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uǎn guān
注音ㄒㄨㄢˇ ㄍㄨㄢ
繁體選官
1.金朝時期,薦舉是一種重要的選官制度。
2.在書寫漢代歷史最光彩奪目的篇章的過程中,他大膽改革選官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并知人善任,使得各方面人才風起泉涌,極一時之盛。
3.這是其歷史因素,即有了前車與后轍的傳統,所謂一畦蘿卜一畦菜,天下選官者,并非都是漫天撒網。
4.劉宏沉吟道,對于目前仍以察舉選官為主的帝國來說,還不到推行科舉的時候,這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就是帝國今后的棟梁,不能任由他們飛鷹走馬地在家荒廢掉。
5.我們知道,九品中正制是曹魏始創的選官制度。
6.民選官員常會陷入兩難,一是順著選民的希望但昧著良心,另一則順著良心但失去選民的支持。
7.第一部分論述了選官中的一般法律考試,包括明法科、新明法科及幾種出官試法還有其他官吏的法律考試。
8.漢代另一個重要選官制度是孝悌力田,始于漢惠帝四年(前191),名義上是獎勵有孝父母、敬兄長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的人。
9.,使選官的終決權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讓進士們對皇帝終生感恩戴德,情愿做牛做馬,效忠前后。
10.唐代的隱士,是布衣入仕前的等待,也是讀書人得第后或罷官后的選官的等待。
11.西漢時期,官僚制度逐步發展,選官、考課、退休等制度進一步完善,這些都導致官僚階層社會地位發生變化。
12.法拉盛東麗宮高朋滿座,華蓋云集,兩岸三地的30多個僑團,皇后區民選官員,總領館代表400多人參加了盛會。
13.孔子主張,選官和用人要從人民群眾的感受出發,人民想要的就給予他們,人民厭惡的就不要強加于他們,要取悅于民,不能和老百姓戧著走,對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