街坊張二官府,要破五百兩金銀,娶你做二房娘子,當家理紀。” |
fá bīng zhī jiā伐冰之家 | 伐冰,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貴族喪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稱達官貴族。 | 《禮記·大學》:“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鄭玄注:“卿大夫以上喪祭用冰。” |
yōu guó rú jiā憂國如家 | 憂:憂慮。憂慮國事,就像憂慮家事一樣。 | 漢·漢成帝《賜翟方進冊》:“君其孰念詳計,塞絕奸原,憂國如家,務便百姓,以輔冊。” |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
dōng jiā xī shě東家西舍 | 猶言左鄰右舍。 | 唐·李白《江夏行》:“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
shī lǐ zhī jiā詩禮之家 |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 明·郎英《七修類稿》卷十六:“因仍茍且,多為惜財之小而忘大義,奈何詩禮之家亦如此是耶!” |
rú shǔ jiā zhēn如數家珍 | 好像數自己家藏的珍寶那樣清楚。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 《清朝野史大觀 郭生始創戲院》:“吳縣王鶴琴先生耆年碩德,與談吳中掌故,則掀髯抵掌,如數家珍。” |
jiā dào zhōng luò家道中落 | 家業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雖然他家太爺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時拿的許多銀子出來?” |
wú jiā wú shì無家無室 | 謂孤身一人,無妻小。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只是他無家無室,終是我母子擔誤了他。” |
ā jiā ā wēng阿家阿翁 | 阿:助詞,用在稱呼的前頭;家:通“姑”,丈夫的母親;翁:丈夫的父親。公公婆婆。 | 唐 趙璘《因話錄》第一卷:“諺云: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
gù jiā zǐ dì故家子弟 | 故家:世家大族。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王生獨自回進房來,對劉氏說道:‘我也是個故家子弟,好模好樣,不想遭這一場,反被那小人逼勒!’說罷,淚如雨下。” |
tiān xià yī jiā天下一家 | 視天下人為一家,和睦相處。也指全國統一。 | 《禮記·禮運》:“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
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戶 | 安:安置;落戶:指定居。①在一個新的地方安家定居。有時指干部到基層長期居住。②也比喻某種動物、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長繁殖。 | 丁玲《杜晚香》:“我們決心在這里安家落戶。” |
xiè jiā huó jì謝家活計 |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俱以詩文著稱,見《宋書·謝惠連傳》。后遂以“謝家活計”喻指賦詩。 |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俱以詩文著稱,見《宋書·謝惠連傳》。 |
sì hǎi yī jiā四海一家 | 四海之內,猶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統。 | 戰國·趙·荀況《荀子·議兵》:“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 |
jiā jī yé zhì家雞野雉 | 雉:野雞。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雞,以示賤近與貴遠。亦比喻風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 | 晉·何法盛《晉中興書》第七卷:“在荊州與都下書云:‘小兒輩賤厭家雞,愛野雉,皆進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 |
wàn jiā dēng huǒ萬家燈火 | 千家萬戶的燈光。形容城鎮燈光四處閃爍的夜景。 | 唐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yōu gōng rú jiā憂公如家 | 憂:憂慮。憂慮國事,就像憂慮家事一樣。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楊洪傳》:“洪少不好學問,而忠清款亮,憂公如家。” |
qīng jiā jìn chǎn傾家盡產 | 傾:倒出。喪失全部家產。 | 《魏略》:“故富者則傾家盡產,貧者舉假貸貴,專買生口以贖其妻。” |
fēn jiā xī chǎn分家析產 | 見“分煙析產”。 | 《文匯報》1984.9.19:“周善騰想:‘現在社會上因分家析產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這起糾紛若不及時解決,后果不堪設想。’” |
qióng jiā fù lù窮家富路 | 指居家應節儉,出門則要多帶盤纏,免遭困窘。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最后使全國安寧 |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
xiǎo jiā bì yù小家碧玉 | 小戶人家的女子;名字叫碧玉。后泛指小戶人家年輕美貌的女子。 | 晉 孫綽《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 |
wàn guàn ji sī萬貫家私 | 萬貫:上萬貫銅錢。貫:古時穿錢的繩子,既錢穿,也指一串錢,一千文為一串,稱一貫。形容家產很多,非常富有。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老爹爹縱有萬貫家私,自有嫡子嫡孫,干你野種屁事!” |
yí shì yí jiā宜室宜家 |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 《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三過家門而不入 |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 陶鑄《崇高的理想》:“如眾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 |
yī jiā zhī zhǔ一家之主 | 家庭的當家人。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萬事興 |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興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7回:“大凡一家人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何況媳婦又沒犯甚么事!” |
yī jiā zhī shuō一家之說 |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說或論著。 | 《舊唐書·陸贄傳》:“聽一家之說則例理可征;考歷代所行,則成敗異效。” |
jiā yù hù xiǎo家喻戶曉 |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都清楚;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 宋 樓鑰《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于下者。” |
yī jiā yī huǒ一家一火 | 謂所有家當什物。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王媼嫁了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馬家來了。” |
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家爭鳴 |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后指各種政治、學術思想;鳴:指發表意見。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陰陽、名、縱橫、雜、農等名家稱為諸子百家。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在政治上、學術上展開爭論呈現出繁榮景象;后世稱為百家爭鳴。今指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志》:“凡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 |
jiā wú dàn shí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狂生》:“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 |
jiā pín qīn lǎo家貧親老 | 家里貧窮,父母年老。舊時指家境困難,又不能離開年老父母出外謀生。 | 西漢·劉向《說苑·建本》:“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 |
yī jiā yī jì一家一計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財產,引申為一家人。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著一家一計,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 |
rú jiā jīng shū儒家經書 | 中國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 | |
jiā xián hù sòng家弦戶誦 | 弦:弦歌;用琴瑟伴奏來吟誦。家家吟唱;戶戶誦讀。形容好的詩文家家傳誦;盡人皆知。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郭生》:“時葉、繆諸公稿,風雅絕麗,家弦而戶誦之。” |
jiā shì zhōng luò家勢中落 | 家勢:家庭經濟狀況;中落:半途衰落。家業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 清·黃宗羲《高且中墓志銘》:“家勢中落,藥囊所入有余,亦緣手散盡。” |
yī jiā juàn shǔ一家眷屬 | 眷屬:家屬,親屬。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 清·康有為《廣藝雙楫·本漢》:“《孔廟》、《曹全》是一家眷屬,皆以風神逸宕勝。”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jiā yīn rén zú家殷人足 | 家家富裕,人人豐足。 |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臨菑之涂,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
ráng ráng mǎn jiā穰穰滿家 | 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 《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 |
zhōng dǐng rén jiā鐘鼎人家 | 見“鐘鼎之家”。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簪纓門第、鐘鼎人家,卻倒過得親親熱熱,安安靜靜。” |
wàn guàn jiā cái萬貫家財 | 形容家產極豐。 |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萬貫家財,在趙江梅家作贅。” |
yuàn jiā zhài zhǔ怨家債主 | 佛教語,指與我有冤仇的人。 | 唐 孔思義《造像題記》:“業道受苦及怨家債主,悉愿布施歡喜,速得神生凈土。” |
lā jiā dài kǒu拉家帶口 | 帶著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屬的拖累)。 | 苗培時《礦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沒法過下去了,拉家帶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們好混。” |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學 | 自成一家的學派。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漢·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 |
yī jiā zhī yán一家之言 |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說或論著。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
yī jiā zhī lùn一家之論 |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說或論著。 |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易書》:“排斥眾說,以申一家之論,而通往之路狹矣。” |
jiā wú dàn shí家無擔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擔。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宋朝蘇軾《乞賻贈劉季孫狀》:“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無儋(擔)石。” |
chéng míng chéng jiā成名成家 | 樹立名聲,成為專家。 | 《易系·辭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
jiā cháng lǐ duǎn家長里短 | 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75回:“這一關了門,他再問我家長里短的事,我對不來,卻不弄走了風,被他拿住?” |
dà jiā guī xiù大家閨秀 | 大家:世家望族;閨秀:出身名門的女子。原指富貴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現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
chì shǒu qǐ jiā赤手起家 | 赤手:空手;起家:創立家業。形容在無基礎和條件很差下創出一番事業。 | 宋·文天祥《鄒仲翔墓志銘》:“君雖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 |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一客不煩兩家 | 煩:煩勞,麻煩。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yī jiā zhī cí一家之辭 | 同“一家之言”。 | 《晉書·裴頠傳》:“觀《老子》之書,雖博有所經,而云‘有生于無’,以虛為主,偏立一家之辭,豈有以而然哉!” |
yī jiā zhī zuò一家之作 | 自成一家的著作。 | 《宋書·范曄傳》:“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 |
tiān xià wéi jiā天下為家 | 原指將君位傳給兒子,把國家當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處處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個地方。 | 《禮記·禮運》:“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
yāng guó huò jiā殃國禍家 | 殃:造禍為害。使國家家庭受到禍害。 | 南朝·梁·蕭衍《凈業賦》:“前輪折軸,后車覆軌,殃國禍家,亡身絕祀。” |
kāi guó chéng jiā開國承家 | 謂建立邦國,繼承封邑。 | 《周易·師》:“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
wáng guó bài jiā亡國敗家 | 指國家覆滅、家人離散。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安其危而利其葘,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 |
jiā fān zhái luàn家翻宅亂 | 形容家里吵吵鬧鬧,不得安寧。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說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寶玉沒急死了,鬧得家翻宅亂。” |
gū jiā guǎ rén孤家寡人 | 三代帝王的自稱。后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 | 清 曾樸《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為這件事,連嚇帶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變了孤家寡人了。” |
jiā tú sì bì家徒四壁 | 徒:只;壁:墻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墻壁。形容窮得一無所有。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相如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shū xiāng rén jiā書香人家 | 同“書香門第”。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 | 藝:技藝;貨:財物。學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賞識重用。 |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自古道,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必然見俺二人學業成就,著俺下山,進取功名。” |
fēng wū zhī jiā豐屋蔀家 | ①《易·豐》:“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王弼注:“既豐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暗之甚也。雖窺其戶,闃其無人,棄其所處,而自深藏也。處于明勛尚大之時,而深自幽隱,以高其行,大道既濟,而猶不見,隱不為賢,更為反道,兇其宜也。 | |
pò jiā bài chǎn破家敗產 | 猶言傾家蕩產。 | 宋·秦觀《清和先生傳》:“坐與先生為黨而被罪者不可勝數,其相歡而奉先生者,或至于破家敗產而不悔。” |
jiā jiàn hù shuō家見戶說 | 每家每戶都知道。 | 《后漢書·趙典傳》:“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說也。” |
shū xiāng shì jiā書香世家 | 同“書香門第”。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盡管把鼻子都氣歪了,也還是保持著書香世家的風度。” |
jiā yán xié xué家言邪學 | 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見;邪:不正當;邪學:邪說。指偏見邪說。 | 戰國·趙·荀況《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學所以惡儒者也。” |
jiā pò rén wáng家破人亡 | 家園被毀;親人死亡。形容家庭慘遭不幸。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元安禪師》:“師曰:‘家破人亡,子歸何處?’” |
zì chéng yī jiā自成一家 | 在某種學術、藝術或技術上有獨創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體系和風格。也作“自出一家”。 | 唐 劉知幾《史通 載言》:“又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 |
dāng jiā lì yè當家立業 | 主持家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偏偏晴雯上來換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將骨子跌折。寶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么樣!明日你自己當家立業,難道也是這么顧前不顧后的?”一本作“當家立事”。 |
jiā chéng yè jiù家成業就 | 謂有了家產。 | 《紅樓夢》第十九回:“如今爹雖沒了,你們卻又整理的家成業就,復了元氣。” |
xiǎo kāng rén jiā小康人家 | 指生活較富裕的家庭。小康:經濟比較寬裕;全家老少不愁吃穿。 | 清·李綠園《歧路燈》:“小康之家;就看得賭具是解悶的要緊東西。” |
pò jiā sàng chǎn破家喪產 | 見“破家敗產”。 | 《元典章·刑部·聽訟》:“帶領無名子弟動計三五十,執把軍器,勾憂平民,監鎖吊打,搶奪財物,破家喪產,民甚苦之。” |
yí jiā yí shì宜家宜室 |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 《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xīng jiā lì yè興家立業 | 建設家庭,創立事業。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二回:“縱不能興家立業,也不至棄田蕩產。”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 藝:技藝;貨:財物。學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賞識重用。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9卷:“陳辛曰:‘我正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不數日,去赴選場,偕眾伺候掛榜。” |
pò jiā dàng yè破家蕩業 | 見“破家蕩產”。 | 《元典章·刑部·禁誘略》:“必須督責補買,及供給一切諸物。因而逼臨,破家蕩業,無可展免。” |
bàn lù chū jiā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sàng jiā zhī quǎn喪家之犬 | 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無處投奔的人。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7回:“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 |
zhōng dǐng zhī jiā鐘鼎之家 | 富貴宦達之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
fàn zhái fú jiā泛宅浮家 | 謂以船為家。 | 宋·張元干《臨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詞:“泛宅浮家游戲去,流行坎止忘懷。江邊鷗鷺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鴻雁已歸來。”宋·陸游《書志》詩:“老身長子知無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
jiā jiā hù hù家家戶戶 | 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光陰似箭,不覺殘年將盡,家家戶戶,鬧轟轟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歡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