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á gǔn
注音ㄏㄨㄚˊ ㄍㄨㄣˇ
繁體華袞
古代王公貴族的多采的禮服。常用以表示極高的榮寵。
《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孔穎達疏:“舉袞以表君也。”后以“華袞”指君王。
古代王公貴族的多采的禮服。常用以表示極高的榮寵。
引晉?范寧 《<春秋穀梁傳>序》:“一字之褒,寵踰華袞之贈。”
宋?王禹偁 《五哀詩》之一:“毀譽兩無私,華袞間蕭斧。”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執贄愿為弟子者綦眾。”
明?何景明 《九川行》:“已從華袞補日月,況執彤管排風云。”
后以“華袞”指君王。后以“華袞”指君王。
引《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孔穎達 疏:“舉袞以表君也。”
華袞,漢語詞匯。
拼音:huá ɡǔn
釋義:1、古代王公貴族的多采的禮服。常用以表示極高的榮寵。2、指君王。
1.“一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