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
詞語解釋
木石
樹木和山石。
指木頭與石頭。
比喻無知覺、無感情之物。
指刑具。
指山水畫。
指宮室等建筑工程。
枳椇子的別名。
引證解釋
樹木和山石。
引《孟子·盡心上》:“舜 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
唐?杜甫 《水會渡》詩:“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
明?魏學洢 《核舟記》:“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指木頭與石頭。
引《三國志·魏志·劉馥傳》:“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為戰守備。”
《紅樓夢》第十六回:“其山樹木石雖不敷用, 賈赦 住的乃是 榮府 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桿等物,皆可挪就前來。”比喻無知覺、無感情之物。
引漢?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南朝?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四:“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周書·文帝紀上》:“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見兩大尹即稱謝道:‘多蒙兩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豈不知感恩。’”魯迅 《集外集拾遺·兩封通信(復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給我一拳,我有時也會還他一腳的。”指刑具。 《晉書·王坦之傳》:“時卒士 韓悵 逃亡歸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引坦之 以為 悵 束身自歸,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誣,宜附罪疑從輕之例,遂以見原。”
指山水畫。
引宋?陸游 《游昭牛圖》詩:“游昭 木石師 李唐,畫牛乃自其所長。”
指宮室等建筑工程。
引唐?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徐充容 ﹞諫曰:‘ 玉華(太宗 所造 玉華宮 )創制……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豈無煩擾之弊?’”《元史·武宗紀一》:“以 中都 行宮成,賞官吏有勞者……死於木石及病沒者,給鈔有差。”
枳椇子的別名。
引晉?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樹蜜,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實,一名木石,一名木實。一名枳椇。”
國語辭典
木石
木和石。
引《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
山。
例如:「木石之怪」。
比喻沒有知覺、感情的東西。
引《宋書·卷八三·吳喜傳》:「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分字解釋
※ "木石"的意思解釋、木石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木石造句
1.梭鏢木石成天險,驕敵宵遁指顧間。
2.尚家兄弟這房子,木石要算中等靠上,那些梁檁有用得著的便留下,十分無用的便讓木行的人掮了去,最后折算成工錢便是。
3.陳醫生雖是一個修養有素的人,畢竟人非木石,孰能忘情!深夜遇到這樣花容月貌的少婦,自己跑進房來,不禁飄飄然心旌蕩漾。
4.雖然整體建筑仍然是“茅茨土階”,但按照當時的標準已算考究,地面很可能抹有白砂漿,屋檐上覆蓋著成片青瓦,并擁有木石結構的排水通道。
5.而木石倒下的同時一陣系統鈴聲縈繞在耳邊。
6.言少年嘗遇一僵尸,揮拳擊之,如中木石,幾為所搏,幸躍上高樹之頂。
7.戰爭和街頭火的確不同,張振岳很快就看到大批的民夫從甬道把弓箭、木石送了上來,然后把一些傷勢比較重的抬下去,這些人來往駱驛不絕,很是熱鬧。
8.承家相公,夫人抬舉,人非木石,豈不知感?但重整云鬟,再施鉛粉,丈夫已亡,有何心緒?況老尼相救深恩,一旦棄之,亦非厚道。
9.凡二十五家中,設有國庫一所,保管公有生產物,其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長及伍卒擔任,農隙治事,使二十五家成為一個農村公社組織。
10.‘心非木石豈無感’面對一直關心自己的他,心里也曾有過些許的悸動,但我依舊選擇遠離,義無反顧。
11.緣淮百里內,岡陵木石,無巨細必盡,負擔者肩上皆穿。
12.在此,先不說寶黛兩人的木石前盟,集中來看寶玉的金玉良緣。
13.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紛紜,陰陽之煦蒸,萬殊之區分,精氣渾淆,自相濆薄,游魂靈怪,觸象而構,流形于山川,麗狀于木石者,惡可勝言乎。
14.賈敏重返娘家門,木石初會榮國府。
15.兩邊房屋多是木石結構的平房,房蓋兩側向上隆起,高出六七十厘米,形狀酷似馬鞍子。
16.所以,古時候的牌樓雖然有木、石、磚木、木石、琉璃燈多類,但是大多都設置在道口位置且以木牌樓居多。
17.人非木石,何能不感!設令吾攻喜門,此輩誰不致力,但是喜不敢生心耳。
18.等到撫弦速力加劇,這一代便狂風陣陣,落葉蕭蕭,木石滾滾,江面上更是波濤洶涌。
19.唐春發現,如果手握這木石修煉的話效果比平時好了幾倍不止。
20.后來買了菊花石,起名“石美眉”,木變石則起名“木石前盟”……
相關詞語
- shí yóu石油
- yǔ mù bīng雨木冰
- dà lǐ shí大理石
- huā mù花木
- sān mù三木
- xīng xīng mù猩猩木
- qīng shí青石
- mù liào木料
- sōng mù b?n松木板
- c?o mù草木
- yù shí玉石
- mù shuān木栓
- shí zǐ石子
- mù mù rán木木然
- mù shān木柵
- huà shí化石
- yǐ c?o fù mù倚草附木
- mù jī木屐
- mù zhuāng木樁
- dú mù chuán獨木船
- mù wū木屋
- mù huà shí木化石
- dú mù zhōu獨木舟
- shí yóu石尤
- zhēn mù貞木
- shí fén石墳
- wū mù烏木
- fán mù màn凡木蔓
- kū mù táng枯木堂
- hóng mù紅木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mù shǔ木薯
- tán mù xuē檀木靴
- ā mù lín阿木林
- kū mù枯木
- xiē mù pào楔木炮
- ru?n mù軟木
- shí qiáo石橋
- tóng mù rén桐木人
- nán mù楠木
- guǒ mù果木
- guàn mù cóng灌木叢
- fēng mù rén楓木人
- dú mù zǐ犢木子
- bào shí抱石
- zé mù擇木
- miáo mù苗木
- xì mù gōng細木工
- mù rán木然
- zhuō mù拙木
- mù xīng木星
- shí diāo石雕
- zhī jī shí榰機石
- jī shí基石
- zhēn mù楨木
- kuàng shí礦石
- zhuó mù斫木
- mù běn木本
- mù zǐ木子
- guài shí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