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劇造句
1.其“西皮”與“二簧”兩大唱腔中,有陰柔之美的西皮調源自湖北的漢劇;京劇韻白,是以“湖廣音”讀“中州韻”為基礎。
2.曾寫下《新亭淚》、《上官婉兒》等多部獲獎作品的著名編劇鄭懷興,也是漢劇《王昭君》的作者。
3.徽劇、漢劇、京劇、湘劇、桂劇、川劇、滇劇等均有演出,也流傳于同州梆子、晉劇、豫劇等梆子劇種。
4.當時洪江古商城上演的戲的門類繁多,有京劇、話劇、祁劇、漢劇、辰河高腔、陽戲、棒棒戲、漁鼓、三棒鼓等。
5.(記者陳熹)昨日,漢劇《斷橋》、《柴房會》、《扈家莊》以及楚劇《推車趕會》在黃鶴戲樓上演,戲迷們叫好聲不斷。
6.在粵劇、潮劇、漢劇、閩劇、越劇和滬劇等地方戲曲音樂中,也都用揚琴作為伴奏樂器。
7.大力振興秦腔藝術,扶持漢劇、漢調桄桄、眉戶、碗碗腔、商洛花鼓等地方戲曲。
8.湖南共有19種地方戲,包括傳播廣泛的湘劇、花鼓戲、昆曲、祁劇、漢劇、巴陵戲,還有獨具地方特色的苗劇、陽戲、辰河戲、花燈戲、荊河戲、儺戲等。
9.漢劇作為中國戲曲的一個劇種,作為湖北省的地方大劇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對京劇和其它的地方劇種產生過很重要的影響。
10.漢劇和京劇有很大的內在淵源.
11.漢樂、漢劇不僅是客家地區特有的樂種、劇種,也是中華音樂文化之精華。
12.看漢劇沉醉在西皮二黃中,漢劇。
13.1955年,戲班“同慶二黃班”被唐河縣政府更名為唐河縣漢劇團。
14.漢劇的聲腔以西皮、二簧為主,兼有吹腔、雜曲、小調。
15.有人說一個時期以來,漢劇的逐漸勢微是因為太雅而曲高和寡,黃梅戲的迅速走紅是源于通俗而一唱百和,未必盡然。
16.由此,他漸漸地熟悉了漢劇的西皮、二黃、四平調、串子和平板等曲調以及五色鑼鼓中鑼、鼓、板、鐃、鈸等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17.湖北是在中國戲曲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省份,最早的中國戲曲可以從楚國優孟衣冠算起,漢劇對京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8.他指出,湖北是在中國戲曲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省份,最早的中國戲曲可以從楚國優孟衣冠算起,漢劇對京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在演出季節,你還可以欣賞到京劇、漢劇、西洋歌劇、芭蕾、交響樂和一流雜技。
相關詞語
- hàn mín漢民
- hòu hàn shū后漢書
- hàn shū漢書
- hàn dōng zhū漢東珠
- jù zuò jiā劇作家
- xì jù戲劇
- dà hàn大漢
- yí jù彝劇
- jù mù劇目
- hàn mín zú漢民族
- dān shēn hàn單身漢
- xīn lǐ jù心理劇
- hàn dōng liú漢東流
- diàn shì jù電視劇
- è zuò jù惡作劇
- jù zuò劇作
- dì fāng jù地方劇
- dōng hàn東漢
- hàn dōng bàng漢東蚌
- huó jù活劇
- hàn jiāng漢將
- zhòng jù眾劇
- jù xié劇協
- zuò jù作劇
- hàn yuè fǔ漢樂府
- hàn běn fáng漢本房
- mén wài hàn門外漢
- jù qū劇曲
- hàn jīn漢津
- hàn yuè漢月
- kūn jù昆劇
- guì jù桂劇
- hàn diāo漢貂
- hàn jiān漢奸
- xīn jù新劇
- xiāng jù薌劇
- lóng jiāng jù龍江劇
- jù tōng kē劇通科
- hàn xué jiā漢學家
- shǐ jù史劇
- hàn wén dì漢文帝
- chuān jù川劇
- hù jù滬劇
- shǔ hàn蜀漢
- què hàn鵲漢
- hú jù湖劇
- xǐ jù喜劇
- shū jù樞劇
- xiāo hàn霄漢
- biān jù編劇
- jù shè劇社
- jūn hàn軍漢
- hàn jiǎn漢簡
- luó hàn羅漢
- jù cí劇辭
- hàn dì漢帝
- tián hàn田漢
- jù běn劇本
- wǔ jù舞劇
- tiāo jiǎo hàn挑腳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