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uǎn quán
注音ㄒㄨㄢˇ ㄑㄨㄢˊ
繁體選權
1.20世紀上半葉,普選權的獲得為革新民主方式奠定了基礎。
2.觀念如此濃厚,毫無疑問會損害男女平等的主張,因為在白人男性看來,婦女跟黑人一樣都是低劣的,他們甚至寧可讓黑人男子得到選舉權也不愿支持婦女普選權。
3.直到1928年,英國女性享有普選權,才意味著英國治國理政的主體拓展到了全體成年公民。
4.呼吁社會珍惜普選權利研究具體方案。
5.拉塞爾說,中國決定對候選人加以限制,這從字面上說并未違背其允許“普選權”的承諾,但未能滿足香港市民的渴望。
6.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500萬合資格選民可否由2017年開始行使行政長官普選權,現在取決于每位議員所投下的一票。
7.在創建了高效的國家機器后,它們引進了普選權。
8.從美國到沙特阿拉伯,為女性的普選權而戰。
9.它承諾給予人民不可動搖的言論、出版、宗教信仰等自由權利,推進普選權,確立國家杜馬的權力,保證選民真正監督政府。
10.最多談的就是普選權,當然普選權是基礎,是必要的。
11.憲章運動的目的是,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12.唐代舉制與選制是分離的,舉選權利即參加科舉考試與銓選的權利。
13.普選權會強迫統治階級對工人表示好意。在這種情形下,無產階級的四、五個代表便是一種力量。
14.2日評論說,政改五步曲啟動至今,社會上120多萬人聯署呼吁政改通過,人心思普選,但泛民三度聯署,堅持要捆綁否決方案,拒絕華麗轉身,扼殺香港人的普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