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ào nián ch?ng
注音ㄕㄠˋ ㄋㄧㄢˊ ㄔㄤˇ
繁體少年場
年輕人聚會的場所。
年輕人聚會的場所。
引《漢書·酷吏傳·尹賞》:“長安 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后何葬?’”北周 庾信 《結客少年場行》:“結客少年場,春風滿路香。”
唐?白居易 《重陽席上賦白菊》:“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李光 《友人劉競生續學保定詩以送之》:“道路艱難阻且長,探丸擊劍少年場。”
少年場,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九十〈酷吏列傳·尹賞〉。“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后何葬?”后遂用“少年場”年輕人聚會的場所。
1.李白之擬古辭,每以其豪縱雄慨之氣,繼承而又發展了樂府詩,《俠客行》、《結客少年場行》諸篇,自有李白獨具風格。
2.鼓子花開春爛漫,荒園無限思量。今朝拄杖過西鄉。急呼桃葉渡,為看牡丹忙。不管昨宵風雨橫,依然紅紫成行。白頭陪奉少年場。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長。辛棄疾?
3.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凄涼。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任是春風不管,也曾先識東皇。蘇軾?
4.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凄涼。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