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造句
1.字有繁簡四體,從龍字的繁體來看,象是一種頭有角、大口、文身、婉曲的動物;另有簡體字三種,也表現了口大、身曲的形象。
2.“親”是截取原字中帶有特征性的部分構擬而成的簡體字,也可理解為省略形旁,首見于金代韓道韶《改并四聲篇海》。
3.中國在國外世博會競用棄簡體字用繁體字!86年溫哥華中國館。
4.毋庸諱言,簡體字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張先生所重復的繁體字的優點,則又是那種從情感出發的老調,可以說是重入大眾庸識的窠臼。
5.世博會競用棄簡體字用繁體字!
6.*彎官員指出,人民幣匯款之中文電報碼,已請中國銀行臺北匯整繁、簡體字對應電報碼之統一版本,供各銀行使用。
7.簡體字相比繁體字來說,在美觀上是差了些,但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認起來容易。
8.董琨表示,簡化字早已有之,在元明清的小說等讀本中都出現過很多簡化的俗體字,民國政府1935年也公布過一個收字324個的簡體字表,只是后來沒有正式推行。
9.簡體字三橫兩劃就寫完了,繁體字要五橫七劃就慢了。
10.以前,中日韓3國只要使用漢字就可以交流,但現在,韓國推行“韓文專用政策”,中國推廣簡體字,日本過度使用略字,致使僅通過漢字實現交流已相當困難。
11.它是宋朝的簡體字,還有個外號,叫“尺二秀才”,一尺兩寸的秀才,就是這個字。
12.筆者也不例外,繁簡體字隨時穿插轉換。
13.我們現在通行的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最早出現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時,簡化字在民間已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
14.除了上面提到的“俗體字”,還出現了手頭字、簡筆字、滅筆字、破體字、省筆字等不同簡化字概念,國民政府將這些叫法統一稱為“簡體字”。
15.比起簡體字而言,篆體要復雜許多,可毫無疑問的一點,篆體字形是極優美的,雕刻成印章,更是如同一件藝術品一般。
16.中國出版界前輩陸費逵早在1909年即撰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第一次公開提倡簡體字。
17.張啟政對此解釋稱,古代人將簡體字稱為“俗體字”,是人們對少數繁體漢字一種約定俗成的簡寫方式。
18.不過這兩位不知道的是,秦瓊卻是在暗暗叫苦,因為這繁體字實在是太麻煩了,讓習慣了簡體字的太平郎不勝其苦。
19.結果是1948年4月制定了《新略字表》,把《當用漢字表》1985個漢字中,規定了774個為簡體字。
20.其目的在于,預防東亞國家因為使用中國*彎的繁體字、中國的簡體字、日本的略字等不同形狀的漢字產生混亂,確定常用漢字的字數,推進字形標準化(統一)。
相關詞語
- rén tǐ人體
- tǐ yìn體胤
- tǐ néng體能
- zhěng tǐ整體
- shí tǐ實體
- biàn tǐ lín shāng遍體鱗傷
- pò tǐ shū破體書
- yǔ tǐ shī語體詩
- shí tǐ f?實體法
- luǒ tǐ裸體
- tǐ wèi體位
- shù zì數字
- lì tǐ ji?o立體角
- tiān tǐ天體
- cháng fāng tǐ長方體
- tǐ fū體膚
- ji?n zhí簡直
- tǐ yù體育
- jí tǐ zhǔ yì集體主義
- quán tǐ xué全體學
- tǐ xī體悉
- cí ji?n yì gāi辭簡義賅
- tǐ wù體悟
- sī xi?ng tǐ xì思想體系
- jī tǐ肌體
- lì fāng tǐ立方體
- dé tǐ得體
- tǐ pò體魄
- lián tǐ連體
- méi tǐ miàn沒體面
- gù tǐ固體
- jù tǐ具體
- tǐ fú體伏
- y?n tǐ掩體
- tǐ huì體會
- tǐ xiàn體憲
- zǒng tǐ總體
- yì tǐ zì異體字
- shēn tǐ身體
- tǐ tài體態
- liú tǐ lì xué流體力學
- ji?n sù簡素
- xíng tǐ形體
- tǐ cāo體操
- tǐ xīn體心
- tǐ mào體貌
- lì tǐ立體
- tǐ niàn體念
- liáng tǐ zhòng量體重
- rén tǐ měi人體美
- liú tǐ流體
- qún tǐ群體
- dān tǐ單體
- tǐ xù體恤
- xīn tǐ shī新體詩
- tǐ xì體系
- dà tǐ大體
- shēn tǐ lì xíng身體力行
- běn tǐ本體
- tǐ xiāng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