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
詞語解釋
三三制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時,實行的一種人員分配制度。即在政權機構中,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指把全體成員分為三部分,分工明確,定期輪換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員工作,三分之一人員調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員學習。
引證解釋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時,實行的一種人員分配制度。即在政權機構中,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引毛澤東 《團結到底》:“共產黨員在敵人后方消滅敵偽政權建立抗日政權之時,應該采取我黨中央所決定的‘三三制’,不論政府人員中或民意機關中,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張抗日民主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占三分之二?!?br>續范亭 《延安五老》詩:“身體力行三三制,把握政策與主義?!?br>林伯渠 《春游雜詠》:“團結三三制有力,信心定可息狼煙?!?/span>
指把全體成員分為三部分,分工明確,定期輪換的制度。
例如:三分之一人員工作,三分之一人員調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員學習。
網絡解釋
三三制
三三制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在人員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具體體現。對于孤立頑固勢力,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打敗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三三制的規定,在政權機構和民意機關的人員名額分配上,代表工人階級和貧農的共產黨員、代表和聯系廣大小資產階級的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資產階級、開明紳士的中間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為防止地主豪紳鉆進政治機關,規定基層政權的成份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酌情變通。這一制度對團結抗日、推動全國的民主化,反對蔣介石的一黨專政起到了積極作用。
分字解釋
※ "三三制"的意思解釋、三三制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三三制造句
1.三團規模小得多,僅150余人,團長由疤瘌子擔任,居然好意思也搞三三制,名義防區是漕涇以東三公里處到泥城段的灘頭陣地,實際卻是視情況自由行動。
2.解放區在堅決地毫不猶豫地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條件下,“三三制”政策仍然不變。
3.調研中,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介紹了該校近幾年實施“三三制本科教學改革”、“四三三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等情況。
4.“三三制薪酬”體系,即三大價值導向、三大基礎工程和三大設計技術。
相關詞語
- yī jǔ sān fǎn一舉三反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嘆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唱三嘆
- yī guó liǎng zhì一國兩制
- yī xī sān qiān一夕三遷
- yī fū yī qī zhì一夫一妻制
- yī fū duō qī zhì一夫多妻制
- yī qī duō fū zhì一妻多夫制
- yī zì sān jiān一字三縑
- yī suì sān qiān一歲三遷
- yī nián sān xiù一年三秀
- yì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yī huī jiǔ zhì一揮九制
- yī rì sān,sān rì jiǔ一日三,三日九
-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yī rì liǎng,liǎng rì sān一日兩,兩日三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發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發
- yī bō sān zhé一波三折
- yī xiàn sān shòu一獻三售
- yī xiàn sān chóu一獻三酬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yī zǔ sān zōng一祖三宗
-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一而再,再而三
- yī máo sān jǐ一茅三脊
- yī wèn yáo tóu sān bù zhī一問搖頭三不知
- yī yuàn zhì一院制
- yī yú sān fǎn一隅三反
- yī yǐn sān bǎi bēi一飲三百杯
- qī wǔ sān七五三
- qī shí sān bā shí sì七十三八十四
- qī guì sān gōng七貴三公
- sān yī三一
- sān yī sān shí yī三一三十一
- sān yī bā cǎn àn三一八慘案
- sān yī lǜ三一律
- sān qī三七
- sān qī fēn三七分
- sān qī fēn kāi三七分開
- sān qī kāi三七開
- sān qī zhāi三七齋
- sān wàn liù qiān chǎng三萬六千場
- sān wàn liù qiān rì三萬六千日
- sān sān三三
- sān sān li?ng li?ng三三兩兩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sān sān sì sì三三四四
- sān sān jìng三三徑
- sān sān jié三三節
- sān shàng三上
- sān xià liǎng xià三下兩下
- sān bù qù三不去
- sān bù xiào三不孝
- sān bù yí三不宜
- sān bù guī三不歸